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09)尘消院落新经雨(1 / 2)
(清明已过,笔者从三峡归来,暮雨朝云,巫山秀色,尽管风光很好,只是可惜现在上游水位升高,高峡出平湖,再不是想象中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峡谷风貌,可惜之前没能亲眼看见,也没能体验朝辞白帝千里江陵的诗意。第一卷里关于玉晖峡落阳峡的风景,其实也是关于江峡的想象。既然往事不可追,旧景不能复,和我一样觉得遗憾的诸位,姑且在文字和旧影里想象昔日的风景罢。)
柳氏此刻瞧见上官启,似乎已经隔了多年,几乎不认识这个人了一般。一身玄色的袍子,衣着谨严如往常一般,叫人寻不出一丝错漏。举止之间,也仍旧是端方文雅,一丝儿风度也不曾失了的。
只是他鬓角忽然多了许多白发,如霜雪染就。柳氏记忆里的上官启,似乎还是自己幼年相识的样子,轻袍缓带,眉眼风流,倚马吹笛,笑意微微地瞧着自己。后来一切都变了,眉眼里的飞扬洒脱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就散了,遍布了冷峻决断,甚至是无情。
不知道是那个时候的自己没有留心,还是如今的自己只愿意瞧见那个岁月里的上官启。再后来,姐姐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像他,而他这个人,却永远地留在了最叫自己心惊畏惧甚至是厌恶的那个模样。永远是冷静的沉稳的,永远不会衰老,却也再不会变得年轻。
今日瞧见他,却忽然老了十岁一样,除了鬓角华发,似乎眼角眉梢也多了许多细碎皱纹,脸色也有些晦暗。自然是因为这些日子太过忙碌的缘故,柳氏却又觉得,似乎连心境也在一夕之间苍老了。
众人见上官启进来,除了封氏便都立起了身,封氏一边坐着柳氏,另一边本就空着一个位置,上官启便要坐过去,却见封氏趁势一挪,把自己和柳氏之间的位置留出一个位置来。
上官启瞧了柳氏一眼,见她只是低着头默默坐着,也没有什么反应,便也没说什么便入了座。众人也都坐下,上官启一来,似乎气氛沉闷了些,年轻姑娘们原本都说说笑笑的,此刻也都噤了声儿不说话。
半晌,还是白氏先笑道,“王爷可算是来了,咱们都单等着王爷来给小公子取个名儿呢。这姐弟两个,本来是同一日一个时辰出世,这姐姐都有了大名小名,这做弟弟的,怎么还没个称呼呢。说起来这孩子身子骨也不如静小姐,若是起个名字拴住了,说不准就好些了。”
上官启不置一词,抬起头只瞧着旁边檀木架子上头摆着的一盆子牡丹花儿,半晌不说话儿,像是出了神一般。
又过了许多时候,才慢慢道,“隽德隽永,这孩子就叫上官隽罢。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若是能如此,也算是不枉一生了。”说着便对封氏道,“母妃,你瞧这名字可好?”
封氏笑道,“这静丫头的名字我已经取了,早就说了这孩子的名字是你的,如今既然取了,自然就听你的,何况是个好名儿呢。说起来,你原也不该问我,倒是该问问云妃和大奶奶的意思。这孩子是你的孙子,却也是人家的孩子呢,怎么也该问问他们的意思。”
众人都往安氏那里瞧,安氏淡淡道,“王爷取的名儿自然是极好的。只是我心里总有一句话,大爷的名字是王爷亲自取的,如今这孩子是大爷的头一个儿子,可惜了大爷别说不能取名字,连面儿也见不得一次的。”
众人见她说起怀思,都不知道说什么,只见上官启眼神似乎又空了空,就如没听见安氏的话一般。
封氏瞧了瞧上官启,又瞧了瞧安氏,接了话儿笑道,“虽然大爷不在,王爷起名儿还不是一样的。依我看就是这名儿好,隽者,隽永也。所谓隽永,便是禁得起推敲寻味,意味不穷,意境深远的意思。论起作诗就曾有体贵正大,志贵高远,气贵雄浑,韵贵隽永的话,放翁更有书中至味人不知,隽永无穷胜粱肉的说法。孩子取名叫上官隽,便叫他言谈为人立世,不能逞面上浮夸,需要静心修德,禁得起咀嚼品味。为君子者,该当如此才能成真正一世之名。王爷说说,可是这个意思不是?”
上官启面上还是那样淡淡的疏离神色,“母妃既然解的如此透彻,就是如此罢。”封氏点点头,又问安氏和葛氏道,“这母亲和做祖母的如何想?”
安氏不吱声儿,葛氏忙笑道,“王爷和太妃既然都说好,那自然是个好名儿的。就算是大爷知道了,也取不出更好的名儿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