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一章 若素不相识该有多好(2 / 2)
小白躬身应下:“谨遵夫人之命。”
孟慕晴点点头,回身望了眼那座精美的阁楼。
或许她与侯姐姐不该相识的。
若不识,便不会有现在的反目成仇,更不会换来这悲凉的近况了。
装着满腹的心事,孟慕晴没精打采地来到端贵妃的寝宫。
雕栏玉砌的殿宇笼罩于一片璀璨的暖阳下。
还未进殿,便能听到里边传出的木鱼声。
“主子这一两天一直如此,白日祈福,夜里抄写佛经,连膳食也一并改成了斋菜。”端贵妃身旁的贴身宫女在门外轻声禀报,“后宫好些娘娘想来探望,都被主子拒绝了,便是连皇上夜里到访,主子也不肯现身相见,说是要诚心为五皇子祈福,五皇妃您来了,请多劝劝主子。”
“我省得的。”孟慕晴强挤出一抹笑来,推门进屋。
袅袅檀香从内室的佛堂内飘出,满室祥和、安宁。
清讫识趣地留在宫外,不愿跟随进去叨扰她们二人独处。
孟慕晴拨开珠帘,一眼便看见了跪在观音像前,一身清雅长裙,一边拨弄佛珠,一边敲打木鱼的端贵妃。
子在外,母担忧啊。
她暗暗感叹道,提了提裙摆,在端贵妃身边的蒲团上诚心跪下,为高尘祷告。
“你来了?”端贵妃默念完一遍心经,便停了手上的动作,幽幽睁开眼,看向她。
“是,慕晴扶您起来。”孟慕晴乖巧地搀扶着端贵妃,将人扶出佛堂,在寝宫的会客大殿前的软塌上落座,还贴心地提壶倒了杯参茶。
母妃多年受宠,便连宫里的茶水,亦是价值连城的参茶,可见皇上对她有多恩宠。
“尘儿每每率兵离京,本宫总要担惊受怕,怕他在外边吃不饱睡不暖,怕那些贼子会伤了他。”端贵妃接过茶盏,却不喝,只捧在手里,喃喃自语着。
孟慕晴陪坐在一旁,轻声安慰:“母妃,五皇子他武功高深,身边又有诸多将士守护,定能平安回来,您就放心吧,他啊,虽出门在外,可若回来时,见您消瘦了,指不定有多心疼,五皇子他最是在乎母妃你了。”
“是啊,”想到儿子,端贵妃脸上不由浮现了一抹欣慰的笑,“尘儿他从小就赖本宫,小时候虽是奶娘带着,但只要离开本宫身边,他就会哭个不停,就连夜里安寝,也得有本宫陪着,便是皇上他都说宫里皇子公主不少,却没一个像他一样缠着生母的。”
孟慕晴幻想着小小的高尘哇哇啼哭的样子,情不自禁笑出声来:“他小时候还有过这样的一面?”
“可不是?”端贵妃搁下茶盏,拉着她的手细细述说着高尘年幼时的样子。
他几时学会的踉跄走路;
几时学会的念三字经;
几时去的上书房;
事无巨细,她都记得一清二楚。
说到动情处,端贵妃不由红了眼圈:“本宫到现在都还记着,当年上书房的夫子问诸位皇子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尘儿他说,他要做大将军保家卫国,不让敌人伤害任何一个国民,要为他的父皇打下一片太平盛世。”
清泪顺着面颊无声滑下。
那是骄傲的眼泪,同样也是一个为母者的心疼。
孟慕晴紧紧握住端贵妃的柔荑:“母妃,您别哭了,我们应当为他这份大义自豪。”
“都说母凭子贵,可本宫宁肯他痴傻些,愚笨些,不用时常离京,去那些个危险之处。”端贵妃哽咽道,有些泣不成声,“尘儿他上回去剿匪,回来时没说过一声苦,也喊过一声累,但本宫知道,他身上有好多伤,他总是这样,什么也不肯说,一个人去扛,一个人去受,若他平凡些,也许就不会······不会······”
孟慕晴心酸地闭上眼,这样自私的念头她何尝没有过?她何尝不想高尘能任性一点,学学其他皇子,什么国家大义,什么天下太平,全都抛诸脑后。
可那样就不是他了啊。
她认识的高尘是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是个真正的大丈夫!
“母妃,慕晴能理解您的心情,可五皇子他是为国效力,他是坊间人口相传的英雄,是大将军,慕晴以能嫁他为妻骄傲,您也应当如此啊。”孟慕晴重重拍了拍端贵妃的手背,眼泛热泪的说道。
“这些理本宫都明白。”端贵妃摁下泪意,抬手拭去面上的泪痕,“本宫是越活越回去了,竟要慕晴你来安慰。”
“母妃说的哪里话?”孟慕晴破涕为笑,“能和母妃说些体己话,是慕晴的福气,您也别胡思乱想了,得好好把自个儿照顾好,这样,五皇子在前线战场,也能安心不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