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卫星(2 / 2)

加入书签

秋丝雨说的休斯公司,指的是休斯飞机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休斯航天与通讯公司,在2000年之前,世界上40%的人造卫星都是这家公司制造的,而沈冲来休斯敦,是为了考察通讯卫星的。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之后,世界各国相继研发出了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1958年12月美国宇航局发射了“斯科尔”广播试验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一颗通讯卫星,但只能传输磁带录音,1962年11月美国无线电公司发射了“中继一号”低轨道通讯卫星,首次实现了美日之间的跨太平洋电视转播,但这种低轨道卫星会以几个小时一圈的速度绕地球旋转,当绕到地球另一侧时,信号就会中断,因此并不适合电视,1963年7月美国宇航局发射了“辛康2号”高轨道通讯卫星,这种卫星在赤道上空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和地球自传一圈的速度相同,因此被成为地球同步卫星,有了这种卫星,稳定的远距离通讯才成为可能,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就是用它进行全球转播的。

1964年8月由11个国家组建了商用卫星临时组织,1973年改组为国际卫星通讯组织,标志着通讯卫星技术开始走向成熟,同时也标志着用卫星传播电视信号成为可能,国际卫星通讯组织发射的intelsat系列卫星就具备转播电视信号的功能,只不过很弱,80年代初最先进的intelsatv型卫星也只能转播2个彩色电视频道,和后世动辄几百个频道完全不能比。

卫星电视覆盖面积大,传输距离远,不受地形环境影响,三颗同步卫星就可以覆盖全球,而且不需要中继站转发,信号质量高,失真小,抗干扰能力强,可谓非常理想的电视传播工具,但是直到1984年之前,世界上没有一家电视公司去捣鼓卫星电视,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个顾虑:

一个是成本太高,卫星属于高科技中的高科技,造价极贵,而发射它的火箭同样是高科技,费用不菲。

一个是风险太大,卫星在太空中运行,无法维修,一旦出现故障就血本无归了。

一个是收益太低,卫星只能转发两个频道,观众未必愿意为这么少的频道购买接收器,推广起来很麻烦,如果用户数量上不去,亏损在所难免,毕竟卫星的寿命很短,在天上呆个十几年就报废了。

但对大土豪沈冲来说,以上三个顾虑完全不是事,因为钱根本不算钱,影响力才是他需要的东西,一颗同步卫星的信号可以覆盖整个中国,内地绝对不允许私人拥有电视台,但内地可能会允许境外私人电视台的信号在国内传播,要知道前世禁止国内民众购买卫星电视接收器的行政命令是1993年才出现的,而且是因为某个败家子乱搞才闹出来的……

总而言之,如果操作得当,卫星是佳艺电视进军内地的唯一法宝,必须要未雨绸缪,提前布局……

沈冲在酒店附属的健身房锻炼完了之后,回屋洗了个澡,换好衣服刚准备出去吃早餐,四个穿着中山装的老头闯了进来——他们是内地派到美国交流学习的航空航天专家。

“喂,小沈,我听说美国死了个歌星,休斯公司的人都不上班了,到底怎么回事?”

国内搞了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没有流行文化生存的土壤,这几位又都是五六十岁的老爷子,而且是搞理工科的,不能理解很正常,沈冲费了好大一番口舌才把列侬在欧美流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介绍了一遍,见他们仍旧无法理解,于是就用了个不怎么恰当的类比强行解释道:“屈原去世后,楚国人自发的纪念他,列侬就好比西方人的屈原,所以美国人今天无心上班。”

“原来如此,我还以为就是个普通的歌星。”

“还好有小沈在,不然老王又要闹国际笑话了,他刚才一直嚷嚷说美国人为了封锁技术,故意制造借口不让我们参观,还说要去抗议。”

沈冲闻言笑而不语。

他穿越后这两年在内地四处撒钱,到处折腾,交了一大堆朋友,利用这些朋友提供的各种信息,再结合脑海中的前世记忆,可以做出很多看似疯狂实则合理的计划。

比如卫星电视,灵感就来自******吴子名提供的信息,吴家在航空航天系统里很有影响力,他告诉沈冲,航天科技很烧钱,国家现在没钱烧,但是这玩意关乎国防,又不能不烧钱,于是内地在10月份组建了一个长城公司,专门从事空间技术服务和其他航天产品的外经外贸业务,以商业来养科研——航天科技是国内为数不多拿得出手的高附加值产品,发射一次火箭的利润,可能比出口几千万双袜子赚的都多。

作为穿越党,沈冲知道这个想法是很好的,然而现实很残酷,长城公司在整个80年代都没揽到活,80年代中期的时候,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到中国访问,长城公司疾病乱投医,干脆把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开放给他看,请人家帮忙在美国打广告弄促销,可见当时形式之窘迫。

如果能雪中送炭,在80年代初最困难的时候送上发射卫星的合同,那么在合同中塞一点附加条件,应该问题不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