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社会学习理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1 / 2)

加入书签

第三节 社会学习理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刘鹏

第三节 社会学习理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研究了巴甫洛夫和斯金纳的条件反射理论后发现,条件反射理论无法解释人们的观察学习现象。

条件反射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人们会表现出新的行为,以及为什么个体在观察榜样行为后,这种已经获得的行为可能在数天、数周甚至数月之后才出现等现象。

当人们处在陌生情境,自然会向他人观摩学习,此时观看他人行为,只是想运用自己已学的既有行为,而不是对某一刺激做出的反应,如:参加宴会时说些得体的话。

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班杜拉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他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班杜拉把这种行为习得过程称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榜样)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它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间接经验的学习。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是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为了研究观察学习,他曾进行过著名的“塑料娃娃”系列模仿行为实验,以证实模仿和观察学习在儿童行为塑造中的作用。

班杜拉让3组儿童都观看成人榜样踢打一个塑料娃娃。不过第一组观察到的是榜样的行为受惩罚;第二组观察到的是榜样的行为受奖励;第三组观察到的是榜样既没受奖励也没受惩罚。然后,观察儿童单独和玩具娃娃在一起的情景。结果发现看了榜样受惩罚的那组儿童攻击性行为最少。

此后又继续进行实验,对看了榜样踢打塑料娃娃的儿童无一例外都给予强化,鼓励他们尽可能地模仿成人榜样的行为。结果3组的攻击性行为没有区别。

这个实验证明,许多行为模式是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榜样所产生的后果而学习到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