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悔不当初(1 / 2)

加入书签

更新,求粉红……连花儿已经病了很长的时间,而且又因为古氏的死而受到了刺激,因此她的死大家都并不意外。而且,连花儿原先多在镇上和县城两处住,在三十里营子的时间本来就少。再加上她自从嫁进宋家之后,就没有一次正式回三十里营子归省过,三十里营子的乡亲们对她的印象已经很单薄了。

连花儿的死宋家也没有大发送,只是派人来送了两次信,最后老宅那边打发了连继祖去了一趟,在宋家打了个照面也就回来了。

连蔓儿家没去人,不过对老宅这样做,也没表示什么。

清明节上坟,连老爷子打发二郎来,给连守信家和连守礼家都传了话,要一起去。

这天一早,张氏带着连枝儿和连蔓儿早就将纸钱都准备好了,放进一个篮子里,让小厮小福拿着。一家人吃过了早饭,看时辰差不多了,连守信就带着五郎、小七两个出了门,小福跟随伺候。

连守礼的房子还没盖完,清明这一天大家都要上坟祭扫,因此干脆就歇一天工。连守礼自家也准备了纸钱,吃过早饭后,就往老宅去了。

老宅里,周氏带着何氏、蒋氏等也准备了一篮子的纸钱,连老爷子、连守仁、连守义、连继祖、二郎、四郎、六郎这一众男丁也都穿戴利落了。

连老爷子现在对出门有些犯怵,但是不管怎样,今天他不得不出门。即便是明知道上坟这一路上。遇见的熟人肯定少不了。

毕竟总不能真的从此就躲在屋里不出门了,选在这一天出来,也恰恰是最适当的时机。

连守礼进门的时候,连老爷子等人早就准备好了。

“咋地。老四他们没一起来?你没会他们一起来?”连老爷子见来的只有连守礼,就问道。

“……好像是有点啥事,老四他们先往山上去了。说在半道等着咱。”连守礼就告诉连老爷子道。

“啊……”连老爷子就怔了一怔,眼皮子耷拉了下来,心里很不是滋味。

连老爷子心里明白,连守信这一股人,对他、对周氏,可以说奉养的很周全,礼节方面。更是无可挑剔。但是,这些都无法遮掩一个事实,那就是,人家的心离他和周氏,离这老宅。是越来越远了。

连老爷子并不是一个糊涂人,平心静气地想,这怪不着连守信和张氏这一股人。

连老爷子心里,也不是不后悔的。这些天,虽然中风的症候都好了,但是嘴边的还有嘴里的火泡,却是层出不绝。如果岁月可以倒退,重新回到最开始的时候那?

“爹。”连守礼见连老爷子愣神,就在旁边唤了一声。

“哦。”连老爷子回过神来。“老四他们有事先去了,那咱们赶紧出门,别让老四他们等的时辰长了,俩孩子再冻着。”

连老爷子带着众儿孙从老宅出来,直奔南山的坟地。清明时节,一路上上坟祭扫的人络绎不绝。等连老爷子他们就要拐上官道的时候。就看见远远的山脚下,停着两辆马车。那是王举人家的马车,王举人和儿子王幼怀都站在车下,正跟连守信、五郎和小七爷三个说话。

想必是上坟的路上遇到了,所以交谈几句。

连老爷子就停住了脚步。

“先歇口气。”连老爷子发话道。

众人也都跟着停了下来。若是以往,连老爷子必定会加快脚步赶过去,可如今……,连老爷子停在这里,则是为了避免碰上王举人父子俩。

这倒不是连老爷子特别忌讳王举人父子俩,将这父子俩换成是任何其他有身份的人,连老爷子也会这样做。

连老爷子,是为了避免尴尬。如果他走过去,当然不能扔下身后的几个儿孙。王举人看见他,看着连守信和五郎的面子上,也要和他攀谈几句,还得敬着他。但是他身后这几个儿孙怎么办,人家可不会看着连守信和五郎的面子上恭敬他们。

连守仁、连守义几个,肯定会被漠视,甚至遭白眼。而等大家分开,人家背地里怕还不知道会说些什么。

他这辈子自认为人正直,坦坦荡荡,从来没做过对不起别人的事。无愧于天地,无愧于任何人,不管见什么人,他都底气十足。

不过,那却是过去了。

“儿女债啊。”连老爷子喃喃低语,一边扫了一眼身边的连守仁和连继祖,他的思绪又回到了临出门时想到的问题,如果能回到当初。

如果能回到当初,他想他还是会集一家之力,供养他这大儿子和大孙子读书。不论到什么时候,长子长孙都是连家的正枝正叶。但是,他一定会对他们严加管教,不会再放任他们在镇上或者县里,学了那些纨绔的习气。

另外,他也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忽视四房的儿孙。让连守仁和连守义他们俭省一些,五郎和小七就能早点入学,如今,这家里至少就有两个秀才。而且眼见着,五郎至少还能再向上走一步,而小七的前程,也必定差不了。

如果,如果能够回到当初就好了。

想到这,连老爷子不由得打了个唉声,悔不当初。

看着王举人父子和连守信、五郎说完话,上了马车走了,连老爷子才带着几个儿孙走上官道,朝南山脚下走去。

……

连守信带着五郎和小七去上坟了,张氏、连枝儿和连蔓儿也都收拾齐整,等外面报说赵氏和连叶儿来了,张氏忙让这母女俩进门,略说了一句话,就结伴从家里出来,直奔村口的庙里来。

清明时节,女眷们不能去上坟。到寺庙里烧烧香却是可以的。也不必去名刹古寺,就近在村里这庙里,心意到了,就比什么都强。

娘儿几个在正殿里请了香。挨个磕过头,就分作了两路。连枝儿、连蔓儿和连枝儿带着小喜从正殿出去,要往后殿去瞧瞧。小坛子自然被招呼来做了向导。

至于张氏和赵氏。却留在了正殿里。

妯娌两个烧过香,又各自捐了些香油钱,就在旁边坐了悄声地说话。

“……县城往西,大概十几里地的邱家屯,有个送子娘娘庙,听说挺灵验的。要不,啥时候你跟我们一起进城。我陪你上那去一趟。”张氏对赵氏道。

赵氏叹了口气,心里酸苦,既有些想去,又有些怕去。

“我这个命啊,恐怕就这样了。这都这老些年了。我也没啥想头了。”赵氏嘴上这么说,但是心里是怎样,从她脸上纠结的表情就可以看出来一二。

既不死心,又自怨自艾,觉得自己没有生儿子的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