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第二次会议(1 / 2)

加入书签

对于北洋的这次动态最担心的人还是熊克武,四川地理位置处于长江上游,两年前陈宦入川时已经调来两个北洋师,如今中央陆军再次压境长江,一旦南北发生冲突,四川势必会成为要冲之地。他之所以参加这次共商大会,就是为了寻找强力的后援,否则北军一动,自己在四川的根基必然会不保。

熊克武马上说道:“临时执『政府』可以慢慢商议,不过既然北洋已经提前有了动作,我们断然不可毫无准备。若是北洋军趁着我们共商大会协调期间突然发难,只怕不仅共商大会可能遭到破坏、失去意义,更有可能让咱们南方陷入被动。我提议,在临时执『政府』成立之前,我等可先组成统一的军事联合会议,统一规划南方军队,尽快做出反应!”

杨希闵点了点头,极为赞同的说道:“熊将军所言极是。南方不可群龙无首,尤其在应付北洋军事行动方面,更应该有密切的合作和统筹。再不能像以前那样一盘散沙了。”

他的地盘在广西西北地区,与湖南省接壤,论实力还不如熊克武,所以他的想法与熊克武完全一致,尽快发挥南方联合的优势才能更安心。

这时,唐继尧不疾不徐的说道:“成立军事联合会议,跟成立临时执『政府』又有何差别?还不如把精力直接放在执『政府』上面,争取尽快完善我们南方的联合核心。到时候由执『政府』统一调兵遣将,我等尽心尽力表示诚服,为促成南方公约以及对抗北洋尽出全力。”[]1908大军阀567

熊克武接着又说道:“既如此,事不宜迟,索『性』我们尽快谈定临时执『政府』的方案。北洋军可是先发一步,我们已经慢了一步,如果北洋突然开战,咱们该如何以应对?”

坐在唐继尧旁边的刘显世转向梁启超,用一种迫切的口吻问道:“卓如先生,若是现在开始联络那些支持咱们南方的国会议员,最快需要多久时间方可落实?”

梁启超回答道:“半个月前我已经联系秉三先生,他正在北方积极筹划此事。上周接到他的电报,说是已经说服了十二位议员,择日即可南下。不过具体来说,只怕还需要一段时间,年关之内应该能召开南方国会。”

刘显世“啊”了一声,叹息的说道:“年关之内?这会不会有些太迟了?”

唐继尧也故作忧愁的叹了一口气,无可奈何的说道:“如果没有国会的声音支持,我们南方临时执『政府』那就是一副空躯壳,无论是在北洋眼里还是在老百姓眼里,咱们都不过是一个非法的、反动的组织。这在名份上可是毫无优势的。“

刘显世与唐继尧一唱一和,已经把他们的意思表『露』的很明白,云南和贵州仗着有四川顶在前面,对这件事一点都不着急。而唐继尧一直在强调直接成立临时执『政府』,并以临时执『政府』来统筹南方全军,同样是在影『射』着他对临时执『政府』的重视。这种重视可以一分为二来看待,要么是重视执『政府』首席的位置,要么是重视坐执『政府』首席位置的人是谁!

熊克武立刻有几分气恼,这唐继尧、刘显世摆明就是不在乎。他对滇军、黔军早有不满,之前大革命前后的那段时间,滇军、黔军倒是派兵入川援助革命,可是到后来这些部队霸占四川地盘不肯退让,反倒演变成地方军阀势力,在四川境内巧取豪夺,干了不少坏事。尤其是在去年袁世凯颁布新法之后,面对陈宦、刘存厚的突袭,这些昔日的“友军”竟然不闻不问,简直让他看透了这些人的本质。

“好,好,好的很!照你们这么说,就是对北洋的调兵不闻不问,任由北洋气焰高涨。咱们南方本来就是一盘散沙,这次共商大会的目的正是撮合这盘散沙。现在可好,你们一个个心思打着自己的算盘,全然不顾大局利益,那这共商大会还有什么意义?趁早散了各自未战,或投降或屈服,继续让北洋做大好了。”他重重的“哼”了一声,一时忍耐不住内心的怒火,一口气的全部发泄了出来。

杨希闵本来还想附和熊克武,只不过熊克武这时的话太尖锐,自己不敢轻易表态。

倒是另外一边的刘震寰毫无顾忌的说了道:“不是我斗胆,熊将军这番话简直就是一针见血。若是大家之前没有决心跟北洋对抗,何必还要答应参加这次大会?弄得现在里外不是人,谈又谈不拢,说又说不下去,到头来还是一盘散沙,尽惹得外人笑话。”

刘显世连忙用一副和气的态度解释道:“两位,话可不是这么说的。咱们若不是下了决心,今天又怎么会坐在一起呢?北洋那边也是突然来了动作,这让咱们也是始料未及。临时执『政府』尚且还未成立,大家各有意见那是情理之中。何必如此大动肝火?开会嘛,就是讨论矛盾、解决矛盾,要是意见都一致,那还开什么会呀!是不是?”

熊克武深吸了一口气,他看了一眼在场所有人,每个人的脸『色』都不好看,显然是自己刚才那番话有些严重了。他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接着又说道:“那好,既然是开会,那我们就把问题摆出来好好讨论。大家现在都已经很清楚,成立临时执『政府』颇费周章,我熊克武虽是粗人,却也明白国会赋权的意义,同样认为临时执『政府』应该更神圣、更庄严。所以我才建议在临时执『政府』成立之前,先以军事联合会议为主要,统筹南方全军。”

杨希闵总算找到了机会,一边点着头一边说道:“正是这个道理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