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十四章(1 / 2)
第四百十四章
“陈大哥,我给您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原来我们陆战旅的徐政委,现在转业到地方,担任阳城海关缉私处的处长。徐政委,这位就是我们阳城的父母官,也是我们旅长的妹夫陈宁,陈市长。”白小兵热情洋溢的分别向初次见面的陈宁和徐海平介绍道。
陈宁打量了一眼站在自己面前的徐海平,四十多岁的样子,可能徐海平是部队政工干部出身的原因,第一眼给陈宁的感觉,和陈宁平时接触的部队干部不一样。身材瘦削高大,几道细细的鱼尾纹从眼角延伸到白净的脸颊处,和紧绷的嘴角连在一起。加上鼻梁上那副金丝框眼镜,给人一种温文尔雅,却有有种严肃刻板的感觉。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太象个刚刚转业的军人,反而象个大学教授。
“徐政委,你好。前两天,张林打电话过来还提起过你。”陈宁热情的伸出手,微笑着向看上去稍微有些拘谨的徐海平打招呼道。
“陈市长,您好。”
徐海平连忙上前双手握住陈宁的手。虽然和陈宁初次见面,但是在部队里徐海平和张林的关系不错,早就听说张林有位在地方上当高官的妹夫,最近又调到自己的家乡阳城市当市长。但真正见到陈宁本人,徐海平还是对陈宁的年轻感到十分震撼。联想到自己这次因为年龄的原因转业回地方,不由的有些黯然。
陈宁明显注意到徐海平脸上神情的变化,连忙笑着招呼道:“徐政委,坐,坐。这么客气干嘛。你是张林的老大哥,当然也是我的老大哥,这里没有什么市长不市长的,你就直接叫我陈宁吧。”
陈宁的热情让徐海平的心里一暖。本来,以张林的背景,以及陈宁现在的地位,徐海平很自然把陈宁和那些春风得意的高干子弟联系在一起。没想到,陈宁丝毫没有任何架子。而自己反而显得有些小家子气。
“那好,陈宁,你也别老是徐政委了。徐政委早已成为过去式了。还是叫我一声海平吧。”二十多的军旅生涯,徐海平虽然外表看上去有些文弱,但是性格还是十分爽直的,连忙也是笑呵呵的说道。
徐海平转业回地方,张林前段时间还特意打电话给陈宁,让他这个市长妹夫,帮着多照应照应徐海平这位老战友。所以,当陈宁接到白小兵的邀请,今天给部队上的老首长徐海平接风洗尘的时侯,陈宁特意推掉了几个事先安排好的接待。
张林特意交待的老战友,陈宁当然不是直呼徐海平的名字,而是称呼一声徐大哥。徐海平感到非常有面子。另外,由于阳城海关属于国家海关总署垂直管理机构,徐海平这个阳城海关缉私处的处长也不算是陈宁这位阳城市市长的下属。所以,徐海平很快就放下了心里的思想包袱,而且还跟陈宁聊得挺投机的。
白小兵现在已经调到东北军区司令部任参谋,但是对以前的老政委,一向油腔滑调的白小兵显得很规矩,坐在一边,时不时的给徐海平和陈宁倒酒,偶尔敬杯酒或者插上两句话。
阳城市保税区内集装箱林立,待通过海关通关后,发往东北各地。徐海平在众多下属的陪伴下,沿着保税区内的通道在集装箱前走过。徐海平瘦削的身材在高大的集装箱下显得有些单薄,但是常年的军旅生涯,徐海平的步履坚定沉稳,双臂摆动果断有力,富有节奏感。这是徐海平这位阳城市海关缉私处处长上任后,首次对货物进行查验。
徐海平一边走,一边想起昨晚和陈宁的初期见面,徐海平的嘴角微微有些上翘。没想到,陈宁这位年轻的市长跟自己一样也是草根出身,这一下子拉近了自己和陈宁之间的距离。而且从陈宁的谈吐来看,徐海平渐渐地有些相信陈宁是靠自己的能力慢慢走到现在的领导岗位。想想自己,虽然因为年龄的关系从部队转业,但是毕竟只有四十多岁,五十还不到,离退休还有十几年,完全可以在地方上干出一番事业来。正是因为这样的心理,使得徐海平很快从对部队感情难以割舍的情绪波动中走出来。这不今天一上班,徐海平就迫不及待的提出要对保税区中的货品进行查验,而不是象前几天那样,无精打采的坐在办公室里,看着那些他认为十分无趣的文件。
走到一个体积比较大的集装箱前,徐海平停下了脚步,低头看了看手中的文件夹,然后敲了敲集装箱道:“把它打开。”
跟在徐海平身后的下属们却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动手。
在部队中习惯了令行禁止的徐海平很不满的转过头,看着身后的这些下属,不满地问道:“怎么回事?”
