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 冬至圆(二)(1 / 2)
三郎卖力的搓着冬至圆,小胖手搓得白白的。
在本地每年到了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做汤圆,所以闽南一带管汤圆叫做“冬至圆”。一年也只有冬至这一天才会做“冬至圆”,其它的像元宵什么的都没有。关于这个冬至圆在南州还有个还有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清代乾隆年间,秀才蔡新要到州府参加诗钟会。这蔡新自小丧父,由寡母抚养诚仁,长大后进了秀才仍每月坚持到州府大庙口参加诗钟会。
这一曰,路过九龙岭下,却看到那绿荫遮蔽的凉亭下有一个老汉在卖冬至圆,一路行来,肚子也有点饿,蔡新就想吃一碗冬至圆再赶路。
刚走近,却听到那老汉叫道:“秀才,秀才,我有对子让你对,对得好,我请你吃冬至圆,不要钱。”
蔡新寒窗苦读十几年,又中了秀才,可以说是满腹经纶,所以听了老汉的话就满不在乎地说:“什么对子,你说吧!”。
老汉听了点点头,就说出“九龙岭下曰曰冬至”,让秀才来对。
因为闽南一带每逢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有吃冬至圆的习俗。这九龙岭天天都有卖冬至圆,所以说曰曰冬至。蔡新刚听后以为没什么困难,但仔细一想,可不简单啊!这里头有节令又有地名,不好对呀。一时无法应对,连冬至圆也不吃了,羞红着脸怏怏离去。
自此以后,他每次到州府,就随身带着个饭团在路上当点心,不敢经过九龙岭去吃冬至圆。回家后,他更加发奋学习、倾心攻读,后来三年一试的大比科期又到,他在省城福州考中举人,29岁进京赴考,中进士。在朝为官,官拜文华殿大学士。
时光一晃十几载,蔡新已是当朝宰相。
有一次,皇帝令他出巡广东。他顺路回家省亲,借宿在六鳌。晚上在海边散步时,举头遥望,只见海面上很多渔民正在点火抓鱿鱼,港湾上点点渔火映红了夜空,与天上明月交相辉映,热闹非凡,如同元宵节灯市一般。
蔡新看了不由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呤出了“六鳌海上夜夜元宵”的句子,正和了当年老汉“九龙岭下曰曰冬至”的对子。以“六鳌”对“九龙”,同是名称;“海上”对“岭下”,同是地点;“夜夜”对“曰曰”,同是时间;“元霄”对“冬至”,同是节曰,真是对仗工整得体,妙趣横生。这下他终于解开了多年来的心结,高兴不已,连说妙、妙、妙。
欣喜万分的蔡新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第二天便兴匆匆的赶到了九龙岭,想把这妙联答复那卖汤圆的老汉。不料,却发现先前的凉亭早已荒芜,老汉也不知去向,一点也见不到当年那般风景。无奈之下,他只好到旁边的土地庙里歇息。
此时,天气炎热,匆匆而来的蔡新满头大汗,就随手把头上的花翎顶戴脱下,戴在庙中的土地公头上,在旁边歇了下来。可谁知临走之时,那戴在土地公头上的花翎顶戴竟然再也取不下来,再仔细一看,却发现土地公的相貌竟如当年卖冬至圆的老汉一般毫无二致,蔡新这时才醒悟到那卖冬至圆的老汉是土地公所化,是特地化身卖冬至圆的来点化他的。
当年要不是他点化,让他经受了这段挫折,他也不会这么努力读书,说不定也没有他蔡新的今天。想了想,蔡新对着土地公拜了三拜,连那帽子也不要了,权当是给土地公的谢礼。
自此,九龙岭的土地公就与众不同地戴上了宰相帽子。
就这样,九龙岭土地公戴相帽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十里八乡乡。各方善男信女前来莫拜、进香,络绎不绝。求签问卜,有求必应。而“九龙岭下曰曰冬至”和“六鳌山上夜夜元宵”这副对联也传诵至今。
乐浪和三郎一起搓了一大堆的冬至圆,,还特地搓了一些小拇指大小的小冬至圆出来,这小冬至圆是用来做牛肉汤圆的,这牛肉汤圆就要用小冬至圆做才好吃。
做这牛肉汤圆很讲究,第一,要把买来的牛肉给剁碎,然后拌上干生番薯粉,然后把小冬至圆放下去煮,煮熟后把牛肉碎放下去,等煮熟了后,放芹菜粒下去,撒上胡椒粉,再淋上葱油,吃起来喷香可口,怎一个好字了得。不过这小冬至圆乐浪想留着当夜宵,中午先吃大冬至圆。
乐浪买来的把三层肉炒了一下后放入香菇和水下去煮滚,然后下冬至圆煮熟,再放蒜苗、芹菜、和椰菜下去,这可是最地道的闽南风味的冬至圆,吃的时候撒上胡椒粉,好吃的很。
陶成还没回来,乐浪煮好冬至圆,就和三郎一人捞了一碗在那吃着。看到三郎大口大口吃着冬至圆,乐浪连忙叫他小口一点,倒不是怕他吃太多,就怕他吃太大口,噎着了,冬至时候因为吃冬至圆被噎死的小孩并不是没有,所以乐浪还是很担心的。
“我回来了。”
乐浪抬头一看,看到少卿拎着东西叫着从外面跑了进来。虽然还没有嫁到乐浪家来,但是少卿早已经把这当成了自己的家。
“回来了。”乐浪连忙走过去帮她拿过手中的袋子。
“嗯,吃什么,好香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