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2 / 2)
只不过有些话,他说了父母也不会听。不如等他说话家人不得不听的时候,再旧事重提。
却说顺着运河到了京城,他们一家子先在驿站暂时安顿,林海顾不得舟车劳顿换了官服,递了折子便在宫外等待圣上的召见。
等待的时候长短,足能看出在圣上心中的分量。林海等了半个时辰不到,便得见天颜。
林海在任的这几年盐税总是准时又准数,还提早禀报了几次大事,尤其是泰兴,直接挑动了圣上最紧绷的那根心弦。
出宫后的林海,脸上什么都看不出,见了妻女他顿时露出轻松之色,“回咱们京里的宅子住一住,便要再回江南。”
早先母亲便打发人送信,说是宅子来不及收拾便回娘家小住。
贾敏自是没应。
而贾珠一直等到姑父姑妈一起回了京里的林府,才带着自己的长随回了家——至于母亲送到江南伺候他的丫头,都留在了扬州,他这回压根都没带回来。
回到家里,他先去见了祖母。
贾母见孙儿一脸疲惫之色,只简单了问了女儿女婿一家的近况,便让孙儿回房休息。
话说本来得到消息,贾琏早早到码头去迎,结果没接到人,刚刚还被他爹训了一回。
回了房,又让媳妇儿王熙凤抱怨了一回,“那可是姑太太。大哥是外甥,爷何尝不是外甥?”她娘家叔叔都说过好几回了,姑父前途不可限量,做小辈的多奉承总没坏处。
能从太子地盘上的死牢捞了人出来,还让人家官复原职,这一出真是震惊了整个荣国府。在荣国公贾代善去世之后,涉及皇子争斗,荣国府上下躲之不及,哪还有从中谋划的份儿?不管是贾赦还是贾政,对当今局势也并非完全一无所知。
贾琏也有点郁闷,却道,“二叔因为贾雨村之事正别扭着,可姑父姑妈对大哥倒是依旧。”
谁让贾珠学问好?王熙凤道:“我只听说姑父姑妈最是疼爱黛玉,不如在这儿想想法子?”姑父姑妈糊弄不成,但小表妹……毕竟年纪小啊。
这话有理。贾琏也不由思量了起来。
这边贾敏回了家,稍作安顿便接了雪片一样的帖子:林海的官位差不多定了下来,下一任到浙江做道台。
三十多岁的正四品道台……要知道多少人三十多岁还没能中进士。
京中从来不缺聪明人,大家掐指一算:林海入阁……希望很大!可以“下注”了!
黛玉也被父母“故交”如此之多吓了一跳。
女儿渐长,有些事要跟她说个明白——女儿嘴巴够紧,也沉得住气。
贾敏道:“中了进士,咱们不说那些翰林,点个七品最是寻常。就算是每三年京察都能拿得一等,准时升上一升,你且算算从七品,从六品,六品最终升到一品要多少年?你再算一算中进士的年纪,还有七十若不入内阁便要致仕……就知道你父亲为何惹得这么多人结交奉承了。”
黛玉眨了眨眼,“那不是说三十多中进士,若无破格擢升,这辈子一品无望啊!”
贾敏道:“至于翰林做官品级要高上许多。所以说过了三十,若是没希望中得一甲或者二甲头名,一二品大约都不用肖想了。”
黛玉想了想,终于抱着母亲的胳膊小声道,“父亲是不是有机会入阁啊?”
贾敏笑道:“不然他们为什么这般热情?”
本朝内阁辅臣一直都是定员六位。内阁里也要论资排辈,按林海的年纪来算,他不仅能入内阁,还能在内阁里待上十来年……于是不仅仅是内阁有望,甚至是首辅次辅有望!
贾敏拍着女儿的后背道:“你既然知道,今后言行要越发谨慎,可若是谁不长眼,你也无需客气。”
黛玉忽然道:“勋贵们……不大成气候吧。”
贾敏听得直点头,“勋贵之中成才的太少了。知道要坐吃山空,就要用心上进,而且得用对了上进的法子!”
听得母亲明显意有所指的话,黛玉小声问,“母亲,我只要跟珠大哥哥亲近就好,是也不是?”
贾敏抱住女儿,真是欣慰极了!
当晚,她便拉着林海好生把女儿夸了一顿,美滋滋道,“黛玉无论相貌和性子都太像老爷啦!”
