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抗战东北泥沙俱下(六)(1 / 2)

加入书签

25旅被打垮了,杨秉藻带着投降的官兵被于大头收编成了伪军的一个团。

团长赵维斌,中校团附王锡山,率领曾在南岭兵营奋勇抵抗曰军的李辅臣、张乐山两位营长,收拢残兵,向东开去,他们要去找冯占海,一支在吉林大地还在坚持抵抗的东北军队伍,一支在无数东北军观望者面前孤独抵抗的队伍。

冯占海是吉林省主席张作相的外甥,1917年,18岁的冯占海离开农村老家,投奔自己的舅舅张作相,当了勤务兵。2年后他被舅舅送进东北讲武堂第三期学习,1921年毕业后担任上尉副官,6年之后就从上尉做到了上校,出任东北边防军副长官公署卫队团团长。

在吉林东北军里的很多人眼里,冯占海恐怕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靠着舅舅大树乘凉的亲小而已,并无威望。所以熙洽也不是很拿他当回事。

曰军进入吉林后,有了曰本人保驾,熙洽立刻就露出自己的真面目,连续三次派人给冯占海送信,要求冯占海或者带兵回城,归降曰军,或者拿钱走人,送他冯占海到国外留学,但均被冯占海拒绝。

在熙洽看来,冯占海虽然是个团长,却只是一个没经过大场面的娃娃。没了省府的粮饷接济,冯占海也只能乖乖就范。

可熙洽没料到,冯占海不但是个硬骨头,而且还是不傻的那一种。

冯占海接到熙洽的劝降信,一看苗头不对,当夜就紧急分发弹药,誓师抗曰后迅速拔营撤退。

吉林城附近已经成了曰本人和熙洽的天下,冯占海带队迅速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实在是明智之举。

冯占海先东进桦甸,而后渡过松花江进入吉林省北部地区,直抵舒兰、五常、阿城一带。

而且,这冯占海并不是蒙着头赶路,他每到一处,总要开大会,宣讲抗曰,宣传熙洽投敌,抗战声势被他搞得越来越大,沿途的民众夹道欢迎。冯占海到舒兰县时,县城的学生成群结队,出城十多里前来迎接。

冯占海部原本是仓促行动,连棉衣都来不及领,但进入松花江北地区之后,这里物产富饶,粮食较为充裕,有了地方上的支持,后勤困难就得到很大缓解。

不但如此,吉林这一带因为胡匪猖獗,因此民间藏枪据说就有20万枝以上,民风也比较强悍,号召抗战,补充人员也比较有利。

本来,这一带有心抗曰的人很多,只是毫无组织,大伙都举棋不定,而且谁也不服谁。等冯占海这支正规军打着抗曰的旗号开过来,等于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抗曰的领头人。

诚允的宾县吉林省临时抗曰省政斧成立后,马上任命冯占海为吉林省警备司令。冯占海有了这个司令的名分,领导舒兰一带的抗曰就更加名正言顺了。

一时间,带队来投靠冯占海的,或者在本地呼应支持的更是络绎不绝。据冯占海后来自己说,当时服从他指挥的抗曰队伍已经有两万之众。

这样,冯占海和驻扎在榆树县的张作舟25旅,以及东抗这三支队伍,就成了当时吉林省抗曰力量瞩目的中心,也成了熙洽的眼中钉。

榆树的张作舟旅被北上的于琛澄伪军打垮后。原本互为犄角和熙洽隔江而望的抗曰部队,就只剩下了冯占海这孤零零一票人马,东抗还离冯占海远着呢。于琛澄的伪军迅速向冯占海所部杀了过来。

而此时,驻扎在舒兰前线的,并不是冯占海的主力部队。

冯占海所部当时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在宾县保护省政斧,一部分则分布在阿城,准备扼守哈绥线,还有一波则驻扎在五常、舒兰。而此时在舒兰水曲柳第一线和伪军对峙的,并不是冯占海卫队团的基干队伍,而是冯占海刚结拜的兄弟,宫长海、姚承乾的队伍。

虽然不是卫队团的正规军,但这支人马却让当面的伪军吃够了苦头。因为领头的这个宫长海,可是一个鼎鼎大名的传奇人物,名震东北绿林,报号“大傻子”。这个宫长海的经历,再典型不过,可谓是东北兵匪奇妙关系的缩影。

宫长海1894年生在山东贫寒农家,没到周岁就死了妈,是被家人用狗奶喂大,所以小名就叫狗剩子。7岁跟着父亲下关东,长大后先当了兵,后来又带着20几个兄弟开小差当了胡子,拉扯起五百多人的队伍。官府眼看剿不了,就先招安企图再消灭,不料被机警的宫长海发现又跑了,而且越干越狠,越干越大。25年,宫长海再度接受吉林省督军张作相的招安,带队进入吉林的骑兵师服役。而这个骑兵师的师长,正是现在率领伪军来犯的吉林省“剿匪司令”于琛澄于大头。

于大头很赏识宫长海,还把自己的甥女嫁给了宫长海。在于大头因为牵涉叛乱被赶回老家后,宫长海又跑到结拜兄弟25旅张作舟部作副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