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第九章(1 / 2)
1942年, 10月
河南省开封市内五湖四河环绕分布, 素有“北方水城”之称,因而没有受到大旱的影响,可开封市早在1938年就已被日军占领,那一年省会西迁, 1939年日伪在开封成立河南省政府,直到1945年鬼子投降,国-民-党-政府恢复开封原来建置。
在开封市一个偏远乡庄的土疙瘩上,附近零零星星地停着近二十来辆破旧的加盖驴车,这些驴车分别属于十几户人家, 这十几户人家在延津县那个地界已属于地主富户级别——他们或是见秋收不得力,或是见村中只有自家有余粮,或是见镇上唯有粮店与当铺生意兴隆——总之, 生活见不着希望, 当家男人有当机立断,不计较眼前得失,打好包裹带着家小准备迁移。
他们或是一开始就通过气, 或是路上遇见, 再一路同行……反正,行了一周后,到了开封地界时,车队越发壮大……这种情况, 且喜且忧, 生怕被鬼子或是土匪盯上, 丢些钱财是小事,丢了性命就是大事。
这一日傍晚,车队一停,每家出一个年轻力壮地男丁聚一起通通气,是同行还是分开?各家女人们分散着起灶、架祸、造‘饭’,不对,没有饭,最好的也就是熬点浓浓地小米粥,给家里的老人与小孩,其他人吃的都是黑面窝窝头,喝点热腾腾的米汤就是一顿。
这里头,有人家是真的无余粮,有人家是不敢露出来。
这一头,一位二十岁上下的憨傻小伙子——栓柱盯着东家小姐手中串着松树枝搁火上烤的野兔,口水不停的分泌,闻着野兔香,咽了咽口水,不停的问:“小姐,熟了没?”这兔子是下午小姐用驽射中的,是他跑过去捡回的,是他剥-皮-处理,老东家说他那皮子处理的好,留着给未出生的小孙子用,说兔肉理该有他的份。
范旭星不答,只是笑嘻嘻地。她是不缺这口肉吃,但只有她的烧烤手艺过关,就只好劳动她了。当时她想不出好法子,一把火烧掉范家祖宅,心底不是不歉疚,因而对他们都十分迁就。安顿好范家人,她想出去走走,抗-日-时期的中国,她是头一遭经历,没想当什么英雄,只想见识见识。
一旁靠着休息的范爹,闻了肉香,唾液亦是急剧分泌,不过,他年纪稍大些,知道要些脸面,不似小辈这般实诚。
还有正半躺在驴车上休息的倪兰儿,也斜着眼望过来,白皙修长的手时不时的抚着腹部,心底还在为丈夫硬是辞了娘家送给她的倪婆子而气闷。
再烤了一刻,范旭星将烤的黄澄澄的野兔递给一旁范爹,道:“大家平分着吃吧。这一路上,都在郊外走,野兔不会少,我去唤大哥回来。”话落,便望向不远处正与车队里其它人家打交道的范旭日。
一入开封,觉得与新乡市就像两个世界,之前处处是干涸的土地,枯谒的河流,开封地界受旱不严重,瞧,不是还能见着野兔嘛?那边的老人还在拔草根准备加在稀粥里呢?这里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绿。
绿,代表着生命!不像家乡那边一片褐色,从土地到草根,没有一点绿。
范旭星走近范旭日那个人群,望着范旭日,不经暗忖:挫折,使人成长!此话放在‘地二代’范旭日身上再恰当不过,从祖屋莫名被烧到如今,不过短短半月,这个男人办的事情,桩桩件件都是合乎目前情况。
譬如,硬是辞退妻子娘家给的倪婆子,硬是留下栓柱这个从小就在范家长大的孤儿,硬是将范家的地契与房契死当给了镇上相熟悉的粮铺换粮,硬是跟着镇上几户人家向河南省最南部迁移。
如此大胆行经,迫使范爹当起不聋不哑的老翁。范爹十分心痛那一百多亩的土地,觉得范家还没有到山穷水尽迁移的地步。但闺女支持着儿子,而栓柱支持着闺女,老伴是个没主见的,觉得儿子与丈夫都是对的。最后,与同样不赞同的儿媳妇无奈同意上路。
大哥一意孤行,范旭星生怕气坏了范爹,时常对着他撒娇,在众人吃的小米粥内、喝的水壶内加灵液,可千万别在这节骨眼上生病啊。
从新乡市向最南部走,穿越大半个河南省,直走要经过开封、周口、驻马店,最后就是信阳。说起来,好像很遥远,可不过约四百公里的路程,然,这年头路上不太平,路上走了快一周,还不过走了堪堪一百公里。
“大哥,他们怎么说?”范旭星对着一脸憔悴、满脸胡茬的大哥悄声问。范旭日是范家唯一的男丁,说是娇生惯养也为过。之前,养得像小白脸,虽说家里有百亩地,但从小到大没下过地,只不过在农忙时看着家里长工们干活罢了。如今这模样,真真令人吃惊。
范旭日苦笑着摇头,车队内没一个领头的,大家七嘴八舌,一下子也说不清,他就先回来了,还记得妹妹在午时射中了一只野兔呢,瘦是瘦点,好歹也是肉呢,好在妹妹用得是可以回收的驽箭,他的木仓是不舍得用,子-弹有限。
“还是别分开的好,咱们只有一把木仓,遇上人多就会吃亏。”范旭星开口提醒。这车队有七八条木仓,大家不分开把握大些,如果分开,目标是小了,可个个击破,也很容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