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咏潮(2 / 2)

加入书签

难得周嘉敏有些思想转变的迹象,郭炜当然要加强教育说服工作。

周嘉敏却是有些将信将疑:“哦?”

“淑妃不信的话,且听朕与你细细说来……譬如那个写作‘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的人,论作诗弹琴绘画当然是绝顶之辈,但是此种人放到朕的面前,朕也是万万不敢让他执掌军旅的,枢密院和政事堂更是不予考虑;李太白有诗仙之名,诗作风格遒劲,想象力天马行空,并且终生以怀才不遇为憾,朕驾幸江南的时候都曾经到他墓前祭扫,但是这种人朕也是不会用在朝堂的,哪怕他以‘东山谢安石’自诩,最多是让他做一个知制诰而已……”

郭炜连着提了大唐的两个著名诗人,却是让周嘉敏无话可说。

确实,李白的诗名就不用提了,那在千古之下都是一等一的人才,但是从他投李璘一事来看,在政治方面与谢安的差距简直不可以道里计;王维的诗、画、琴等都是第一流的,但是他对卫青和李广的评价肯定是有很大问题的,在这一点上周嘉敏确实宁愿相信屡战屡胜的郭炜。

见周嘉敏微微点头,郭炜说得更起劲了:“至于说天子,隋炀帝杨广领军灭陈之后,并不以军功自伐,反倒是自诩比文章也该是他来做天子,结果确实如何?就是以淑妃成长的江南来说,李昪与李景相比,谁的文才更出众?那又是谁的国主做得更称职?就是同一辈的李弘冀与李从嘉,谁的文才更出众?谁更适合做国主?”

“……陛下见识高妙,臣妾心悦诚服。”

郭炜提起的这几个人,杨广虽然隔得远了,那名声却是一直传布了下来,尤其是南唐以扬州为东都,那就是杨广当年巡幸的江都,他的事迹肯定是流传甚广的,周嘉敏都是听说过了;而南唐先后的三个君主和李从嘉,周嘉敏更是熟悉得很。

杨广的文才确实不错,就连周嘉敏这种数百年后的女子都知道,而杨广做皇帝的失败,那更是家喻户晓。

至于南唐李家的祖孙四人,周嘉敏固然不方便评论得太直接,但是郭炜提出来对比的事项过于分明了,她都完全不必犹豫就已经有答案了。

“李弘冀虽然败给了朕,却不是因为他无能,与西蜀孟氏、荆南高氏、武平周氏相比,他已经是相当的不错了,在朕手下做一个节度使那也是绰绰有余的;而李从嘉么……实在只是一个翰林学士之才耳~”

郭炜在结束关于治国理政与文才的关系这个话题的时候,还是忘不了在言谈之间踩一下李从嘉,周嘉敏的心中对自己诗词文章方面的少许遗憾,除了在正面为自己辩解之外,把对她影响颇大的李从嘉踩上一踩肯定是不会错的。

不过……郭炜只能承认自己无暇分心于诗词文章,自己没有这种才能的话那是坚决不能承认的。

“就是要作诗,朕也不是不能作的,只是诗词文章须有感而发,如此方能言之有物,而不至于堕入矫揉造作无病***的境地。而且朕确实没有曹植七步成诗的捷才,心中念念的又是一统天下和治国安邦,所以对眼前的雪景确实吟不出好诗来,不过朕月前与钱王多次会晤,其间说起钱塘大潮,听钱王说得雄壮,朕后来倒是填过一阕《酒泉子》……”

文抄公就文抄公吧,男人在女人面前是一定不能承认自己不行的,哪怕违背自己小小的准则抄一点也是顾不得了。这一次抄一点,隔个一两年再抄一点,有天子分工这块挡箭牌,差不多就可以让周嘉敏满意了吧……她要是满意了,我也就满意了嘛~

周嘉敏这回却是谨慎了许多:“陛下填的词,臣妾真的想听呢,只是别又来几句有趣的话逗弄臣妾了。”

说到这里,她不由得抿嘴轻笑。

“嗯,这回朕可是认真的了,再不同方才那般的玩笑,淑妃听好了……‘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词其实在周嘉敏的欣赏水平来看也就是处在一二流之间,但是郭炜前面的打油诗和现在的这首词反差实在太大了一点,这词一出却是让周嘉敏一愣,眼中渐渐地放光。

“钱塘大潮果真有这般声势?如此声势之中居然还有弄潮儿敢于出没?臣妾还真是想去亲眼看一看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