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太太后篇(1 / 2)

加入书签

2月20日,汉哀帝刘欣下诏:免去傅喜的大司马职务,让他保留侯爵身份,回家休息。【ㄨ】

4月2日,汉哀帝刘欣接受大司空朱博的建议“取消大司空,重新改回御史大夫,遵奉旧制”任命朱博为御史大夫、自己的舅舅丁明为大司马、卫将军。

罢免了傅喜的大司马,傅太后却认为还不够狠。于是亲自下诏给丞相孔光、御史大夫朱博“傅喜勾结师丹,深深伤害了我脆弱的心灵,必须让他滚出长安,回他的封国去”傅喜只能收拾行李,自行上路。

19日,汉哀帝刘欣下诏贬孔光为平民。孔光被赶走,丞相位很自然的就落到了朱博的手里。当天,刘欣就封朱博为丞相,封阳乡侯。少府赵玄被任命为御史大夫。然而当朱博、赵玄准备上殿接受任命时,却出现了一个惊人的意外!

当朱博和赵玄刚进皇宫,才上台阶,天空突然传来一声轰雷般的巨响。巨响不是问题,问题是为什么偏偏在朱博即将受封的时候就轰了?果然,那一阵轰响,皇宫内外无人不议论纷纷。

汉哀帝刘欣也觉事情有些鬼怪,马上派人把扬雄、李寻二人叫来。李寻是著名星象学家,当年翟方进把他拉进丞相府任职,如遇鬼事怪事,可直接向他咨询。

在刘欣面前,李寻装模做样的掐指一算,不禁摇头叹息起来“陛下听到的巨响,就是传说中的鼓妖。鼓妖什么时候才能响呢?据我研究,凡是君王耳目被蒙蔽,拥有虚名的人进入政府,任职高位,鼓妖就响了”李寻像说上了瘾似的继续道“又据我研究,鼓妖发声的时间相当有规律。如在一年、一月、一天的中期发响,就意味着政府部门里,肯定有正部长以上的干部受难。现在是四月,按一年三等分,这是中期;今天是十九日,这是月的中期;现在是辰时,这是日的中期。这说明:某政府高官,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为将他们拯救于火深火热之中,我建议陛下马上将他们罢免”说了半天,李寻所说的‘他们’到底是谁?最后,李寻毫不含糊地道“他们就是丞相朱博、御史大夫赵玄。陛下如不信,不出一年,他们肯定出事”扬雄也说“朱博为人强毅,多权谋。这种人宜将不宜相,陛下实在不应任他为相”

完了!辛苦培养的皇家代言人、高级跑腿工,竟来了个鼓妖就要被搞砸了。现在怎么办?这个问题,其实难不倒刘欣!

首先,朱博能有今天,是他和师丹、孔光、傅喜等人博弈的成果。如将朱博罢官,就意味着前功尽弃,刘欣怎能甘心?其次最重要的是,如不听取建议,受难的人将是朱博而不是刘欣。既这样,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反正朱博只不过是棋盘上一粒棋子,丢掉了他,还有别人…

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于是刘欣决定:按既定程序,继续为朱博举行受封仪式。刘欣倒要看看:到底是人的力量大?还是天命意志强?既这样,那就等着看吧。相信不久,答案即可揭晓!

李寻预测朱博的命运,不出一年会见分晓。对傅太后来说,这个信息相当重要。傅太后是朱博的老板。老板的特性是什么?学过西方经济学的人都知道,他们的特长,就是在有限时间内榨取工人身上的剩余价值!

朱博不过是皇家的高级技工,如他们在短时间内将朱博的剩余价值榨取够了,不但保本,还赚了一笔。那怎么个榨法,傅太后早就有计划了。

首先,朱博必须替傅太后完成尊号的愿望。这个道理,朱博是知道的。很快他就上书,建议给傅太后加尊。这下没人反对了,刘欣马上下诏:去掉傅、丁二人头上的“定陶”两字。称傅为帝太太后,居永信宫;丁为帝太后,居中安宫。自汉朝立国以来,第一次出现了两个同级别的太皇太后、两个同级别的皇太后。

另外,刘欣还下诏:在京城长安为自己的亲生父亲刘康设立寝庙,如当年汉宣帝故事。

多年媳妇终于熬成了婆,傅太后能熬到今天这一步,实在太不容易了!于是她想着放纵一下。有时她与王政君交谈时,竟当面直呼对方为“老妪”而皇太后赵飞燕也极力奉承自己这个帝太太后,常来永信宫问安。却不往长信宫去向王政君问安。王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等着吧!总有一天和你算总账!

在傅通往与王平起平坐的道路上,王莽、师丹、傅喜三人曾是她最大的麻烦制造者。现在该轮到他们吃吃傅太后的颜色了!

丞相朱博、御史大夫赵玄联名上奏道“关内侯师丹任大司空时,压制傅太后的尊号行动。这种不识抬举的人,不该让他再享受爵位采邑了,请贬作平民。另外,前高昌侯董宏,首建尊号之议。却被师丹弹劾,被罢为庶人。现在应该还董昌一个公道”

刘欣听出来了,这是傅太后的意思,那就成全她吧。于是批准:将师丹贬为平民、重新封董宏为高昌侯。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帐还没算完呢!

朱博、赵玄马上又联名上奏“王莽任大司马时,也是压制傅太后的尊号行动。按理他也不能再享受侯爵待遇了,请允许贬为平民”

刘欣一听,犹豫了:哦,这个事呀?朕知道了,让朕再考虑考虑吧…

刘欣知道:把王莽往死里整,当然也是傅太后的意思。但傅老太婆只知整人,却不知他这个当皇帝的实在难做人。要知道刘欣可是过继给刘骜当儿子的,按宗法制度,他是不能再认傅太后等亲人的。如当年没有王政君的保护,傅老太婆能有今天这般风光无限的日子吗?所以王太皇太后的面子是必须给的,修理王莽不能太过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