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书院管理办法(2 / 2)

加入书签

不过这么一点小小的缺憾,在郭炜这个穿越者面前就不成其为缺憾了——至少郭炜是有这种自信的。怕全社会的教育偏重于一门?把科举的考试科目设置得多一点就是了,反正现在每年的进士科只录取十来个人,大周统治的疆域已经不是原先的中原那么一点了,这点人连正常的递补都不够用,还有大量的地方官是荐举出身的,还有大量的京官是荫补出身的。

那就配合着新税制的推广和即将制定的对书院的管理办法,地方上以谏议郎占据荐举名额,降低荫补的重要性,将官吏的后备队伍转到科举上来,而且要以天下太平大兴文教的名义恢复各科的考试。

进士科考策论,当然是行政人员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将来升任宰执的主要来源,不过书学、算学、律学的需求量更大。或许等到印刷术大兴的后世,书学将会成为一门艺术,但是目前来说大量的公文仍然需要这一类有文化的劳动力;而律学在刑部、大理寺系统的重要性自不待言;随着社会经济越来越复杂,算学出身的人才更是需求量大增。

郭炜相信,只要自己把这种科举指挥棒坚持挥舞上个十多年,地方上的书院就会把教育课目都给补全了,而不是像曾经的历史中那样越来越局限于儒家经典。

当然,眼下的书院教育当中肯定不会包含武学和工程学的,前者乃是国之利器,必然要被国家牢牢地掌控着,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大可能完全放开到民间,而后者则是因为尚处于发展初期,从业者多为身份卑贱的工匠,除了郭炜特别加封的个别人,暂时还看不到因此而普遍富贵的美好前景,现在就把工程学放进科举当中显然是不成熟的。

“那么,陛下的意思是……”

王溥见皇帝说了声“放心”之后便没有下文了,只是坐在那里陷入了沉思,但是朝议却必须进行下去,等了一会儿,他就不得不出声来打断郭炜的沉思了。

听到王溥的问话,郭炜猛然从方才的思绪当中醒觉过来:“啊?啊!左仆射方才在说什么?”

王溥的眉头只是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然后很快就舒展开来,皇帝在朝议的时候这样走神真是不多见,但是这并非他可以去计较的,反正现在皇帝是醒觉过来了,那么还是说正事要紧。

“臣是说,对于江州陈氏义门的东佳庄书堂,陛下的意思,是否就是参照白鹿洞书院的做法对待?”

听皇帝方才说过的几段话,他首先说了并不愿意看到东佳庄书堂被废弃,然后又询问了一下白鹿洞书院的兴办以及税赋状况,之后的话语表明,皇帝显然很在意免税权的问题,不过在得知有州县审计之后就表示放心了,所以王溥就猜测皇帝是不是打算参照着白鹿洞书院的办法来对待东佳庄书堂?

“唔,左仆射估计得差不多吧~”郭炜点了点头说道,“既然白鹿洞书院目前运转良好,那么东佳庄书堂的未来显然也可以参照这种办法的。不过二者之间还是小有差别,白鹿洞书院是由唐国的‘庐山国学’转办,原先即以金陵李氏令州县拨款支持为主,而且招生并不计宗族,江南境内的学子均可以报名入学;东佳庄书堂则是陈氏义门的族学,原先费用全由陈氏一族承担,招收的生员也都是来自陈氏一族,并无外姓。如果东佳庄书堂要转成白鹿洞书院模式,很多细节都得变更。”

说到这里,郭炜看了看在场众臣的神情,果然大家对自己的这个主张均无异议。这也是当然的,要想花朝廷的拨款,享受朝廷免税,那么肯定不能只培养你一家的子弟。

“若是陈氏义门依然如前,并不因为新税制而分家,一切都不变动,那么朝廷自然无需插手干预。”

郭炜说到这里的时候,在心里面补了一句——只要按照新标准多缴纳税赋就好了,我是真的不在意你们聚族而居。

“不过,若是陈氏义门就此分家,而又愿意将东佳庄书堂交给朝廷协办,那么朕当然是愿意将白鹿洞书院的办法推之于其的。书堂所属资产所得免税不是问题,州县官府的拨款不是问题,但是书堂的账册必须交由州县官府审计管理,书堂必须招收外姓生员。当然,考虑到书堂前身的陈氏族学渊源,考虑到书堂的原有资产均来自于陈氏义门,陈家子弟可以占据书堂生员的相当比例。”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