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哈萨帝国战役(3)(2 / 2)
唐和在第二师团和第三师团整备完毕后,便叫来了二只师团的高层领导,在现场开了一个短会,布置了下各自的任务。唐和师团长命令第二师团和第三师团的重步兵联队坚守在第一层,轻步兵随后,最后才是弓箭手部队。
在听到那呼啸的声音时,站在最前端的重步兵已经纷纷将盾牌举过头顶,众多点着火把的军士也纷纷熄灭了自己手中的火把,免得成为敌人弓箭招呼的对象,整个阵地一片沉寂,在皎洁的月光,一边是奔腾不息的哈萨族征东部骑兵,一边是静止不动的帝国远征军,二只军队在‘平型关’的废墟上相互注视对方。
尼克的万人队在射完第一轮箭矢后,纷纷调整好了角度,随即又立即释放出手中的箭矢,这次密密麻麻的箭矢呼啸着飞过半空,如同冰雹般的向帝国远征军的阵地砸来。
帝国远征军的重步兵联队根本没有时间考虑,再听到呼啸声后便立即收缩阵型,将盾牌举过头顶,等待着那夺人性命的箭雨到来。
箭矢在空中划过一道半圆弧后终于如同冰雹般的落在了帝国远征军的阵地上。
盾牌和箭矢所交集出的叮叮当当的响声,混合着倒霉的军士被箭雨射中所出的惨叫声,让人头皮麻。
箭矢的密集程度出了帝国远征军的想象,重步兵联队的情况还好,毕竟有半人多高的盾牌可以抵挡,再加上身穿的铁甲也能有效的防御一些射中躯干的箭矢。只有少数比较倒霉的重步兵被箭矢射中了脚背,或者被一些闯过那密密麻麻防御网的箭矢所射中。
那些没有大盾牌可以掩护的轻步兵只得尽量的将自己的身形缩着,举着手中的小盾牌尽量的掩护着自己的头部和胸腹等重要部位。不过效果却是不甚理想,皮甲根本无法防御住箭矢的锋利,更不用说那些没有皮甲防护的大腿和手臂了。那些被箭矢直接贯穿胸膛或者头颅的轻步兵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至少不用承受长时间的感到剧烈疼痛。而那些被箭矢贯穿大腿,手臂,或者小腹等没有致命伤害的军士却是倒了大霉。箭矢有倒钩,一旦射入人体,就会紧紧的勾住,想要拔出来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一旦拔出来就会引起伤口大面积的崩溃,血液根本止都止不住,虽然帝国目前已经开出一种名叫‘金疮药’的快止血药,但是毕竟还没有全部推广,现在只在少部分贵族手中流传。
那些被箭矢射伤的轻步兵都躺在地上不停的翻滚,哀号着,似乎这样可以减少他们的疼痛感,为了不让这些伤兵破坏军队的阵型,后方的弓箭手和辎重兵以及近卫部队却是赶紧上前,将这些伤者抬至后方,简单的在伤口上面敷点草药,用布条勒住伤口,尽量减少血液的流失。
帝国远征军的弓箭手却是怒火中烧,不过他们根本没有丝毫办法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先这是在平地交战,自己根本没有地形可以利用,第二却是由于射程的原因,他们根本够不到哈萨族的军士,射了也是白射,不但浪费箭矢,更是严重的浪费自己的体力。射箭是一个很费体力的运动,但凡弓箭手都有着比一般军士要大的手臂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拉起更强的工,也才能射得更远。
帝国远征军的弓箭手们没有办法,作为汉唐帝国诸多部队中的鸡肋所在,他们深知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如果说在守城战中,弓箭手居高临下,那杀伤力简直是高得下人,一旦弓箭手落入和对方平等的境地,或者比对方地势矮的境地,那么他们就是跟么挥不了什么作用。由于长期的拉弓,他们的手指比一般人都来得粗壮,单单是用麻布剪成长条裹着拉弓的手指根本没有什么多大的防护作用,他们的手指经常被锋利的弓弦所割伤,如果不用布条包裹,就是再厉害的弓手也吃不消连射几箭,因为锋利的弓弦会毫不留情的割入手指的皮肉,那种十指连心的疼痛根本不是一般人多能承受的。也是因为这点,弓箭手不能长时间的进行射击,加上体力上巨大的耗费,所以弓箭手的地位十分尴尬。他们看着哈萨族那些马背上的骑士在帝国远征军面前肆无忌惮,脸上都是不甘的神情,不过他们深深知道游牧民族的特点,所以也并没有十分的激动。
哈萨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对于在马背上用弓箭的更是有着绝对的优势,帝国骑兵就是吃亏在这一点,毕竟只有马缰可以控制马匹的行动,一旦双手离开缰绳,帝国骑兵根本不能像游牧民族那样自如行动,一个是从小在马背上长大,一个却是后天的训练,这上面有着本质的区别。帝国步兵的弓箭手最强可以射到一百二十步距离,普通的只能在七十步到八十步左右徘徊,而骑着马匹的游牧名族凭借马匹的优势,却是可以达到一百六十步的距离,普通牧民也可以做到一百一十步的距离,这个就是天生的优势所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