林海摸了摸鼻子,“我说黛玉怎么刚刚瞧着我就双眼发亮,我还以为咱们姑娘没银子花了呢。”
妻女的崇拜,他可是舒爽无比。
却说贾敏精挑细选之下,回绝了不少帖子后,仔细订下日程,挨个儿上门或是等着人家上门拜访。
不过在此之前,她得拉着丈夫儿女一起回趟娘家。一家子从正门入得荣国府,乘着轿子进了内宅……一进门贾敏就见到了母亲。
她连忙下轿子,拉着女儿就奔了过去。
母亲想念女儿,要亲自迎一迎,这个时候谁没眼色地讲究尊卑,贾母就能当众给谁没脸!邢夫人王夫人妯娌两个各怀酸意,却也不得不齐齐跟在婆母后面,迎接这个不好对付的小姑子。
贾母对女儿的疼爱做不得假。
贾敏知道只要自己活着,母亲就必定会为自己撑腰。至于她死了之后……前世真是一言难尽。
她的确有点心结,但这是她亲娘,看着母亲亲自来迎她,那点子不满和怨气也消散了小半。这辈子他们夫妻都活得好好的——毕竟没有祖父和父亲她都不得重活一世,些许小事她懒得较真儿,但若是谁再贪心不足……
真是……瞧见二嫂她就止不住地愤恨,这可不好。贾敏暗地里有些自嘲:她还要积攒功德呢。
贾母见怀中女儿一会儿笑一会将要落泪,一会儿又咬了下嘴唇……先笑道,“怎么越发孩子气了?”
贾敏道:“见了母亲,自然忘了形。”说着,跟着母亲回了房。
彼此见过礼,李纨和王熙凤下去准备饭食,同时去把姑娘们一起叫过来。
贾敏便挨着母亲坐了。她拉着黛玉给母亲细瞧,又把胖儿子给母亲显摆了一回。
儿子比同龄的孩子壮实得多,力气也大,却脾气很好。
至少在家里夫妻俩加上黛玉轮番上前摆弄,臭小子也不见得吭个声。一岁的儿子已经能扶着外祖母的腿站稳,抬着头眼睛一眯,就笑得露了白牙。
贾敏还在边上教他,“叫外祖母。”
儿子果然听话,一个一顿道,“外祖母。”
贾母大乐,伸手便把外孙儿抱在怀里,还由衷对着女儿道,“真沉。”
贾敏道:“这小子饭量只比他姐姐略差一点,能不沉吗?”
母女其乐融融,邢夫人和王夫人笑得嘴角都有点僵:只是二人一个僵得明显一个僵得不明显。不过妯娌俩破天荒地心有灵犀了一回:这都疼过亲孙子了!
因为贾母给外孙女和外孙的见面礼,看得邢夫人和王夫人都肉疼。
她给了黛玉一套上好的头面,还挑了套书——当年丈夫贾代善的收藏,一套孤本。给外孙了一柄木剑,但是剑柄和剑鞘都镶满了各色宝石。
贾敏看得也有点意外:不能埋怨母亲想得多。其实母亲也知道再复荣国府辉煌,两个儿子全都指望不上,她只能依靠孙儿。
而孙儿们的前程,又要大半落在女儿女婿身上。
再说这些东西,有丈夫的遗物,更有她的私房,她当面给外孙和外孙女,谁都说不出什么,同时也是敲打给两个儿媳妇看的。
黛玉瞧了眼礼物,果然目光全落在那套孤本之上。而小木剑整个亮闪闪的,胖小子一见就再次笑得露了牙。
贾母自己都给外孙女送了书,虽然这套书其实是给女儿贾敏的——丈夫临终前说过,要把自己的大部分收藏都送给女儿,无奈女儿当时远在扬州。
贾敏也知道这套书是母亲替父亲给的,这么一想眼睛就有些发酸。
她没说话,邢夫人和王夫人则跟黛玉说起家常。
问起读什么书,黛玉老实回答了,还告诉两位舅母,她如今的先生是位解元。
邢夫人和王夫人刚刚平复的醋海顿时又翻涌起来。邢夫人倒罢了,王夫人跟小姑芥蒂很深,无奈长子还得指望小姑一家提携,她也只能强笑道,“读书之余,可做起女红没有?”
贾敏立即接话道:“拿得动针线就好,咱们这样的人家难不成女孩儿嫁过去还要日日动针线不成?”
王夫人当即不再言语。
贾敏又道:“女孩子读书不仅是不得做个睁眼瞎,咱们家的女孩儿前程差不了,总不能嫁过去跟丈夫诗词歌赋一点都说不来。”
这话就是直接戳王夫人的心了。王夫人脸色当时就变了:娘家兄弟已经提醒过,好生跟林海一家子往来,没坏处,可她就是气不过。她在这个家里忍气吞声任劳任怨这么些年,只要家里一提小姑子,谁都记不起她!
贾敏看着二嫂也殊无快意:你何必又撩拨我?
逞口舌之利其实没意思透了,但一笑而过她又实在憋屈。大嫂还是一品诰命呢,在家里可说了算,下人们又有几个真正敬重她?二嫂你是不是也该这样过日子?
邢夫人左看右看悄悄地笑了。
贾母闻言戳了下女儿的额头,“你呀。你们两个可真是……不见面彼此都念叨,见着了还要念叨。”
贾敏仔细一想:可不就是嘛。
这边稍微冷了场,丫头正在门外禀报:珠大奶奶琏二奶奶带着姑娘们来了……当然,还少不了宝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