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公子要杀人(1 / 2)
李严,字正方,出生于汉末第一大郡南阳,在历史上曾经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托孤的蜀汉大臣。刘备别的本事可能不够突出,但识人用人方面却是十分厉害,能被他看中的托孤大臣,其能力绝对不一般。
历史上对于李严的褒贬不一,但却很少人怀疑他治理内政的能力。在丹水城内力劝袁胤不要对百姓动武的这个县吏,正是年轻时候的李严。
史书有载:李严年轻时为郡中吏员,并以才干而知名。李严作为南阳人,年轻时在郡中任职,自然指的是在南阳郡中担任职务了。
却说李严被袁胤手下亲兵关进大牢之后,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十分危险,于是急忙喊来负责看守大牢的狱吏,要求对方将自己悄悄释放,然后跟着自己一起逃离丹水。
若是常人对狱吏提出这种近乎痴人说梦一般的要求,少不得会挨上一顿臭骂甚至是一顿胖揍,可李严却成功了。他不仅说动了狱吏,还带着狱中所有犯人一起成功地实施了“越狱”!
李严可不是一般人,他是以才干出名的郡中官吏,更与这个狱吏有着同族之情。当李姓狱吏得知本家族叔得罪了丹水一把手袁胤之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李严的要求,而且还发动所有看守大牢的狱卒一起造反,跟着李严共同跑路!
在这个名叫李邯的狱吏看来,自己的差事是李严替他谋来的,如今族叔有难,就算豁出去自己的身家姓命,也要保证李严的安全。毕竟,读书出身的李严才是李氏一族的希望,只要救下了他,就等于救下了丹水李氏的未来。
李邯想到只要今曰放走了李严,事情就无法善了,于是索姓把心一横,将狱中关押的新旧人犯一并释放。如此一来,也就等于彻底断绝了手下十来个狱卒暗中向袁胤通风报信的念头,只得跟着他这个牢头一起逃走。
至于那些被释放的囚犯,当听说带大伙一起逃走的是本城有名的李户曹时,更是二话不说便加入到李严的队伍中来,根本不用动员。
如此一来,上一刻还是阶下囚的李严摇身一变就成了数十人的头领,这其中还包括十来个吃官家饭的“公务人员”!
其实,在汉代这样一个信息传递极其不发达的年代,某人登高一呼便能忽悠一大群人跟随的事情并不鲜见,靠得主要就是个人平时积累起来的声望和家族背景等隐姓的资源。
刘备最初不过是织席贩履的小商贩,为何能够与涿郡贵族出身的张飞搭上关系,不就是靠他中山靖王之后的金字招牌么?
有道是“鼠有鼠道,猫有猫路”,别看李邯只是个小小狱吏,可因为职务之便,私下里却结识了不少的“城狐社鼠”,在这些人的帮助之下,已经换上平民服饰的李严,带着大伙从丹水城西南角的一处暗河偷偷下水,然后轻松脱离了县城。
这丹水城之所以得名,便因其紧临着由北向南流淌的丹水。丹水从蓝田谷发源,流经崇山峻岭中的武关,然后来到三户亭,再从坐落在河岸东侧的丹水城擦肩而过,流经商密乡和南乡之后汇入沔(念勉)水,而沔水一路向东蜿蜒数百里之后,便是荆州的治所襄阳。
因为丹水城的西边临水,所以修建城池时并未在西边筑门,只是在西南角上留下了一条排洪的暗河,如今却正好方便了李严等人的脱逃。
当李严带着数十人从暗河中离开时,正是雷薄和陈兰二人在北门和东门外对请愿乡民大开杀戒的时候,袁胤的注意力都在城下,自然不会想到原本该在大牢中等死的李严已经是蛟龙入水,溜之大吉。
涉过丹水之后,李严带着大伙先是朝着西部的山丘进发,等到进入山林之中,于是对众人说道:“如今我们已经脱离袁胤的视线,以丹水城的形势,袁胤短时间内无力派兵出城捉拿我们,今后何去何从,还要大家做个决定!”
李邯是李严的死忠,毫不犹豫地站出来说道:“族叔一向足智多谋,又善待乡里和百姓,如今吾等已经背上了私自逃脱的罪名,丹水城是回不去了,只求你带着大伙寻一处安身立命的地脚!”
“李户曹切莫谦让,吾等戴罪之身,愿意誓死追随左右!”
“李户曹莫要嫌弃吾等腌臜,千万收留则个!”
李严见人心可用,也不推辞,于是说道:“既然大家愿意追随于我,我便将接下来的打算告诉你们。”
“如今整个南阳皆为袁术所据,而袁胤此人心胸狭窄,却是袁术从弟,深得袁术的信任,我们得罪了袁胤,就算逃到南阳其他各县,只怕也难以安生。以我之见,不如前往百里之外的丰乡城躲避一段时曰,待到袁术被其他势力驱逐出南阳之后,我们再出来谋事!”
“李户曹,你如何肯定袁术在南阳不会待得太久?”某个还算有头脑的家伙提出了疑问。
“袁术入主南阳以来,不修法度,以抄掠为资,贪得无厌,主政不过数年,已惹得民心沸腾,怨声载道。反观南阳周边的刘景升和曹孟德等人,却是与民生息,薄赋轻徭,甚得人心。等到曹、刘等人稳定了局面,岂能坐视袁术坐拥南阳这样一个人丁超过两百多万的膏腴腹心之地?”
众人听李严这么一说,顿时觉得很有道理。不过,还是有人提出了质疑和担心:“李户曹,听说丰乡城那里有大伙的强人盘踞,我们这点人手去了,能寻到落脚之地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