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哗变(1 / 2)

加入书签

众人沉默了片刻,其中一人上来说道:"韦太守平时对百姓敲骨吸髓,现在又私吞府库钱银,欠了我们很多工钱不肯还,现在却想逃跑。"说到这里,此人上前,扑通一声跪下,说道:"高唐满城百姓对他恨之入骨,请大王为我们做主"

姬丹转向韦谊,喝道:"说,是不是这回事"

韦谊吓得往后一缩,连大气也不敢喘,突然大声喊道:"大王,小人的财物都在这里,现在献给大王,还请大王饶了小人一命。"

姬丹向侍卫施了一个眼色,侍卫接过包袱,打来开检查一番,说道:"大王,都是金银"

姬丹点点头喝道:"来人,将此人就地正法"

"是"

侍卫干脆利落,一刀将其砍成两半。姬丹转向众人,说道:"孤最恨这种贪官污吏你们不用担心,有什么损失孤替你们还了。现在你们带孤进城去"

"好"

"燕王万岁燕王万岁"

民无定主

只要真心为百姓办事,百姓就会拥护。反之,便会失去民心。

看着这些百姓,让姬丹想到了后世的很多事情。后世日本人打到山西,很多老百姓主动去当带路党。这些老百姓只是普通的老百姓,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人,就是因为对当时的军阀统治怨气过重,才作出这样的事情。

老百姓连日本人都能接受,难道还会不接受同根同宗的燕王?想到这里,姬丹对自己打下齐国这片地方之后,治理国民更有信心了。

等姬丹进城,天时已经彻底晚了,姬丹下令就住在城内。城中本来也有数千兵卒,但现在跑了大部分,一些本来就是高唐人的士兵也都换回平民的衣服,回家去了。

本来老百姓还都担心燕军会不会大肆抢掠,经过了刚才城外的事情,又见到燕军与百姓秋毫无犯,也都放下心来。

姬丹早已制定了一系列占领后的政策,把原来的那批官吏找来,到处去张贴安民告示。不过现在是晚上,告示没人去看,姬丹同时又命人敲着锣鼓走街窜巷宣示姬丹的安民措施,城内百姓听到这些,人心很快安定下来。

特别是那部分钱庄的储户,听到姬丹说钱庄很快就会开张,以前的银根也都有效,百姓们心中一颗石头落地,这才真正放心下来。如此折腾了数个时辰,城内终于安定下来,大家也都进入睡梦之中。

到了半夜,城外突然万马嘶鸣,有守城侍卫来报,说城外有大批军马前来。姬丹吃了一惊,以为哪里突然来了一支齐国的兵马,急忙起床前去查探。走出太守府没多久,又见到数名士卒领着一名大将骑马来到了跟前,姬丹仔细一看,原来是姬存孝来了。

"饶安情况如何?"姬丹问道。

"回大王,饶安已被臣攻下,现在由童渊童将军守着"姬存孝用他口吃的语气说完。

"好"姬丹双手对拍,想了想,问道:"你可知麦丘的消息?"

"不知"

"哦,姬将军辛苦了,可命将士们进城过夜"

"是"

麦丘与饶安接近,姬丹是派曹永去攻打的。曹永虽然勇猛不及姬存孝,但是有勇有谋,是个将才,想必也已经得手。只是姬丹当时命他攻下麦丘之后便领兵南下,在大河一带总督军马,以防齐国救兵,所以到现在还没有消息。

一天之内,燕军纵横数百里,几乎攻下了齐国五分之一的国土。不得不说,这样的速度是绝无仅有的。想想换作秦军,要攻打这么大一片土地,怎么说也要数个月时间。这主要得益于齐军陷于混乱之中,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战马。

现在燕国大概有三万东胡马种,出兵前姬丹下令全部调集起来。同时,姬丹还调集了大约三万的中原马,所以这次姬丹有六万骑兵渡河作战。

其中干疤率领两万骑兵,攻打千乘,同时依托千乘城固守大河;姬存孝率领一万骑兵攻打饶安;曹永率领一万骑兵攻打麦丘,然后南下守大河;裴兴、刘建两人分到一万骑兵;然后姬丹自领一万骑兵,如此正好共计六万。

有了这六万骑兵,姬丹才能迅速地将战场打开,同时攻打这么多城池。而剩下的步兵只好昼夜兼程,还不一定能到位。

马除了是作战工具之外,事实上还是交通运输工具,是兵力投放能力。只有有了超过敌方的兵力投放,才有绝对的把握打赢胜仗。

当然,如果不是因为齐国陷入了金融、债务危机,正常情况下便是有五万兵马也不见得能在数月之内打下一座城池。从这次的情况看来,姬丹的兵马似乎并不是去打仗,而是去收割胜利果实而已。

齐王是一个比较勤政的君王,一般不会无故不上早朝,这一天也不例外。

"大王,大燕钱庄果然有鬼。"大夫邹衍出列奏道:"最近几天,齐国各地的钱庄都同时关门,引起了储户们很大的不满。若是钱庄再不开门,恐怕储户们损失会很大。"显然邹衍还不知道大河北部发生的事情,还在纠结钱庄的事情。

"不仅如此"相国田单出列奏道:"上次大王虽然禁止官府在钱庄存钱,但是据臣所知,我大齐有很多官员并没有听从命令,还是将钱存入了钱庄。现在正好是发俸禄和饷银的时候,那些官员拿不到钱银来发饷银,很多地方都在闹事,据说还有官员被逼死的事情发生。"

"哦,"齐王吃惊不小,问道:"大燕钱庄为什么不开门营业?"

田单想了想,神色凝重地说道:"臣以为这里一定有阴谋"

此时鲁仲连上前奏道:"大王,大燕钱庄虽然是燕国人开的,但是在齐国经营,便要按齐国的法律办事。现在齐、燕两国是盟国,大王不如以盟主的身份质问燕王,看他怎么处置此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