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四章 历史由民众决定(1 / 2)

加入书签

历史由民众决定随着李墨白的访问,宝岛方面的普通民众对于李墨白和大陆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政治层面的谈判也算正正式拉开了帷幕。

李墨白回到京城后,并没有安排自己邀请的这些宝岛代表的行程,而是让这些代表自己安排,想去哪里就去那里,完全自由自在的考察参观,真正地用眼睛去观察发现。

在这些代表回到宝岛后,也是纷纷将自己所看到的事实传递给了自己身边的人,于是有吸引了更多的宝岛民众前往大陆旅游参观,同样有带回去更多的消息,这是民众们亲眼所见的事实,而非报纸上所报道的那些消息。

至于官方的谈判李墨白却是懒得掺和,李墨白向来对这些具体的事情不感兴趣,只要大的方向没有错,李墨白才不会去当事儿妈。

局面彻底改变,李墨白也想谋划一点自己的事儿,那就是自己手头那些宝贝,要给这些宝贝一个合适的身份,并且能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这些宝贝,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把玩,还真没有什么意思。

于是李墨白在围脖上宣布自己将要建设一座博物馆,一座大型博物馆,预计初期投资200亿元人民币。

这个消息一公布出来,顿时所有人都为之震撼不已,200亿元建设的博物馆,在全世界都是相当惊人的了。传媒界自是纷纷报道,但由于李墨白还没有宣布具体的地点,于是凡是能与李墨白拉上关系的地方,都希望李墨白能将自己的博物馆在辖区内落地,秦城、京城、秦皇、庐山等地的游说团已经第一时间向李墨白展开游说。

李墨白顿时发现自己给自己找了一个不自在,当然李墨白也是没有办法,毕竟只有通过先期的炒作一番之后,自己有些东西才能以海归的名义运作回来,比如有些东西需要从通过在意大利或者曰本等文物合法贩卖的天堂合法洗白。

即使这样,李墨白手中还有大量的画作以及雕塑作品不能见光,比如来自圣彼得堡冬宫的油画、以及印度的黄金神像,冬宫的油画要向见光,至少需要几十年的运作,不过李墨白是没有打算让这些东西见光;印度的黄金神像等器物,则是可以放出一部分,阿三根本没有任何证据想自己索要,他们对这些东西可是一点线索都没有。

仔细思量了一番,李墨白还是决定将博物馆建造在轩辕大学附近,因为李墨白打算将来长居于庐山,这地方无论是环境还是气温都是非常适宜,唯一的缺点就是空气偏于潮湿。

当李墨白宣布建于庐山之时,其他地方都是非常失落,不过想想也是,当年只有庐山接纳了轩辕大学,建在轩辕大学附近的确是有利于轩辕大学的发展。

决定落户庐山之后,当地政斧自是双手欢迎,并且提出地方由李墨白任选,只要李墨白看中的地方,都会尽可能地给搞定。

李墨白的选址倒是没有费脑筋,而是直接将博物馆建设在轩辕大学的旁边,博物馆占地面积70万平方米,由由中国最顶尖的设计师联合欧洲著名设计师共同设计,建筑外形是中国传统建筑融合当代元素,形成即传统又具有现代风韵的新中式风格,使得整个建筑就是一座艺术品。

博物馆展厅面积达到惊人的60万平米,包括中国馆、亚洲馆、欧洲馆、埃及馆、非洲馆、美洲馆几大展厅,其中又以中国馆最大,整个工程相当地浩大,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体现。

在博物馆开始动工建设的时候,李墨白便宣布向全世界征集文物,所谓征集文物自然是要将自己手头一些不能见光的东西给洗白了,李墨白这些年来的收藏品已经达到惊人的数十万件,倒是一点都不缺宝贝,甚至可以说李墨白的这座博物馆只要李墨白拿出一半的藏品,都能震撼世界,甚至在藏品珍贵程度上隐隐与大英博物馆比肩,当然其中有些重器还是不适合于展出。

令李墨白没有想到的是,自宣布征集文物以来,世界各地的华人纷纷表态,要将自己的藏品捐献给李墨白的博物馆,很多人已经不远万里将自己的宝贝给送了过来,让李墨白感动无比。

让李墨白更没有想到的是,在捐献的这些宝贝中,真是精品不断,很多东西令李墨白都是大开眼界,国内的民众也是纷纷将自己的宝贝捐献出来,让李墨白每天都是忙的不亦乐乎。

至于组建团队的事儿,李墨白则是一概交由自己的私人团队打理,必须是符合要求的专业人员才能成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外行则是一个都不要,即使是专业人员也要求深爱博物馆行业。

李墨白的这个博物馆原本计划是免费,但后来考虑到免费一点不符合博物馆的地位,再说也不可能永远由自己给供血,何况依靠自身的运作良姓发展才是正理,自己这是私人博物馆,又不是国立博物馆。

于是李墨白决定凡是被博物馆选中的藏品一律根据藏品本身的价值付费,以免将来造成纠纷和不好的影响,当然愿意捐献的李墨白也不拒绝。

出乎李墨白的意料的是多数人都选择了捐献,这些人完全是因为相信李墨白,因为他们相信李墨白不会把自己的东西给糟践了。

而就在李墨白全力以赴地筹备自己的博物馆时,两岸的谈判也进行的如火如荼,虽然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双方谈判的氛围却是相当的和睦,毕竟都是中国人,留着同样的鲜血。

李墨白在筹备博物馆过程中,也是随时关注着谈判的进展,每当双方因为某个细节不能达成共识时,李墨白便在报上发表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

双方谈判代表在看到李墨白的文章后,竟然是各自做出让步;甚至有的时候双方僵持时,故意将矛盾亮出来,希望看看李墨白的观点,而民众也是非常认可李墨白所提出的解决办法,每天翻开报纸都期待看到李墨白的评论文章,只是李墨白可是没有精力每天写评论,再说要是双方所有的矛盾都要李墨白来调和,这些谈判代表也该下课了。

“白少,今儿有一个美国华裔老头儿,带了一个集装箱的东西来了,他希望能跟你见个面。”小白跟李墨白说道。

“见,他想见我,不一定要带东西来,当然他不能只为看看我而已。”李墨白笑道。想见李墨白的人太多了,李墨白自然不可能见到所有人,见面的自然是有选择姓的,否则李墨白就累死了。

“专家组这会儿正在看他带来的东西,这会儿已经迷进去了。”小白道。

“看来有不少好东西啊。”李墨白也是来了兴趣。

当李墨白和美国华裔老头儿见面后,发现老头儿已经是白发苍苍,寒暄过后才知道老头儿已经95岁高龄,让李墨白也是惊讶中带着敬佩,“老人家,您其实可以打个电话,我就可以飞过去,不用麻烦您老亲自给送过来的。”

“白少,我老头子身体硬朗得很,这次过来一方面是想看看祖国的变化,二是想看看你这个优秀的年轻人。”老头儿哈哈一笑道,“英雄出少年,毛先生当年我见过,但是我不敢勾通于他的政治理念,于是我举家迁往纽约;今天我又见到了更出色的白少,我又想举家迁回来。”

“老人家,你实在过于谬赞了,墨白只是一个普通的公民,中国以后也只有公民,即使总理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公民,再也没有皇帝了。”李墨白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