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二章 营建亦为才(1 / 2)
“我……在下……”关宁一个激灵,险些跳起身来,一向伶俐的口才不见了,磕磕绊绊的,连续换了好几个自称,就是没说半句有用的。
他被吓到了。
不是被王羽的问话吓到,而是被王羽直截了当,漫不经意的态度吓到。
从管家口中,他已经很详细的了解过刘备和许攸从接触,到互相试探,最后通过一场对天下大事的论对,确定了宾主关系。
父亲得以恭忝列席,是刘备笼络的表示,是很高规格的待遇,事先曾做了大量的铺垫,是相当隆重的一件事。
这不是因为弟弟,弟弟名列骠骑名录的消息并未传开,在外人眼中,不过是个读过书,武艺还不错的少年而已。对形单影只的刘备来说,关家庄提供的资源才是最重要的,因此,父亲才享受了这样的待遇,事后反悔,也认为奇货可居,试图让自己以此为进身之阶。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认知,来之前,他已经做好了留下东西就走人的准备。谁曾想,他不但直接得到了召见,而且王羽就这么很随意的,在他面前和两位军师讨论起了天下大势。
这算是与闻机密了?
但自己身上有什么值得看重的地方呢?
关宁心里一百个不解,只觉脑袋里全是浆糊,黏稠稠的,一个念头都转不动。
直到王羽最后这一问,他才有些明白了,对方似乎是想借此来考校自己一番。可刚刚说的这些东西,他连想都没想过,又哪里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没想法?”正窘迫间,王羽善解人意的下一问来了,关宁这才如蒙大赦一般,连连点头,额头上,汗水涔涔而下。
王羽多少有些失望,好歹是名将的哥哥,总该有些异于常人之处吧?若是懂得谋略或者兵法,听了刚才这些话,多少应该有点想法才对。
他根本就没把这些东西当什么机密,古代信息传递速度慢,传播范围有限,致使很多人的眼界也有限。在这方面有优势的人,可以轻易在大局观上把智力高于自己的人甩开,就像是后世**十年代,出过国的那些人一样,随便说几个新鲜事儿,就能把其他人砸蒙。
王羽认为,拟定战略这种事,是最简单的,有足够的信息量,对此兵法战略稍有研究的人,就能拟定出个不太离谱的战略来。
真正难的,是将战略付诸实施。
就拿诸葛亮的隆重对来说,光是听到他的描述,可能会觉得很厉害,但知道这个,就能去吞并荆州,进取西蜀,进而争鼎天下了吗?显然不行。
以小吃大,吞并荆州就是个大命题,实际上,连诸葛亮自己都没能完成;
取益州,算是准备比较充分了,但依然连番激战,损兵折将之后,这才顺利拿下;
三国鼎立的格局形成后,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攻宛洛,主力部队出汉中,攻略关中的分进合击的大战略,更是涉及到了大范围的协同作战。
这个战略根本没能得到全面的实施,事实上,关羽攻襄樊和刘备攻取汉中的两战,应该就是在这个战略的指导下进行的。
汉中之战是从建安二十二年就开打,直到建安二十四年结束。襄樊之战则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展开,但完全没能达成互为应援,相互呼应,最后是被各个击破了,或者说关羽牺牲自己和荆州,策应了刘备在汉中的攻势,消弭了曹操反攻汉中的威胁。
再拿许攸图汝南的策略来说,其他的都是虚的,他真正打动刘备的,就是他手上的情报网和与袁绍旧部的联系。有了这层关系,刘备就有了从曹操口下夺食的资本,其他的各种好处,能不能拿得到,都还远着呢,刘备这么务实的人,肯定不会想那么多。
关宁答不出这个问题,只能说此人对兵法韬略没有进行过研究罢了,王羽倒也不会就此否定他,紧接着又问了个问题:“关掌柜,你对高唐城扩建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贾诩好奇的看看关宁,没发觉此人有什么出奇之处,于是转头看向田丰,疑惑王羽为什么摆出这副不依不饶的架势,似乎一定要找出这人的优点出来。
田丰耸耸肩,表示自己也不清楚。想了想,又眼帘微垂,目光落在一本墨迹尚新的书册上,借此向贾诩示意。
这东西是青州的新进幕僚档案,贾诩一看就明白了,准是什么地方又缺人了。自家这位小主公这某些方面很偏执,比如他认为,商贾中务实的人才比名士中多。
这个规律,贾诩并不是很认可,但不能否定的是,商人和人打交道的经验,确实比普通人多。而这些人通常还很细心,执行那些繁琐而没什么难度的工作,成效的确远在习惯了高高在上的名士们之上。
王羽的作风,他二人早就习惯了,关宁却极度的不适应。
尽管他事先就存了要弃商从政的心思,也在着力打听,将军幕府考核的详情,但还是被王羽直截了当的三问,给问得直犯晕。
“或者这么问好了,”王羽也不气恼,摆摆手,又换了个问题:“关掌柜,外面人都说,你走通了本将军中的关窍,故而在新城建设中抢得了先机。可新城之事,本将在是在两天前方与元皓议定,而你建商铺却是腊月,这莫非不是未卜先知之能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