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分麾(2 / 2)

加入书签

只是他还不明白,为何刚才刘彻要把自己腰中的佩剑丢给这个卫青。

他曾任太中大夫,多次任边郡太守,奉命屯兵边境多年,保家卫国,怎么说也算是大汉威名赫赫的将军。何况自己现在是长乐尉卫,手握长乐兵卫,这将军的宝剑怎可被他人轻易出鞘。

陛下虽然年轻,但也不会不懂这个道理。

他正思忖着,身边的刘彻转过头看向卫青,声音比方才的肃杀要和婉了许多。

“卫青,把剑捡起来,还给程将军。”

“诺。”少年拜手,忙弯腰双手将身边寒光凛凛的宝剑捡起来,才站起身来,依旧低头颔首,十分恭敬,双手将宝剑道程不识面前。

程不识还未抬手接过,谁知刘彻竟先一把将卫青手中的利剑接了过去,抬手高高扬起仔细端详了一阵,唇边不禁轻笑道:“程将军的利剑,朕今日算是见识了。现在留守在长安的将军中,也就只有程将军是真正的跟那些胡虏交过多年手的。素闻将军治军严谨,人不解甲、马不卸鞍,军队固若金汤,匈奴久攻不破,将军久战不败。朕心中甚是敬仰,朕的羽林,也想交由将军把一把关,传授一下经验。”

说罢将手中宝剑顺势交给了眼前的少年的双手中,少年没有做声,恭敬接过。

程不识此刻才明白了刘彻的用意原来在这里。

留守长安的将军之中,若说与匈奴人是老对手的,除了他程不识却又没有其他人了。李广将军此时已经奉命驻守雁门去了,自己留守宫中,做了太皇太后窦氏的长乐卫尉。

虽说是卫尉,但太皇太后确实通过自己与汉军各部取得联系与管辖,她一个深宫之中的妇道人家,军队的事情,自然许多事情不方便出面的。

可匈奴连年袭扰,并没有因为和亲与馈赠有丝毫要消停的意思,边境本也缺乏他这样有带兵经验的将领,可太皇太后将自己留于身边,也是为了方便管控三军所做的不得已而为之的决定。

若说治军,自己虽然与李广将军的理念相悖,也不像李广将军作战那样勇猛,战绩显眼,但军队纪律严明是出了名的。

他程不识带领过的军队必分成部伍,有职责明确的层级指挥系统。他的军队虽以步兵为主,行军很慢,但却很坚实。凡是他率军作战,前面必有斥候,左右也一定有掩护,各个部伍只见穿插呼应,互相照管,安营扎寨也有自己的一套章法。

因此军队行进起来,全军一鼓作气;扎下营来,敌人袭扰,却也不能冲散。虽然没有李广那样的显耀的大胜,却也从未有过败绩。

但他毕竟是长乐尉卫,陛下叫他插手自己羽林卫,可见也是对于太皇太后交付虎符的一种回礼,以示祖孙一心,相互信任,他程不识自然不能拒绝。

程不识不禁转眼看向一旁双手拱剑,低眉恭敬的少年,看他方才被陛下一通逼问,面露难色,想必也是不知情的。

他年纪虽然轻,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沉稳镇定,没有一般年轻人的轻浮躁动,眉目倜傥,温润的眉眼下隐隐藏着几分微微露出的锋芒。

程不识阅兵无数,如此少年,说不准真是一个好苗子,心中不禁苦笑,这又哪里是赏啊……

这分明就是大赏。是帝王的提携。

这让程不识不禁揣测起了眼前的少年的来路。

究竟是什么样的缘由,让他这样一个低眉顺眼的少年郎君,入得了刘彻的眼睛。

程不识抬手接过少年手中的宝剑,一把插入自己腰间的刀鞘之中,那少年没有抬眼打量他饶有兴味注视的目光,依旧沉着这恭敬低眉。

程不识将军不禁嘴角轻笑,转身拜手对刘彻道:“陛下谬赞了,老臣尽力而为便是。”

“今日是重阳佳节,朕现在就有劳将军替朕分麾下炙,犒赏羽林诸将,如何?”刘彻的脸上依旧是难以捉摸的笑意,拱手指向角楼之下正在操练的羽林将士。

“末将领旨。”程不识垂眉,朝着刘彻扣手,转身对着阁中的羽林郎官道:“诸位羽林将士,皆随程某移步台下。”

“诺。”阁中诸将亦以军礼回之。

程不识身先士卒,向刘彻告退,转身大步流星的出了偏阁,阁中诸将也紧跟其后。

卫青人微言轻,自是等诸位将领结队而出后,最后一个才敢动身跟上。

他转身正要跟出去,谁知,身后人突然沉着嗓音低吟了一句。

“卫青,你留下。”

卫青微怔,不禁停下了脚步,虽然心中忐忑,却也只得转过头来,向着身后人恭敬一拜道:“请陛下指示。”

“先把头抬起来,看着朕。”那人忽然说。

“卫青不敢……”

“你今日是要违背朕的旨意几次?”那声音说不上轻缓,也说不上严厉,似乎听不出情绪,却又让人难以违抗:“把头抬起来。”

卫青颦了颦眉,缓缓地抬起头来。

仿佛漫天星辉映入墨玉之上,目光交汇的瞬间,似乎又光火闪烁。

君臣第一次四目相对之时,竟是一片的沉默,阁中气氛凝结。

忽然眼前人嘴角一撇轻笑,望着他道:“可想起来了。我们曾经见过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