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妥协(1 / 2)

加入书签

第十一章 妥协

郭炜吃了这一惊,心下不免就有些懊恼,既暗恨自己没有首先联想起蜀地将会发生的王小波、李顺之乱,因而方才在说服反对者的时候,自己的高瞻远瞩表现得远远不够,同时又不禁恼怒冯瓒知道这么多民情却不及早汇报,非得等到这个时候来说!

懊恼得比较厉害,郭炜一向的养气功夫就难以尽掩不豫之色了,只见郭炜皱着眉头向冯瓒沉声问道:“蜀中的民情到了这等地步,为何你不尽早向朕上奏?民户逃亡、流民四起已经是治国理政的大害,更是影响国家安定、百姓富足的重大隐患,这等事不报上朝廷,让朝廷对此及时预防补救,你这亲民官是怎么做的?”

冯瓒愕然抬头:“陛下,臣上奏了的啊……蜀地的账册版籍与实情多有不符,州县从当地富户那里收不到多少税赋,贫户又根本无力承担税赋,夏秋两税已经开始逐年积欠,还有一些民户逃亡,臣早已就此上奏朝廷,要求在蜀地重新清丈田亩、料民人口户产。”

“呃……”

听冯瓒这么一说,郭炜竟然生出了印象,好像自己一两年前的确翻到过这样的奏章,只是自己需要处理的事务太多,这份奏章在政事堂看来既不是急务,也不是什么大事,所以给批了个意见之后就混在一些同样要求清丈田亩、普查人口资产的地方奏章当中,统一交给了郭炜审阅。

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所以自己读到那篇奏章以后,也没有太重视,只是扫了一眼政事堂的批注,就和其他要求检田料民的奏章一起拿去存档了。说起来郭炜在打下北汉基本统一内地之后就急着搞土地累进税制改革,也就是被地方上这一类奏章给催的,这些奏章的数量不算少,说明两税法的历史遗留问题的确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只不过郭炜的应对并非简单的检田料民,而是使出了大招,准备从更基本的地方解决问题。

只是因为政事堂一时的敏感性缺失,和自己的忙碌,居然差一点就漏过了这么重要的地方情报?郭炜不太能够接受这一点。

“不过……冯尚书,你的奏章当中并没有后面那一段话,没有指出蜀地一旦有些灾异,民变就有可能发生,是吧?”

郭炜当然不能承认自己错了,尽管他的心里面知道多半是自己错了。

不过在郭炜的印象里面,冯瓒的那封奏章确实不像他今天的发言那么危言耸听,讲了官府的账册版籍名实不符,讲了夏秋两税前后物价的大幅波动,讲了他自己治下的许多民户家无余财,却没有那一段对民变可能性的推论。

这应该就是自己没有特别重视冯瓒那封奏章的缘故了,不然的话,支持土地累进税制改革的方案就能做得更细致更有说服力了——郭炜如此为自己辩解着。

冯瓒的脸一苦,心里面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但是这肯定没法明说的,最后只有无奈地说道:“这只是臣的一种推断,如何敢在向朝廷禀报地方政务的奏章上言之凿凿?那上面自然只能记下确定无误的事情。”

“唔……这话倒是在理。”郭炜点了点头,顺手就接过了这个双方两便的下楼梯子,“未必就会发生的推断不好写进奏章里耸人听闻,只有像今日这样争论拟议中的政策是否应该执行的时候,众人都是在预估、推断,这才方便把推断说出来。”

坐在那里略微感叹了一会儿,也顺便平缓了一下气氛,郭炜这才重拾话题。

“好了,众卿应当都注意到了冯尚书说的蜀地状况,还有他的那个并不算很好的前景推断,现在对朕打算进行的税制改革试点还有什么疑问么?因为中原的战乱比蜀地多,还有先帝进行过清丈田亩,所以中原尚未如蜀地那般险恶,然而不进行有力的税制改革,以财税压力抑制土地兼并的速度,保证土地兼并也不影响朝廷税赋,谁敢保证蜀地的今日就不是中原的明日呢?虽然说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但是有能力防患于未然的时候,为什么要坐视恶果出现呢?豪门巨室不愿意多增那么一点税赋,却指望着早已不堪重负的小民去分担自己的一根毛,难道是要等着民变起来之后玉石俱焚,才知道后悔么?”

结束了感叹,调整过心情,迅速采纳了冯瓒提供的材料作为武器,郭炜一瞬间又显得是那么的高瞻远瞩英明神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