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善后(1 / 2)

加入书签

第二十二章 善后

失误啊……失误啊……

大周终归还只是一个农业社会,郭炜也就是在军器监和禁军等少数部门引入了一点工业社会的种子,对敌国的谍报工作虽然比一般的农业社会要强上许多,但是距离工业社会的要求还是差得很远的,能够脱产从事情报工作的人数还是远远不够。

对各国朝堂的渗透,郭炜其实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虽然都难以直接渗透到他们的核心层,但是很多一般性的战略情报都是可以得到的,譬如李弘冀登基的时候摆出来的帝王排场,就有人偷偷地告诉大周使者么……

就连李弘冀后来在背着大周使者的时候都不使用帝王排场,大殿顶上的鸱吻真的废弃不用了,郭炜也是了解得到的。

当然,依据各国对中国认同的亲疏远近,依据各国民间对大周的观感差别,侦谍司和兵部职方司对各国朝堂的渗透程度是有差异的,大理国与西域那边暂时还鞭长莫及,契丹这边只能接触几个后晋的旧臣与燕地出身的汉儿,北汉高层大多与大周和郭家有仇,不过在南方各国却都渗透得不错。

可是谍报和招募的人手还是远远不够,在进入不了核心层,得不到核心情报的情况下,覆盖面又不够广,如果不是郭炜命令他们定向搜集的话,有些重要情报侦谍司和兵部职方司的情报分析人员根本就感知不到。

关于慕容英武这个人物和南唐弄出来火药、火铳的情况,就是最新的一个例子,由此导致的伏波旅第三军的惨重损失,则是一个重大的教训。

慕容英武这样的小角色,如果不是这次涉及到了火药和火铳的问题,还造成了周军的重大损失,又是抓住了南唐军的主将皇甫继勋,那么即使慕容英武最新担任了南唐湖州路行营的副都统,那也顶多就是在侦谍司那边备一下案而已,根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迅速而准确地查出他的履历来。

慕容彦超的子侄投奔了南唐,如果没有蹿到高位,即使是做到了什么南唐枢密院的承旨,又有谁会巴巴地跑去报告大周使者或者侦谍司的上线?这种等级的官员也太多了啊,哪里忙得过来管,真要是管到这么细致的地步,那情报部门就得体会一下什么是信息轰炸了。

各种地方情报同样是这样,后蜀在栈道和长江沿线的通道、隘口和兵力部署以及守将配置这些情况,南唐在长江沿线以及金陵、洪州等要点的布防,还有长江的水文状况,那都是在有了郭炜的具体交代和枢密院的具体要求之后,各部门有了定向搜集的目标,情报部门这才搜集得比较清楚。

至于镇南军那些兵力里面有五千人是比较特别的新军,使用了比较特别的装备,还有金陵、洪州与鄂州突然多了几个奇怪的作坊,林仁肇手下或者南唐枢密院那里多了一个奇怪的人,没有郭炜吩咐下来的定向搜集,又缺乏一点运气的话,仅仅凭着侦谍司和兵部职方司的少数驻点人员却又哪里探听得到?

郭炜毕竟不是在玩开了全地图的战略游戏,也不是某省的驻防军发言人,却哪里真的做得到“一切尽在掌握”?随着他对这个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这个世界的人对郭炜带来的变化进行的响应,他能够掌握预知的未来已经是越来越少了。

现在看来,郭炜根据历史知识掌握预知的情报减少的程度,已经超过了情报部门的进展速度,很多事情已经开始模糊不清了。

情报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啊……没有天网,没有侦察卫星和间谍飞机,没有无线发报机,那也得有这个时代的kgb或者cia,即便是因为人手不足做不到他们那种水平,那在工作方法上也要尽量向他们靠拢,就算是比中统和军统还差,那也不能弱于锦衣卫和东西厂啊……

吴越这一战,让郭炜痛感自己在很多方面做得还是远远不够。

就是因为对南唐军的进步两眼一抹黑,就是因为对伏波旅的战斗力过于自信,虽然还没有让战事翻盘,但是第三军损失有多惨重?在一个军的五个指挥里面,最强的第一指挥全灭,两个指挥被打残,真正是伤筋动骨了,更何况连军都指挥使都报销掉了。

一战就阵亡了两个军都指挥使,虽然也有他们自己轻敌的缘故在里面,没有把南唐军放在眼里,自己直接顶到了第一线,只和一个指挥的兵力呆在一起,但是南唐军的战斗力大有进步却也是一个事实。

罗彦环和王彦升这两个人,郭炜还是略微有一点印象的,说实话,这个印象不怎么好——当然,不是他们现在的行为如何不好,是他们在另一个时空里面的后续发展让郭炜心里面不舒服,本来就不是赵匡胤的嫡系亲信,结果表现得比赵匡胤的一些嫡系亲信还要急切恶劣,有点像二狗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