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国风仙侠小说《洪荒仙侠记》之前(1 / 2)
<!--go--> 纵然年华染青丝誓为往圣继绝学
时光荏苒,我于书案前静心品茗、锁眉吟咏,追忆着那些随风而逝的年华。
曾经的年少轻狂、些许的壮志豪情都已匆匆地尽付东流之水,一去不复返了。
悠悠岁月中,我常常品读着那些如诗画般绚丽多彩的美文、也常常沉浸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家国情怀;面对浩如烟海的国学典籍,痴醉般地徜徉于此,大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执著;畅游可使人颇知更替之理的史卷,又会让我发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的感慨;而沉溺于侠义恩仇、儿女柔情的武侠世界里,又会让我体会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浪漫。
面对着滚滚而逝的江河,或许我也会发出孔子的那句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多少次,在恍若穿云的梦境中,魂游千年,神交古人。
在血肉横飞的战国,目睹诸侯间的争霸厮杀、百姓的颠沛流离,心神俱伤。飘忽间,仿佛来到了汨罗江畔,看到了楚大夫屈原枯槁的身影,他的眼中饱含热泪,口中低吟着《离骚怀沙》中的“明告君子,余将以为类兮”,纵身一跃,将自己的身体,与万顷碧涛融为一体,同时也将爱国忧民的情结延续后世。
在东晋偏安一隅的朝堂之外,一处恬静安然的“世外桃源”,隐居着一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之士,他有着严子陵的隐士情怀,同时也有着曹子建的的“八斗”之才,这位“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谦谦君子,尽享着“采菊”于“南山”之下的乐趣,在当时污浊混杂的世道中,独享着这份宁静与安详,虽然也有几多无奈,但这位“五柳先生”,已然将“陶渊明”这个令后世无数文人骚客心驰神往的名字永远地镌刻在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卷册之上。
在盛唐的歌舞升平之下,虚掩着一种行将破败的迹象,君王显贵们的醉生梦死,使这个曾经辉煌无限的帝国渐渐露出了疲惫之态。然而此时,从天下的名山大川之中,走出一位怀有“兼济”之志的桀骜之人,他有着“天子呼来不上朝,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潇洒,也有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气节,在“赐金放还”之后,依然吟诵着自己曾经的传世名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在饱经忧患之后,只是淡淡地写下了“行乐须及春”的无奈之言,李白,这位被后人传颂千古的“谪仙人”,以他寂寞却依然洒脱的姿态,为唐诗的繁荣,增添了不可缺少的神来之笔。
贬谪黄州的郁闷,并没有让他消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样的人生态度,奠定了苏轼人生的高度,在政治失意的人生低谷,仍然可以追慕前贤,写出“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豪言,实在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虽然有“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悲戚之情,但他的那份大气与坦然已足够让他傲世一切苦难而屹立不倒。
一位曾为官宦世家的子弟,一位曾享受钟鸣鼎食的富家公子,却因为突袭的政治变故,而家道中落,沦为社会悲苦大众的一员。然而,正是在这种极其艰苦的环境之下,这位尝尽人间冷暖的落魄之人,却耗尽一生的心血,完成了一部影响中国甚至远传国外的巨著—《红楼梦》。他,就是曹雪芹,一个“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作者,一个影响数代文人的文学大家。而如今,一曲《红楼》幽远,万颗红心欣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