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一章 赵云发威(1 / 2)

加入书签

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来人的身份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对曹仁来说,从渡河北上开始,这支部队就像是阴影一样,萦绕在他的心头——既没人能确定这支兵马的规模,也没人知道这支兵马的战力如何,所有的内容,只有关于这支部队主将的一些信息。

信息并不完整,因为其主将加入青州军的时间相当短,在青州停留的时间更短,对他的生平,只有只言片语的少量情报,以及无数的猜测。

曹操对此人极为在意,甚至因为对其的顾忌,在聊城之战中,浅战而退,宁愿吃一场败仗,也不愿意冒着遭此人突袭的危险,继续作战。

然而,此人一直没有出现。

谁也不知道,此人北上募兵,到底是不是王羽放出的烟幕弹,实际上此人早就回来了,窥伺在旁;亦或北三郡的战乱干扰了此人的行程,甚至将其卷了进去,使得所谓征兵之举功亏一篑;又或其他。

当曹仁发现,所谓的会师,其实只有太史慈一个人虚张声势的时候,他一度将这个威胁忘在了一旁。王羽应该是已经指望不上这个助力了,否则没必要假借此人的名头虚张声势。

可是,就在这个至关重要的时刻,他出现了。

常山赵子龙!

青州五上将之中,最神秘的一位,在大战的收尾阶段,终于横空出世了。

只一出现,就给了曹仁重重一击。

眼前所见,是铺天盖地的骑兵,数都数不过来。

骑兵的阵列本身就相对疏散,马与马之间相距数尺,就已经是密集列阵了,若是高速冲锋起来,就算密集列阵,马距也必须得超过五尺,乃至一丈。不这样,骑兵就施展不开,倒一匹马,会绊倒一片。

阵型相对疏散,马速却快,所以,即便只有千骑,冲锋起来的气势,也相当可怕。眼前这支骑兵,都是一人双马的配置,迎面杀来的气势,比曹、张的两万大军还要惊人。

曹仁当然知道敌军不可能有两万之众,别说青州一家,就算把公孙瓒也加在,也不可能有两万骑兵,不过看在这声势,来的少说三千骑!

这已经很可怕了。

太史慈只带了三百人,就差点把曹仁的大阵给凿穿了,那赵云令曹操都忌惮不已,能造成的麻烦不会比太史慈小!

“传令,让二位吕将军上前挡一挡!”心中如惊涛骇浪一般,但曹仁这次却没有发愣,他大声叫喊着,试图在敌军到来之前,稍加布置。

对战太史慈可以放轻松点,对方的兵太少,再怎么样,也翻不出大浪。可现在面对的却是赵云率领的三千铁骑!可以说,整个大军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一刻。

先前为了围杀太史慈,整个大阵都乱套了,虽然后来摆出了八门金锁阵,但秩序并未在第一时间恢复。太史慈周边的部队,序列井然,可外围的部队还乱成一团呢。

变阵可是技术活儿,能变的就是兵家高手了,能做到如臂使指的,都属于古之名将那个范畴的。曹仁的军略不错,麾下的部队也算是训练有素,可他还没能力一下就把已经乱掉的阵型,立刻调整得秩序井然,那需要时间。

可现在他最缺的就是时间。

赵云完全没有调整的意思,就那么一路杀了过来,骑兵狂飙的速度非常惊人。刚出现的时候,还远在数里之外,勉强能看见而已,一转眼的工夫,就已经到了东阳城下。照这个势头,自己顶多调整到一半,对方就杀到眼前了,这怎么了得?

并肩作战至今,吕旷兄弟对曹操已经相当认可了,只要袁绍和王羽两败俱伤,他二人就会公开投向曹操。这年头想做老大,得用拳头说话,袁绍实力大损之后,就轮到他看曹操的眼色了,良禽自然要择木而栖。

曹仁基本上已经把这俩人当做自己的部属在指挥了,袁绍不知是看不上这支败兵,还是为了顾全大局,居然也忍下了这口气,还安排这俩人和曹仁一起行动。

一路上烧杀掳掠着走过来,既安全,又有实惠,吕旷兄弟甚是开怀,只觉做了极为明智的选择。然而,当他们接到曹仁将令的一刻,两人的心一下子变得拔凉拔凉的。

现在上去挡?吕旷望着急速接近的烟尘,头皮阵阵发麻,这可是要命的差事啊!

可不去也不行,袁绍可是很会记恨,现在形势逆转,他奈何不了曹操,但收拾自己兄弟还是很简单的。

和弟弟对望一眼,看到的都是无奈,吕旷硬着头皮驱兵上前,在曹军阵前,又摆下了个方阵。他不求打败敌人,只求敌将救人心切,不和自己纠缠,绕点远,直接攻向曹仁就好了。

曹仁让他拦在阵前,可没让他追着敌将跑,何况,想追也追不上啊,人家可是骑兵!

赵云确实救人心切,他征兵的时间比预定的要长,不过和王羽的命令倒也不相违,因为的募兵的数量也比预计的多。不过,招的兵再多,没有用武之地也是枉然。

在公,太史慈是他的袍泽;在私,两人有八拜之交,交情再好不过,赵云焉能不急?

眼见吕旷兄弟的部队横到了阵前,后面曹仁一边整队,一边加紧围杀太史慈,另一边,河内军也蠢蠢欲动,赵云冷静了下来。

手中长枪斜斜一指,三千铁骑应声而动,在疾驰中,调整了一下方向,开始转弯。

“果然要绕路,大哥,天佑你我兄弟啊!”吕翔大喜过望,高声欢呼。

“收声,收声!”见弟弟喜极忘形,吕旷急忙拉住对方的话头,“须防隔墙有耳,子孝将军乃是曹将军亲族,我兄弟对他的将令阳奉阴违,私下做做还好,被他知道了可不得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