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拯救美国特使(一)(1 / 2)

加入书签

    张国华不以为意的接过了电报,扫视了一遍电报的内容,忽然笑了起来,说道:“难怪老古那么高兴,如果换成我,我也会向他那样!”

“真拿你们两个没有办法!”洪宇斜着头盯着张国华看了看,随即叹了口气,从烟盒里抽出了一支烟,点燃慢慢的抽了起来。

.过了大约半个多小时,古正海回到了团部。洪宇和张国华见古正海脸色不对劲,两人对视了一眼,张国华问道:“老古,你怎么啦?!”

古正海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份电报递给了张国华,说道:“你们看了就知道了!”

张国华接过电报看了一遍电报的内容,随手把电报递给了洪宇。洪宇接过电报快速的扫视了一遍电报的内容,忽然笑了起来,说道:“既然上级要派一队巡视组来,就让他们来好了。我们身正不怕影子斜。还怕他们搞出什么花样。”

经历过苏|区|整|风|运动的张国华听到洪宇的话,脸上露出了担忧的表情,说道:“怕就怕他们会在鸡蛋里挑骨头。”

洪宇笑了笑,说道:“我们本来就不是鸡蛋。我们是一块肉,一块大肥肉。他们要来挑骨头就让他们来挑好了。”说着洪宇放下了电报,接着说道:“老古、老张,怎么接待他们,就由你们两个负责。我就不参合了。不过有一点我要提醒你们。不管他们怎么说,部队的任何权利都不能交给他们。不能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们要用电台,必须要我们团|党|委五个人中三个人签字。”

古正海和张国华听到洪宇的话,原本暗淡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两人对视了一眼,古正海暗淡:“洪宇这小子,脑子就是好使。看来这次能够躲过一劫了。”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就在五个美军飞行员在两组特别行动队战士的保护下,抵达独|立团驻地的时候,古正海收到了巡视组在途中遭到日军袭击,全部被俘的消息。

“洪宇,巡视组被鬼子俘虏,这件事你怎么看?!”古正海一脸担忧的问道。

洪宇笑了笑,说道:“这还不明显吗?!巡视组的来我们这里的事情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我们这边没有泄露,那么就只有总部那边出了纰漏。或许是有些人看不惯这些巡视组的作风,故意把消息泄露出去的。”

张国华问道:“洪宇,我们要不要派人营救他们?!”

洪宇反问道:“怎么救?!”略微叹了口气,洪宇接着说道:“就算我们想救,也救不了他们。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在什么地方。就算知道了,也很难排除这是不是鬼子布置的陷阱,故意等我们上钩。”

“这倒也是!”古正海嘀咕了一声,忽然笑了起来,说道:“现在那个姓饶的估计该头疼了!”

正如古正海预料的那样,一心想把陈军长挤走的饶|漱|石|在得知派下去的巡视组遭到鬼子伏击,巡视组成员全部被俘的消息,脸色变的难看起来。跟军部的人商量后,饶|漱|石准备给独|立团发电,让独|立|团派人去九江救人。但是他们还是晚了一步,因为就在他们商量的时候,巡视组的人已经被押往南京的消息传到了军部。无奈之下,只能另外想办法营救被俘人员。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到了1943年春节。洪宇在各部的驻地逛了一圈后,回到了团部。刚刚坐下,古正海从外面走了进来。

洪宇笑着问道:“老古,你去各村转了转,乡亲们还好吧?!”说着洪宇从烟盒里抽出了两支烟递了一支给古正海。古正海接过烟,说道:“虽然我们驻地周围的各个村子都大丰收,但是涌来了很多的河南的灾民。”

洪宇微点了一下头,说道:“今年河南大旱,粮食基本上都绝收了。既然他们来了我们这里。我们也不能不管。我们有一口吃的也不能让他们饿着。”

“你就放心吧!这件事我已经让老张去处理了!”说着古正海拿起了放在炉子上的水壶,倒了一碗水,还没有来得及喝。张国华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古正海立刻把碗递了过去,说道:“来,喝口水!”

“谢谢啊!”张国华笑呵呵的接过了碗,吹了吹上的热气,喝了两口,说道:“幸亏我们有足够的粮食储备。要不然一下子涌过来那么多难民,我们还真没有办法安置。”

洪宇问道:“现在把他们安置在哪里?!”

张国华回答道:“在我们的防区里有六个废弃的村子,我让战士们把这六个地方全部整修了一下,现在那些难民就全部安置在了那里。”

洪宇说道:“授人鱼不如授人予鱼。我们的粮食再多,也扛不住他们这么吃。正好那几个地方都有荒芜的土地,我们把土地丈量一下,分给他们,然后再给他工具和种粮。这样也可以让他们把荒地利用起来,也可以让他们有个盼头。也算是我们为他们做件好事!”

古正海点了点头,同意道:“我觉得洪宇说的不错,我们不光要收留他们,还要为他们将来的生计考虑。”

张国华说道:“这件事就交给我吧!过完年,我就去安排。”……

转眼间,年过完了。此时整个欧洲充满着硝烟。在亚洲战场上,因为英印联军无能不战先退,导致中国远征军陷入绝境,对日作战连连失利,从而不得不退出缅甸。盟军中国战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为了贯彻拖住日军脚步的方针,向老蒋提出编练十万新军用于收复缅甸的要求。但老蒋对之前进入缅甸的作战失利耿耿于怀,所以对史迪威的要求置若罔闻。无奈之下,史迪威失望之余将希望寄托于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身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