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孙承宗(一)(1 / 2)

加入书签

注入资金让旧官僚体系重新开始运作之后,休息了一天,朱伟迪便把一件早就想干的大事提上了日程——新军。

这次他也懒得知会文官们,直接下达了两道中旨。

第一道圣旨是让厂卫去各地搜寻戚家军老兵,特别是担任过基层军官的小兵,都礼貌地请到京师来。

第二道圣旨内容很长——

让御马监派出大批人手以扩充皇城禁卫的名义下去招兵,给出的俸禄待遇同负责宫禁安全的四卫营,管饱,管穿暖,每日有肉吃。

要求很多,实岁十八岁至二十二岁,良民家庭出身,家境贫寒,无残疾和重大疾病等缺陷,无犯罪记录,无赌博等不良习惯。

兵额两千,分两营,一营步兵,一营骑兵,每营一千人,要求在陕西、河北等北方省份选用兵员。

步兵营,只要求按照一般标准选取。骑兵营,要求骑术基础,所以对家境稍微放宽要求,而且个子不能太大。

朱伟迪还有一个要求,所招的兵员不得在一县之内选用超过两人,每一个都不得和将门有关联。这些人中将会诞生忠于他的将军,他希望将他们间因地域产生派系的可能减到最低,更不希望这些人和旧体系有什么勾连。

御马监扩充人马,这是皇帝在扩充私军,文臣们虽然有些眼红太监的权力又在扩大,不过他们也只能张张嘴指着皇帝的鼻子骂一通,那些折子到了朱伟迪手中,他看都懒得多看一眼便直接留中。

只是谁也不清楚皇帝是打算用这只人马为基础,打造一支全新的军队,这只军队其实也不会被划给御马监管理。

皇帝对东林党的打压让一些文官们很不满,积怨很快显出了效果,坊间开始盛传皇帝加强九边防御是要放弃辽东。

在某些人的煽动下,一些年轻的士子,特别是国子监的学生们开始串连,开始抨击朝政,甚至准备要聚众向朝廷请命,要求阉党内阁下台。

徐应元探得风声后,自然是觉得不妙,在风声刚起便把情况报告。说完后,徐公公又总结了一句。

“这些个士子,妄议朝政诽谤君父,真是该死!”

朱伟迪皱了皱眉,他当然不觉得这些人该死,年轻的爱国青年们虽然脑子简单了点,但是爱国之心是好的。他也更不可能动刀杀人,他又不是满清的酋长,哪能对士人说杀就杀。

不过好在他们还没开始行动,串连的速度还不够快,现在就动手将这股针对自己的舆论风潮压下去还来得及。

沉吟了会后,他才开口道:“把带头的几个抓起来,关进诏狱,好吃好喝地待着,准许他们的家人探视,允许他们在诏狱里头复习功课,准备明年的恩科。”

对这群大爷,朱伟迪也没辙,谁让明朝是个在某些方面民主程度过高的朝代。

徐应元对这种决议有些失望,他本来是想把那些读书人都抓进诏狱,让锦衣卫们“招待”他们一番的,不过还是忙应声道,“奴婢领命。”

单单只是抓人,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朱伟迪自然还有后手。徐应元退下后,他当即召集重臣们议事,以非常强硬的姿态要求起复孙承宗。

阁臣们都是人精,知道皇帝这是要堵住别人的嘴巴,他们自己也需要这个命令堵住天下人的嘴,于是决议很快被大家接受。

有阁臣们的支持,事情就好办了,接下来新的圣旨很快下达,辽镇增加了两万的兵额,前帝师孙承宗起复,让他以挂个兵部尚书的名头督师辽东。

圣旨下发后,朱伟迪再次召来徐应元,对他吩咐道:“派人把圣旨内容在坊间公布,另外去坊间散播些流言,说朕不光要放弃辽东,还准备迁都南京,把北地让与那建奴。说朕准备重新启用魏忠贤。说朕把士子们抓到诏狱后,锦衣卫毒打了他们,已经打死了好几百个。”

徐应元不由疑惑地看了看皇帝。

“把水搅浑。”

徐应元一拍脑袋,恍然大悟,“陛下此计甚妙。”

“少拍马屁,这分明是个馊主意。”要是我有一个强力的参谋人才,事情哪里会弄成这样。朱伟迪说着叹了口气,自己行事还是太嫩,身边的人才更是太少。

可是人才,哪是那么容易得到的,特别是在不能讲明自己要推翻整个旧体系的时候。

接下来,各种出格的流言开始在京城蔓延,越传越离谱,到最后人们对流言也只是一笑了之,加之皇帝起复了坚持复辽的前帝师孙承宗,先前那个闹得沸沸扬扬的流言也成了笑话。

流言稍微平息,那些士子也很快完好无损地从诏狱里被放出去,不光好生的,诏狱里的大鱼大肉更是让他们脸色都好了不少,至此人们对前阵子的流言更是不屑一顾。

放出这些士子后,为了收买人心,朱伟迪又给国子监拨了些钱财,给学生们改善生活,建设校舍。

暂时解决了流言问题,朱伟迪算是领教了文官集团的厉害,不得不重新打起精神来,应对接下来的事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