峡谷飞虹(2 / 2)
昨天下午彤云密布的时候,贾营长就想到:“如果下起雪来,工地上这六百吨水泥可怎么办?”晚上他正在和营部同志研究这个问题时,管材料的副营长李青山把盖水泥用的帆布拉来了。
原来,下午老李在处里看到天气突变,天阴的很沉,他立刻想到这些天集中力量送去的六百吨水泥还裸露在广场,如果遇水失效,不仅国家财产受损失,而且是影响渡槽“五一”竣工的大问题。晚饭后,他和材料员小周跑到工程处仓库,土建二队仓库及青年门市部好几个单位才把帆布找够,一辆满载帆布篷的深绿色大卡车,穿越百里矿山,来到峡谷深山。李科长和装卸工一起卸下帆布棚,将水泥盖好。
贾营长扫得满头大汗,一会儿矿中的学、营部的干部也来都拿着铁铲、扫帚来了。不一会儿,水泥上的雪扫干净了。
纷飞的大雪并没有使垒砌桥墩的建桥工人停歇,那满载着料石的罐车正从山上向下飞驰,搅拌机的巨舌在喷吐着沙浆,几十斤重的片石运到了基础坑旁。
在山顶,一面绣着有“高峰青年突击队”金黄大字的红旗,在风雪中显得更加鲜艳夺目。红旗下,几个生龙活虎的下伙子正在装运料石。他们一个比一个跑得快一个比一个扛得重。突击队长郑坤,瘦高个,高鼻梁,黑脸膛上一双大眼炯炯有神,闪闪发光。外号“三大”———手大、脚大、干劲大。他搬起一块大料石飞跑着装到罐车上,跑回来又搬第二块,一下子没搬动挤破了中指,鲜血直流。他摔了一下手上的血继续战斗,他们不一会儿,又装了十几罐。他们正干得起劲时,突然停电了,拖罐的小绞车不能开了,沉重的罐盘在坡底拉不到山顶,怎么办?指导员申师傅指着东面堰头上的标语牌:“自力更生创新业,艰苦风斗干革命。”说:“条件靠我们来创造呀!”小郑说:“我们把车盘从坡地推上来,怎么样?”“行!”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从坡地到山顶是三十多度的斜坡,长二百多米,把一吨多重的车盘推上去该付出多大的努力啊!路又泥又滑,车盘一旦滑下来,就会出重大事故。这些初生的牛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上行!申师傅让两名同志到山顶小绞车那里,一边缠绳,一边刹闸。他和几个年轻人就开始推了起来,大家用劲推一下,脚下就滑一下,真是牛腿子掉在水井里———登不上劲。申师傅说:“同志们,不能松劲啊!脚蹬住枕木,跨大步!”
就这样,他们一步一步地把罐盘推到了山顶。他们的脸上像大雨淋过一样,不知是汗水还是雪水。他们望着风雪中飘扬的鲜红队旗,心里感到无限的欣慰。他们又装满料石,用小绞车放下来,保证了垒砌桥墩的料石供应。
鹅毛大雪下了三天三夜,终于停了。在王凤至索井的土路上,一辆拉着水箱的卡车正慢速行驶着。汽车司机张师傅,手握方向盘,脚蹬制动闸,目光紧紧盯着前方的泥路,这几天的大雪一下,路上的尘土和积雪合成了泥浆。路又窄又陡,崎岖不平,汽车难以行驶。
汽车开到下陡坡向西拐弯时,张师傅急打方向盘,但前轮打滑不转,后轮却向东滑去。“哧”的一声,汽车横卧在泥窝里,张师傅焦急的启动着,“呜———”、“呜———”,只见车轮飞转,泥浆四溅,就是停滞不前,一颗颗汗珠从张师傅脸上浸了出来。这几天,张师傅每天早起五点钟就起来,趁地冻之时,发动车辆,下山拉水,但也是一开一滑。水拉不上来,供不应求,同志们洗脸用雪水,刷碗用纸擦,小旱井里干了底,甚至连做饭的水也没有了。今天下午的晚饭,伙房里正等着这车水做汤呢……这时张师傅脱下旧军装棉袄,从汽车上拿下一把铲来,一头钻到了汽车底下趴着清除轮胎下面的泥浆,副司机小连紧跟着跳下来,拿起一把镐,在轮胎下面刨起沟来。他俩弄得满身是泥,汗如雨下,一直干了一个多小时。这时已在南面停了四辆装着水泥、沙子的重车,西面停了四辆卸完料回去的空车,各车的司机、装卸工拿镐抡铲,一起下手,跑到附近的堰头上刨了新土,垫在轮胎下面。夜幕已经降临,营部领导同志也带着馒头赶来了。
这时,张师傅脚踏油门,开动马达,“呜—”的一声,汽车从泥坑里窜了出来。拉水车迅速开回驻地,四辆空车,在夜幕里向峰峰矿务局奔去,四辆重车,把水泥沙子拉到工地。上夜班的同志,看见沙子水泥运来了,喜出望外,个个精神百倍,有开动搅拌机,推起砂浆车,投入了紧张的战斗。