其中一个科长,翻了翻手中的一叠单据,笑着向徐海平解释道:“应该装的是普通电子元件。这个箱子是德铭集团。”这个科长把“德铭集团”四个字咬得很重。说完,笑嘻嘻地便欲引领徐海平继续往前走。
德铭集团?徐海平有些耳熟,但是一时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说过这个公司,看了一眼眼前那个带着一脸讨好笑容的科长,用不容置疑的重复道:“打开,我看看。”
“这,处长,这可是德铭集团的。德铭集团的箱子一般都是免检的。”科长看到徐海平执意要打开箱子,不得不上前,低声明确向徐海平提示道。
徐海平怔了怔,然后不以为然地说道:“免检?谁说的?谁规定的?”
科长见徐海平听不进自己好心好意的提醒,眼皮一耷拉,不吭声了。
徐海平看了看集装箱上的标识,然后仔细核对一下自己手中的表单,提高声音道:“打开。”
科长和其他几个人对视了一眼,脸上一副为难的神情。
徐海平见自己的这些下属竟然没有一个人动手的,皱紧了眉头,强压心中的火气,冷哼一声道:“怎么,还要我亲自动手吗?”
这下,科长顶不住了,连忙说道:“不是,不是。”说着,转头喊来跟在后面的工人把箱子打开。
跟在后面的工人,本来就是配合海关检查人员开箱的检查的。跑上来拆开箱子上的铅封,慢慢地把沉重的集装箱门打开。门开后,站在最前面的徐海平一下瞪大了眼睛。本来跟在徐海平后面,还一直腹诽不已的科长和其他几名关员同时睁圆了眼睛。只见集装箱中的铁架子上分上下两层固定着两辆崭新的黑色奔驰轿车。徐海平慢慢地转过身子,脸上的震惊之色未褪,沉声质问道:“这就是你们说的电子元件吗?”
科长和所有人看着车里的那辆黑色奔驰车,目瞪口呆。
徐海平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怒从胆边来,对着那些还傻傻看着集装箱里面的众人,厉声喝道:“所有德铭集团的集装箱,开箱验货。”
始建于明代的寿安寺座落在笔架山顶,随着笔架山旅游业的开发,卧在绿树丛中的寿安寺香火鼎盛。今天不是周日,来笔架山的游客并不是太多,平时游人如织的前殿显得有些冷清,悠远深沉的钟声在山间回荡,愈加显得空灵清幽。
通往后殿的石阶边上竖着一块游人止步的牌子。石阶旁铺满了五彩缤纷的野花,花枝随风摇曳起舞。顺着弯弯曲曲的石阶,百步外在一个幽静的庭院中,一位消瘦文雅的男子,正负手站在一棵高高挺立的已经百年历史的古槐树下。一位面沉如井的老僧正缓步朝着这名男子走来。他无动于衷,眼睛微眯,似乎深深陶醉在这初秋晚钟的意蕴中。老僧在他的身边站定,并没有惊扰他,只是默默地捻着佛珠。
这是郑晓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每当在人生的得意或者是坎坷的关头,他都会到寿安寺来。听一听沉沉的钟声,看一看遍地的绿树红花,闻一闻安神醒脑的佛香。用郑晓自己的话来说,佛门净地可以洗去尘世间的污秽,所有的欢乐或者烦恼,到了这里都显得微不足道。这也使得这么些年来,郑晓一直保持低调淡然的心态。他深信在这里得到的人生感悟,会永远使他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不过,今天郑晓的思绪有些紊乱,有些心神不定。不象其他时侯,到这里站一会儿,心境平和。
郑晓是寿安寺最大的香客。所以每次到这里来,主持都不敢怠慢,除了亲自迎接之外,还要陪着他上香。
郑晓终于睁开了眼睛,朝默默站在自己身边的主持点了点头。主持心领神会,引着郑晓出了院门,沿着石阶往前殿走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