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八节 临朝称制(1 / 2)

加入书签

武则天趁热打铁,第二天,立雍州牧豫王李旦为皇帝,是为睿宗,妃刘氏为皇后,立睿宗长子永平郡王成器为皇太子,改元文明。

睿宗乃高宗第八子,武后生,乃第四子也。始封殷王,领冀州大都督,单于大都护,徙封豫王,又徙冀王,迁右金吾卫大将军,洛州牧,复封豫王。

对于他老娘的雷霆手段,李旦同样骇怕不已,登上皇位时战战兢兢的样子,好象一头待宰的猪。

同中书门下三品郭待举位置靠前,看得分明,心忖道:“武后四子,真是一个不如一个,老大颇有皇帝之风,可惜天不假年,老二也是可以,起码敢做事,奈何不懂得自爱,老三老四就差得远了。”

“此番李显做事,一错再错,做事谋定而后动,若是不成,则干脆不做。不做则已,一做就要做到底,错了以后改正。要不就不提拨韦玄贞,要想提拨就要强势,裴炎不干,那就把裴炎打倒,这才是皇帝风范。”

突地浮起一个念头:皇四子打下,以太平公主最贵,有乃母风范,挥洒自如不怯场,上殿敢大骂同中书门下三品岑长倩,对母后撒娇要好处,策略妥当,若她……

随即摇摇头,把这个荒唐念头打消,借用韦式胡语:Impossible!

现在还有个李旦呢,就算没有李旦,还有李家的那么多的王子王孙,而且国朝的体制不允许公主登大位。

李旦坐好,受过文武百官朝拜后,期期艾艾地道:“母后,儿臣有话要说!”

他老娘就坐在他侧边,也不发话,只做了个同意的手势。

李旦乃说道:“太后、众卿家,朕得太后推举,进位为皇,兢兢业业,唯恐有负期望!”

“皇位不好坐,朕经验缺乏,若再犯下三哥这样的错误,朕丢失皇位是小事,只怕大唐社稷不稳,日后难见大行皇帝!”

他小心翼翼地道:“因此朕苦思良策,最终得出一个方法。”

“那就是朕即了皇帝位,居于别殿,不参预政事,政事皆取决于太后,朕跟随母后学习处理政事。”

“此乃万全之策也,恳请太后俯允!”他站起来,冲着武则天躬身道。

听得他的话,大殿上静寂一片。

这是从没有过的事,武则天不方便决定。

最有发言权的裴炎迟疑了,他参与干掉了一个皇帝,再来这么对付第二个皇帝,今后世人怎么看他,青史上会给他留下什么样的名声?!

而大臣们同样在犹豫,这么做固然是顺了太后意思,但太后终究会走在前头,等皇帝重掌大权时,那么谁第一个赞同的,将会被皇帝秋后算账!

影响近则是自己的身家性命,远则是家族孩子,不可不慎。

至于武家的亲戚们,如武承嗣武三思等,跃跃欲试,但他们尚算有自知之明,因之前李治的压制,他们的影响力还很弱,跳出来支持的话一属欲盖弥彰,陷他们姑母于不利,二为蚂蚁举臂说支持老虎当大王。

大殿冷了场,郭待举脑海里电闪石火,想起韦晞之前说过的话:“无论太后做什么,统统支持!”

他不禁骇然:“韦晞已经预见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朝堂正在冷场难堪的时候,只见一个官员淡定出列,拱笏奏道:“陛下所言甚是!先帝曾有遗诏,军/国大事兼请天后处置,当请皇太后摄政,临朝称制,以利国家。”

临朝称制,古代后宫是不能上厅堂的,所以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从秦始皇开始皇帝的命令专称为“制”,布告公文为“浩”,后妃掌权之后其命令自然也要上升到皇帝的级别,于是就叫做“称制”,临朝称制由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的宣太后芈八子(就是孙俪的芈月啦)开始的。

大家一看,乃同中书门下三品郭待举!

打破冷场,他的份量足够了,而且,谁都知道他是军方韦晞的盟友。

大家松了一口气,哗啦一声,将军们都拥了出来,齐声道:“臣等附议!恭敬皇太后摄政,临朝称制。”

其他大臣同样站出来,争先恐后地道:“臣等附议!恭敬皇太后摄政,临朝称制。”

李旦则在御座上拱手道:“母后勿要推辞!”

“皇儿此话过了,众卿家,你等行径亦过了!”武则天摆手道,玩起了三请三辞的把戏。

“恳请皇太后摄政!”众臣的声浪一浪盖一浪,大有你不答应我们就不放过你的样子,最终,武则天“勉为其难”地接受下来,不是我想的,是你们逼我的!

从今天起,驰开始垂帘听政,临朝称制,而皇帝则成为傀儡!

……

武则天重归小别一段时间的政治中心,立即动作不断,她干脆利落地把她的儿子们制服得服服贴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