在那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在运输困难,材料不足,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六号渡槽的指战员就是这样以坚韧不拔的信心,攻破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在崎岖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使渡槽的三个桥墩在一天天地加高。
四
清晨,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万道霞光映红了群山峻岭。三个桥墩巍然屹立,显得格外美丽壮观。山坡上用石头砌成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八个大字金光闪闪。桥墩西边山坡下,破碎机的车轮飞转,一块块大石头变成了石子。一辆辆运载施工原料的爬山汽车在弯弯曲曲的公路上穿梭来往。工地上又长又粗的大架杆布满桥墩两旁,未启封的钉子放在桥墩下有几十箱。成盘的绑丝一摞摞的放在架竿旁。大圆木、方道木、模型板堆积如山。水泥成垛、沙子上百万方。万事俱备,就等战斗号令了。
就在这天下午,局、处领导专程在这里召开了誓师大会,提出“大干四十天,‘五一’把礼献”的战斗号召,并确定明天早六点开始,战斗全部展开。工人们听了之后,心潮翻滚,憋着一股劲,表示一定要打好这一仗。
第二天战斗就要开始了,可是架杆刚运到工地,龙门架和搭板都未搭好。怎么办?营部决定连夜战斗,突击绑架,拂晓前坚决完成任务。架子工组长李魁明挥舞着拳头正在向全组同志分配任务,只听他斩钉截铁地说:“三个人绑架,两个人运输架杆和绑丝,其余人跟我大战龙门架,凌晨四点定叫他直插云天!”夜里碧空万里,月光闪烁,工地上灯火辉煌,架子工好似雄鹰一样在高空自由来往。只见他们大手一挥,胳膊一夹,一个架杆就上了架。李魁明头上的汗水顺着两腮往下流,架子绑得牢固,搭板铺得平坦,龙门架一节一节地增高。这时工地上沸腾如潮,各工种都到工地作战前准备工作来了。
离凌晨四点还差十五分钟,在南段二十多米高的龙门架上,李魁明正在组装最后一节。他穿上了三个螺丝,第四个螺丝孔对不准,他用尽全力,推动架身,由于用力过猛,双手扑空,整个身子从空中掉下来,保险带把它吊在了空中。下边的人捏着一把汗,只见他双手抓住架身,“噌”的一下登上去了。李师傅凭着一颗火热的心,熟练的技术继续战斗,把最后一个螺丝穿上,恰好四点整。他那洪钟般的声音,划破长空,冲破黎明的寂静,在峡谷中回响———“我们胜利啦!”四个三十多米高的龙门架直插云天,四个龙门架顶端的红旗迎风飘扬。
支模任务是一场特殊的战斗,任务急、时间短、工程大、人员少,如果按平常的功效,必定拖延时间。当下困难重重怎么办?大家表示,连续作战,抢在时间前面。
凌晨,群星满天。这时,广大职工纷纷来到工地,顿时,满渠红旗,满渠歌声,挥斧舞锨,车水马龙,机器响,运料忙一派繁忙的战斗景象。
大家甩开棉衣,穿着背心,有的光着膀子,两米多长的大圆木一根一百五六十斤重,从桥西山坡上扛上肩,走下坡来,穿过大桥向东走,再爬上六十度的高坡,回头向北才运到了二十一米高的施工地点。这么远的距离高低不平,重担在肩多么吃力呀!但工人们上上下下、人来人往龙腾虎跃,青年工人小杜一口气扛了十几根还奔跑不止。
这时从对面过来一个小伙子,对小杜说:“咱们看谁扛得多,谁英雄谁好汉,战斗中比比看。”
“现在不是咱俩比赛呀,大家都在和时间赛跑啊!”小杜说。
小杜长得很结实,但个子不高。他一面说话一面吃力地扛着圆木往上跑,绝不落后一步。他肩上硌出了血把木头都染红了,和他一起干活的小孙脚也受了伤。他两个人,你劝我,我劝你,谁也不肯离开火线,广大职工一看这两个青年无不钦佩,顿时工地上龙腾虎跃你追我赶的干了起来。只见大桥排架层层加高,节节上升,冲天而起。
正在这时,带队负责人李韩同志突然从东边跑过来对小孙说:“你家里来了急电,你爱人住院,正在急救中。”并叫小孙准备一下回家去。
