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五十六章 米国特工们(14)(1 / 2)

加入书签

有米国媒体曾援引情报官员的话称,米国所说的“华国间谍”往往邯是匿名的,即使有真名实姓,用词也多是“可能”之类的臆测,经不起推敲。分析人士指出,这是米国遗留的冷战思维在作崇,是米国不自信的表现,也是对华国快速崛起的忧虑,因此总是找些借口来敲打华国,所谓“间谍案”显然是其中之一。

“华国如何偷窃米国.军事机密?”美《大众机械》杂志2009年就提过这一问题,并宣称华国.军事进步大多依靠偷取米国科技。文章列举了“麦大志案”等近年来轰动米国的“华国间谍”案,认为华国不仅通过“逆向工程”偷学米国.军事技术,还经常主动出击,赴美偷取。此外,米国媒体还总渲染华国通过网络黑客窃取米国机密,《洛杉矶时报》说,华国与俄罗斯通过网络间谍窃取美商业和军事机密,已成为除“基地”组织外,米国面临的最大威胁。

米国媒体不仅认为华国是盗取米国.军事机密的“头号窃贼”,还宣称“窃贼”不止在米国作案。在米国国内一直流传说,华国第五代战机技术是从俄罗斯窃取的,“这种做法令米国深感忧虑”。但俄《观点报》表示,俄罗斯第五代战机仍未完成研制,没什么可偷的,华国人如果要偷技术,只会偷米国的,因为它们技术水平更高。《观点报》还表示,华国有比任何人都强的仿制能力。即使没有样品,仅根据照片也能复制生产任何难度的技术产品。

在军事领域,根据某一局部反向破解先进技术被称为“逆向工程”。一些米国媒体正是按照这种逻辑,将华国捧为“逆向工程大使”。但一位华国.军事专家说,逆向工程并不像媒体说的那样简单,成本甚至比自己研制还大。

其实国家间所谓“技术剽窃”早就是公开秘密,在武器研发领域不存在“绝对的保密”。米国媒体披露,1945年,苏联曾亢一架误入苏联领空迫降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米国b-29轰炸机。并进行拆解研究,之后造出了被笑称为“b-29斯基”的图-4轰炸机。上世纪60年代,以色列特工也曾赴瑞士“偷窃”法国幻影战斗机图纸。米国自己也是逆向工程的高手。曾经从缴获的德国机枪中得到灵感制造机枪,也曾通过研究一架坠毁到米国境内的东瀛“零”式战机,研发自己的飞机。

华国空军专家王明亮说,1969年中苏珍宝岛战役期间也曾发生一幕残骸抢夺战。华国当时击毁一辆苏联坦克。苏军为防止华国拿到残骸炮击坦克,残骸掉入乌苏里江,华国后来又把残骸捞了起来。

“华国间谍正在赶超!”米国《纽约时报》曾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个个间谍故事,包括米国“至今没搞清楚”的“w-88核弹头被窃案”,文章最后呼吁米国反间谍部门改变工作重点,将主要精力转向对抗“华国间谍”。

文章先讲述了神秘的“w-88核弹头设计蓝图失窃案”:1995年,一名华国中年男子走进米国中情局在东南亚的一个情报站,他自称为华国核项目工作。有机会接触到机密文件,该男子向美方提供了一大批有关华国的重要情报。其中包括米国w-88核弹头的设计蓝图。米国的战略核潜艇装备了这种弹头。

文章称,华国成功获取w-88核弹头设计蓝图令米国反谍报部门深感不安,美方一度怀疑华裔科学家李文和并将他拘禁,但一直未能找到证据。后来,米国又派专员进行数年调查,还是没弄清到底华国如何获得这一机密。

除“w-88核弹头设计蓝图失窃案”外,文章还列举了很多米国破获或未能破获的“华国间谍案”。文章称,2011年1月,时任米国防长盖茨访华时,华国试飞了隐形战斗机歼-20,其技术可能是通过“秘密手段”获得的。2010年,包括一名五角大楼官员在内的数人被发现参与覆盖米国西海岸和东海岸的一个华国情报网。文章还渲染华国间谍已渗透进了fbi。

文章认为,华国的情报机构已发展到全球级别,成为中情局的主要对手,长期以来,米国没把华国间谍机构视为主要威胁,这导致华国在针对米国的谍报活动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华国的对外情报机构一直窥探着米国国防工业、核武器实验室、硅谷、情报部门及其他敏感目标。文章鼓动说,近年来,米国反谍报部门习惯聚焦于“基地”组织,现在是时候想想到底什么是优先选项了。文章鼓动米国将主要资源和精力向东转,对抗“华国间谍”。

对此,国内人士表示,华国事实上也是间谍活动的受害者,但华国很少就此类议题进行报道,这让华国在舆论上处于一种被动地位。西方等国家针对华国的间谍活动从未停止过,以后华国也可以考虑在适当的时机公布一下外国针对华国的间谍事件。不过,现在整个国际话语权完全掌握在西方手中,即使中方公布,也很难破除外媒对华国的偏见;但也要看到的是,随着国力上升,华国的声音在缓慢增加,舆论话语权的转变毕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