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这茶的味道怎么样?(1 / 2)
第二百八十二章 这茶的味道怎么样?
从人群中走出来一个自称九公的老者,跟张子健坐下来,看了看张子健说道,“张县长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张子健迟疑了一下说道,“您觉得这个事情可以解决吗?”
九公低垂下眼帘,旁边有人递过一个黑乎乎的泥壶,手端起来,轻轻啜吸了一口,缓缓说道,“你这个后生面相不错,老古人说了,相由心生,面相好心也坏不到哪里,说吧,说说你的意思?”
张子健迟疑了一下说道,“事情由拆迁而起,我想找一个稳妥的办法,让拆迁变得公平,您看怎么样?”
九公又喝一口茶,慢慢的说道,“什么办法?”
张子健将拆迁阳光公示的办法讲出来,九公听了听点点头,“这个办法不孬,好!”
听到九公这句话,张子健稍稍心安,看来这个老者还是很明事理。
九公又喝了一口茶,接着问道,“这些死者怎么办?”
张子健看了一眼摆在门口的棺材,轻轻叹口气,“九公,这样的事情谁也不愿意看到,可既然发生了,我们就得想办法解决,不过我个人认为,本来这飞来横祸就对死者不公,而你们抬着他们的尸体,让他们不能入土为安,更是不公平,小辈斗胆说一句,九公您做得这件事情,有些欠妥啊!”
“你说什么?”旁边有人暴喝一声。
九公摆了摆手,说话的人立刻住嘴,气鼓鼓瞪着张子健。
九公慢慢的喝了一口茶,看了看张子健说道,“你说的有道理,人死为大,可我们总得为活人争点公道吧!大不了这个罪过我一人承担,有天我到地下去,见到他们,愿打愿骂我都认了!”
“九公爷您……”旁边有人用颤抖的声音说道。
九公摆了摆手,轻轻咳嗽了几声,可没想到咳嗽得越来越厉害,腰佝偻着,旁边有人急忙要捶背,可张子健已经伸过手,轻轻地捶动着,就这样过了一会,九公的咳嗽好了很多,才一点点直起腰,用手擦了擦眼角渗出的眼泪。
“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了,反而有些东西越放不下了!”九公看了看周围的人,慢慢的说道,“在这个村里我辈分最大,老一点见面叫我九公叔,年轻一点的见我叫九公爷,还有更小的叫我九公祖爷,可是现在眼瞅着我们这个村就要没了,房没了,地没了,人也要散啦,我这个心里,实在不好受!”说完这些话,九公闭上眼睛,眼角深深的鱼尾纹里,渗出两滴浑浊的泪水。
“九公爷,我叫您九公爷行吗?”张子健试探的问道。
九公听到这句话,正看眼睛看了看张子健,笑了,“九公活了一辈子,尤其是这双眼睛还认得人,你这娃子不孬,你这么叫,我很高兴!”
“九公爷您这份心情我理解,县政府已经作出了补偿,如果您觉得补偿金额不到位,咱们可以再商量,商量……”
九公爷摆了摆手说道,“娃子,九公爷不是这个意思,虽然我年老但是心不糊涂,现在国家大力发展经济,我们不能拖国家的后腿,征地发展经济是好事,将来经济发展了,我们的收入也会增多,日子会更好过,九公爷懂!”
张子健有些诧异的看了看九公爷,他没有想到对方竟然说出这番话。
“可是九公爷有一件事情放不下,那就是我们这些人,祖祖辈辈都是土里刨食,现在地没了,虽然给了我们补偿款,可是就是给一座金山也有吃空的事时候,等这些钱用光用尽,我们怎么办?后代儿孙又怎么办?九公爷是担心这个!”说完九公爷拿着茶壶看着张子健。
张子健听到这句话,心中也有所触动,是啊,地没了,他们怎么办?在领导的眼中只有gdp,想办法拉升gdp,可是当这群农民因为gdp流离失所,他们看见了吗?可是当这群农民因为gdp无所生计,他们看到了吗?
高高在上衣食无忧,生活条件优越的他们,永远不会体会到下面的疾苦!
当大批农民工涌进城市,在背后也许是已土地荒芜为代价,但更多是因为无地可种,当地政府盲目扩大城镇化,将农耕地转为工业用地,让一大批又一大批的良田,成为了高楼大厦,成为了机器厂房,制造了源源不断的商品,转化为大把大把的钞票,流进那些有权有势人日渐丰厚的口袋。
而原来的土地持有者农民,仅仅得到一点微薄的土地补偿金,被迫离开世代辛苦劳作的土地,转化为新的无产者,要不走进工厂成为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被雇佣者,要么离开这里成为候鸟般的农民工辗转于城市之间,再或者没有一技之长为了生存只能铤而走险。
他们所付出的跟收到的回报,远远不成正比,而谁又会记得,他们曾经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失去土地的农民对掠夺他们土地的人,在法律上是没有权利说“不”的;至于那些有权说“不”的官员们,还有大大小小多如牛毛的“乡官”或“村官”们,是不会替农民说“不”的,因为他们对土地的感情远远没有,比对出让土地能换来的大把大把的金钱的感情深!
那些贪婪的官员、地产开发商以及那些炒卖土地从中牟取暴利的炒家对土地的粗暴野蛮的掠夺,却能轻易地就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这才是年年喊“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农民的土地却日益减少的根本原因!
越来越多的土地从农民的手里不断地被夺走,越来越多的农民们不断地被从土地上剥离。
这种状况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一方面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自然也就更谈不上农民的富裕,因为毕竟春种秋收还是绝大多数农民的生存之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