小孙说:“当下工程正大干快上,好像打仗正在冲锋时一样,一个人要顶几个人用,这样的工程几十年还不遇一次,关键时刻我离开了这里,那不是逃兵吗?大桥不竣工我不离寸步,我要战斗到底。”话音未落已走远了。
李韩又忙劝小杜回去休息,哪知话未出口小杜已登上山坡快到桥头了。
他看到这样的接班人在**思想哺育下茁装成长,心里十分高兴。他扛起木头和年轻人赛开了。“同志们加油干,胜利竣工就在眼前。”他也跟着小伙子们跑起来。
整个工地一片沸腾,红旗舞,歌声朗,响彻云霄。
东风吹过桥头,八面红旗迎风招展,“抢时间、争分秒,优质又高产”的口号感动群山。工人们两天两夜未眨眼,使大桥支模提前三天胜利完工。大桥支模腾空而起,南北两孔大碹犹如盛夏大雨过后天空呈现的两道光彩夺目的长虹,在阳光下照耀下光辉灿烂。木桩个个紧密相连,如蜘蛛网一般,上下左右纵横交叉杂而不乱,远看如东北的林海,近看,是一道林城稠密无间,工人们看到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丰硕战果,欢欣鼓舞,心潮澎湃,首战告捷。
马上就要投入打混凝土的战斗了,可是天气骤然变化,一整冷风吹过,雨点滴答滴答下起来了。
怎么办?“冒雨战斗,排除万难!”
营领导登上桥头向大家说:“对!我们工人阶级硬骨头,冒雨战斗加把油,顶让渠水过山头!”下午两点,雨点一个劲的下,打混凝土施工战斗就在这时正点打响,工地上人山人海,车轮飞转,提升机上下如闪电,搅拌机隆隆作响,推泥的同志穿梭来往。
在桥北的搭板上一个四十开外的中年人,正在和一群青年小伙子比赛着推车,他是申师傅,个子不高,一双神采奕奕的大眼睛,深嵌在浓密的眉毛下,他从来不多说话,昨天他还了感冒,头痛、发烧、四肢无力。大早六点就来到工地一直到中午十二点了,他叫别人给捎点药,继续干。
直到下午五点多了,申师傅还在搭板上推车快跑,突然他前边的一辆泥车压折了一块搭板,他推的车在惯性作用下继续前跑,“唿嗵”一下,老申的左脚漏下去了,把脚脖子崴伤了,几个青年人急忙围拢上来,“申师傅快下去休息吧。”
在申师傅的鼓舞下,青年人推车运泥跑得更快,车装得更满,工人们水里走泥里跑,头顶下雨,脚踏泥泞干劲冲天。正在**之际,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搅拌机漏斗的一个小轴折了。维修工急忙跑来抢修,工人们心急如火。正在关键时刻,老工人郭文昌同志赶来了,他当机立断,马上组织十几个青年人到搅拌机旁,只见他向大家果断地说:“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为了优质高产,我们立即人工搅拌!”大家坚决表示:一定要完成任务!这时,已经夜幕降临,灯火一片,工地上好像白天一般,雨下得更大,大家干得更欢,同志们顶风冒雨,连夜雨战,棉衣甩开,雨衣未穿,单衣着身还是一身泥、一身汗。
营领导亲临现场指挥生产,把政治工作做到第一线。
工地上指挥部各办公室的人都来了,虽然是三班倒施工,但工棚里却不见一人,工地上人人不闲。
看到这个场面,汽车司机也装起石子,材料员也拿起了镐锨,医护人员推起车子,护场员也拿起家伙大干一番。
来到工地送饭的炊事员卖完饭后,也和大家一起干了起来。
深夜里突然桥头上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广播里传出喜讯:
“打混凝土战斗一点五十五分胜利完工!”
市、局、处领导专程前来祝贺。
工人们怀着无限喜悦的心情,振臂高呼:伟大的中国**万岁!伟大的领袖**万岁!万万岁!
这声音此起彼伏,响彻云天,震动群山峻岭,传遍四面八方。
建桥工人乘胜前进,十八个小碹相继告捷,共1550立方的砼工程终于在四月十七日前全面完工,提前十四天向“五一”献了厚礼。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大桥东面上写“煤海渡槽”四个红色大字,金光闪闪,美丽壮观。群山起舞,万众欢腾,阳光灿烂,彩霞满天,建桥大军在新的征途上勇往直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