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二二章 三方竞速(2 / 2)
首先就是董卓这个最大的障碍,这是个极大的难题,董卓的实力本来就比曹操更强,偏偏对曹操来说,光是搬开对方还不够,只有在解决对手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吸取到足够的好处来壮大自身,才能拥有和青州对抗的资本。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曹操做了很多努力,拉了很多盟友,这会造就进一步的麻烦——敌人消失后,若不能妥善处理与盟友的关系,很容易就反目成仇了。
青州同盟之前就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幽州大战之所以打的这么艰苦,同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这是个无法回避,又万分棘手的麻烦,解决麻烦需要的时间和资源都是很可观的。
于是,第三个重大问题浮出水面,那就是时间!若不能在王羽从幽州抽身之前,完成西部联盟的整合,曹操的努力就只能是徒劳而已。在这样的前提下,军师郭嘉对北疆大战的极度关注,就可以理解了。
最后的一方,也是未知性最高的一方,江东势力。
在三方势力之中,江东是最弱的,要不是孙策本身的霸气外露,军师周瑜的运筹如神,加上他的对手刘表显露出暮气,天下人根本就不会将其与王、曹两大势力并论,而是会将其当做刘焉、刘表那种影响不到天下大局的地方势力。
和曹操一样,孙策能否加入逐鹿中原的角逐,时间同样重要,只有在王羽抽身之前拿到最够的筹码,孙策才能拥有这个资格。
而相对曹操来说,孙策的对手无疑要难对付得多:拥有地方豪强全力支持,全力抵抗的刘表;以及势力在淮南根深蒂固,背后又有青州支持的袁术,哪边都不容易对付。
因为三大势力呈现出的一强两弱的现状,曹操和孙策也开始有了联合的倾向。
孙策在江夏激战之余,犹自不忘陈兵大江之畔,皆以牵制蠢蠢欲动的袁术,为曹操的东线减缓压力。曹操在和董卓全线激战,兵力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在亲自率兵解了宛城之围后,却还记挂着分兵攻打新野的张绣,以牵制刘表的兵力。
由此可见,北疆那场大战有多么重要,多么值得人关注,郭嘉拖着病体夙夜不眠,伫立中宵,只为早一刻收到北疆大战的情报,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天下,最终会怎样呢?”良久,有人发出了一声长叹,引得众人一片唏嘘,却没人能做出解答。
同时,书房内,曹操用一声叹息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争鼎天下,鹏举已占了先机,吾怕是难有作为了。”
曹操疲惫不堪的脸上,再添几分颓然神色,和日前接到居庸之战的战报,欣喜若狂的模样全然判若两人。
那时他的确很高兴,以他的眼光,当然能看得出,公孙瓒冒进会引发的一系列后果。如果和王羽易地而处,他很可能会做出全面收缩战线,放弃幽州,以易京为中心,扼守冀州北部战线的决策。
这是最稳妥的办法,因为青州军之前的布置,都是针对中路有幽州军配合的情况而设。现在公孙瓒惨败后,已经不再是助力,而是拖累,放在任何一个成熟的诸侯看来,都应该果断将其放弃,而非勉强去救。
别说救援行动风险很大,就算没有,救出一个桀骜不驯的盟友有什么好处呢?继续与其纠缠,耽误争夺中原的时间?
如果放弃幽州,北疆只需一名上将留守就可以了,于禁和徐晃都是不错的选择。少了一军,但在争夺中原,攻打洛阳的战事中,却可以借助吕布军之力,一增一减并不吃亏。
以骠骑军在北疆大战之初展示出的强悍战力,曹操没有半点把握守住洛阳,虽然他也和幕僚们商议出了一些应变之策,但那都是以失去洛阳以及兖州、豫州的领土为代价的。
若局势演变成那样,就算勉强从青州军的侵攻下撑下来,他还能再有什么作为呢?
所以,他一度很庆幸,直到王羽亲自领兵北上,引起了幽州的风云突变。
败麴义,驱齐周,两场大战打出了烈火铁骑的赫赫威名;
也不知道是不是王羽的战绩刺激了他的部将们。
先是太史慈大发神威,五百壮士涉冰夜袭,在鲍丘水畔以寡击众,击溃了幽燕之地鼎鼎大名的乌丸校尉阎柔;其后纪灵在飞狐道,用两千步卒挡住了骞曼率领的两万胡骑的猛攻;紧接着,代郡又传出了赵云出塞,横扫弹汗山的消息。
郭嘉等到的,正是这一连串的捷报,或者说是噩耗,曹操看过后,顿时受到了极为沉重的打击,说话时,语气中已经有绝望这种情绪在浮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