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六章 厚道(2 / 2)

加入书签

现在再一看,玉岭早就被夷洲给占了,而玉岭以北的不愿意成为华夏子民的林邑人也早就被赶到了玉岭以南去,可以说,整个玉岭以北几乎就没了什么人烟,就只剩下林邑的十多万军队还在华夏的桂省境内苦苦挣扎着。

又是典型的包抄后路!军事观察家们彻底无语了,怎么就没有新花样出来呢?但他们也明白,夷洲军队之所以能顺利的占领了玉岭,并把玉岭以北的林邑人赶到了南边去,其实靠的还是洛华国提供的先进装备,有了这个装备,只要采取守势,就可以很轻松的守住玉岭,让腾出手来的华夏军队慢慢的收拾林邑军。

真正如果去除了洛华国给夷洲的装备,让夷洲军队和林邑硬碰硬的话,吃亏的只能是夷洲军队,但现在不同了,有了无敌的防护,还怕你个求?自然是有优势就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啊,谁会白痴到有优势不用,反而要用自己的短处去碰对方的长处?

就在夷洲军队完成了占领玉岭。把林邑人赶到南边去的工作后,在阿三战场上结束战斗的华夏军队也完成了从卡南地区往桂省的调动,对林邑军的最后力量展开了围剿。

相比起老毛子来说,林邑人反而更不怕死,只不过他们这种不怕死如今在世界人们的眼中是显得如此的可笑。如此的苍白。如此的滑稽,这就是明知道前面的灯火还要猛扑上去的飞蛾呀。这种不怕死,已经变成了一种愚蠢。

华夏两岸的军队,一北一南。南边的夷洲部队坚守玉岭不出,北面的大陆军队则稳扎稳打,一步步的向前推进,只用了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就全歼了林邑的十几万大军。

华夏不劝降。夷洲这边也不劝,因为他们知道,林邑人对华夏的仇视心究竟有多高,曾经在三十年前,华夏军自卫反击一直打到了林邑的首都附近,最后却是退兵了,对外宣称是已经完成教训不听话的小孩子的任务。

但实际呢?不是如此,因为华夏军队在林邑境内碰到的抵抗非常的顽强,这些抵抗不是林邑军队干的。而是林邑人干的,他们上到八十老妇,下到六七岁的小孩子,全都投入到这样的抵抗中去。

其实当年华夏军队当年进入林邑后,对百姓是做到了秋毫无犯。甚至还有官兵主动帮百姓干活的事,但是林邑人白天跟你笑眯眯的,一到晚上就凶相毕露,趁着华夏官兵睡着。只有几个哨兵的时候,突起发难。杀了许多的华夏官兵。

最后有个团长忍无可忍,下了命令把这个村子里的人全灭了,回来后上了军事法庭,而华夏也不得不就此撤兵,为什么?就因为担心这种情况大量发生,在舆论上对华夏不利。

既然有了前车之鉴,华夏两岸当然不会再让这样的错误发生,管你林邑人对我军的态度是不是和善,一概通通赶走,至于想要留下来的,那也得等战争结束后,通过正常渠道来申请。

以前担心国际舆论,现在需要担心吗?国际上,向来都是谁拳头硬,那么他说的话就是道理!不服?不服小心我灭了你!这就是真正的国际公平。

只有实力对等或者相差不大的双方,才会你来我往的唇枪舌剑斗口角,比如以前的老毛子和老米,比如以前的华夏和老米,因为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周边国家态度又不明朗,就只能选择口水战。

可是看看犹大国,周边全是敌对国家,他才不跟你口水战,谁敢跳直接就是炮轰和导弹或者是飞机轰炸教训你一顿,你还不敢反击!你要反击了,受到的报复只会更猛烈。

所以林邑也没有任何悬念的输了,还丢了一半多的国土,但华夏早有声明,这些国土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的,只不过后来被林邑占了,现在要回来罢了。

世界各国都有华夏的古代地图,地图上明显的表明了华夏曾经统治了岘港以北至少上千年的时间,甚至在孙大炮革了满清皇朝的命的时候,红河流域还是在华夏的版图内,只不过后来被林邑蚕食了而已。

还能有什么话说?拳头大就是道理,各国的政客们都懂,谁都不愿意做出头鸟为一个已经破落的小国说话,枪打出头鸟,这是必须的。

虽然明知道华夏的权力从来没有到达过岘港以南的地方,但是从岘港到玉岭才多少距离?如果按照“辱我华夏者,十倍索之”的标准,就是把你林邑灭了也还远远不够的,说起来,华夏还算是厚道了,没有做绝。

谁能够想象,只有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对华夏的评价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如果以前华夏军方稍微有那么一点点动静,军事观察家们就是劈头盖脑的华夏威胁论出来了,现在呢,则说华夏很厚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