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秦国欲活商(2 / 2)

加入书签

便是这样,二人几乎一晚无话,各自抓紧时间补眠,只等翌日清早出城同周武他们汇合便立即归秦。

一路沐阳饮风行至关内,大家基本都是身心俱疲,好在李牧的事终于有了个交代。

“秦王为何定要李牧臣秦?”

此时已入秦境,住进驿馆后赵政就下令锐士们轮班值守,没轮到的抓紧时间下去休整。屋子里除了他就只有赵高、周武和李牧。

“既是寡人的意思,也是老师的主意。”赵政一身收腰黑衣肃坐于前,看着李牧继续道:“寡人少年时便有此意,武安君理应记得,时至今日旧愿不改,此为求贤;而老师之意,则欲借武安君在赵国名望修秦赵之好,此为安民。”

先前赵高已经向李牧长揖赔罪,但目下李牧还是无法心平气和地面对他,便只能目不斜视地看着赵政问:“后者何解,烦请秦王详告。”

此种情况赵高看在眼里并不强求,深知自己陷害在先,若非李牧是个正气浩然的君子,只怕自己此时连坐在他面前的机会也没有。

赵政察眼意观颜色同样没有为赵高多说什么,避开此节单刀直入:“如今天下苦战,民不聊生,寡人立志要结束这乱世,当然,若觉得寡人为一己私欲也可。不过欲安天下,必先安民,两者殊途,终归于民。老师之意便是请武安君为寡人劝服赵国百姓归秦。杀戮绝非兴兵本意,待天下归一,赵政愿厚待万民。”

“秦王抬举,莫说李牧如今孑然一身,便是兵权在手也爱莫助之,试问谁能相信一个叛臣?”便是坐,李牧也坐得轩轩昂昂,而这番话他说来不卑不亢,意思表达得也是清通简要。

赵政摇摇头道:“如今赵王无道,臣民不亲,国中怨声载道。反倒是武安君之事,百姓无不扼腕叹恨。寡人相信以你的名望定不会无功而返。况且寡人亦知其中艰辛,不求尽数归服,但凡是有那么一些就算数,如何?”

李牧微微低眉,没有说话,默了一默又问:“时至今日,如若李牧仍不领秦王之情,又当如何?”

赵政凤眸无波无澜,手指在膝盖上有一下没一下地敲击着,并不疾不徐地说道:“那么武安君的性命……便只有留在秦国了。”

话音在屋里绕了一圈后,再无声响,片刻之后李牧突然仰头朗声大笑:“哈哈,坦荡!”酣畅地笑过一回之后,他终是敛了笑容,跪起些许叠手肃色道:“既得大王如此信任,李牧恭敬不如从命。不过……那日大王退兵的承诺可还算数?”

听李牧对自己的称呼已从“秦王”变成了“大王”赵政心中大喜,和赵高对视一眼又转回来看着他笑道:“好极!自然该算。”随后对周武道:“传令,即刻退兵。”

其实换将后的这些天,秦国连夺数城,斩获颇丰,李牧虽忧,却也无可奈何。如今在母国他已是谋国无门,最后能为它做的,也只有延命一时而已。

当然,他之所以答应赵政之请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安民”,虽不知今后他能从兵锋下救得多少无辜百姓的性命,但无论如何他愿一试。

他们回到咸阳,赵政为李牧安排的宅邸便已打扫出来,让周武将他送过去安顿好后,也让赵高回家去休息两天再去盐务署。

累了这么些天赵高也的确撑不住了,况且那日之后,在赵政面前,为了不让他看出自己情绪有异,不知费了多少心力,才能勉强维持得面上平和。苦于这些天他一直无法避开赵政,的确很想有个时间独处,好好整理整理自己的思绪。

“大母,阿父回来了。”小阿邯看着赵高便咧开嘴晃晃悠悠地跑了过去。

赵高将她抱起来掂了掂,含笑打趣道:“再胖些阿父就抱不起来了。”

这时候见母亲也迎了出来,赵高将怀抱里的孩子放下来,揉揉她的头发牵起她的手过去扶母亲,关切地问道:“母亲这些日子身子可好?”

谁知赵母看清他的样子突然抬起手心疼地说道:“母亲能有什么事?反倒是我儿,此去定是吃了许多苦,憔悴成这样,也瘦了不少。”

为了让母亲不费劲地摸到自己的脸,赵高弯腰低头主动凑过去,并也抬起手覆在母亲的手背上轻轻拍了拍,安抚道:“儿子没事,就是赶了几天的路有些乏,休息一晚就好。”

赵母看着他道:“母亲知道,朝堂上的事情繁杂,我儿一直很辛苦。母亲老了不中用,不如尽快添个冢妇【2】替母亲照顾于你,也可替你操持家务,如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