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再临京城,6(1 / 2)
皇帝与朝廷派往沧北玩监控的文武,只一个清州副将孟定国重视沧北边关安全稳定大局,也有起码的良知与为官底线,没被清理,其他人全死了。
地方六曹官员这种官僚,杀了也就杀了,赵公廉从执政沧州起杀的也不止一两个,这次杀得太多了点,太胆大了,但也不算什么,但只归于朝廷管理处置的御使,尤其是监军太监居然也一并敢杀了,这里面透露的意味就吓人了。
宿元景得报,并接到尸首验证后,不禁骇然失色。
满朝中人,只有去赵庄反复请赵公廉出山的他才清楚确信,若朝廷是非不分,行事不公,肆意妄为,纵容奸臣祸害天下却对沧赵家族继续仇视并逼迫太过,不知收敛,那么,文成侯走投无路下决不会束手待毙,是真会造反自保的。
赵公廉有这个胆魄能力,也更有这个实力与自信。
而朝廷那,虽然从皇帝到权臣们都在猜忌并想方设法提防赵公廉造反,实际上内心却并没有真那么相信会反。
赵公廉是历史罕见的奇才大德义士政治家,极有大局大义观,珍重名节,心胸伟岸,愚忠,忠义感人,就是年轻气盛,做事太胆大跋扈急于求成,不守规矩,不象其他官员那样好控制,但总得来说是个能臣忠臣。
这才是在皇帝与朝臣眼里的认识与印象。
之所以满朝上下一体齐心协力打击甚至想彻底玩死沧赵满门,说到底是面皮尊严权威任性与政商各种复杂的利益纷争所致,当然也是宋王朝对统军强者一向的防患于未然的心态手段。
影响力太大,对军队号召力太强的臣子,再忠义可靠,利用完了,也就得削弱铲除,一丝造反的机会也不会给。
不止是当年以不光彩兵变夺了江山的皇室如此坚持,就是共治天下的士大夫也是如此坚决压制铲除军事强者的执念。
耿南仲之所以敢悍然挑起事端玩诽谤打击报复沧赵家族,根本原因也正是确信赵公廉不会反,也分析觉得就算敢反也反不成。赵庄毁了,沧赵家族在河北东路的民众根基也毁了,赵公廉有的只是那点原边军拥护,却被从后勤保障到军政层层牵制制约,赵公廉以前没反心,没打下造反基础,现在怒急眼了,想反又如何反得成......不反则已,一反就是找死。
加上骤居高位的轻狂、想借教训最好的靶子赵公廉显示能力手段,树立权威,稳固相位及军权,更有为报复出气而不顾一切的狭隘任性自大张狂文人习气,儒政传统习惯地就想耍手段玩得赵公廉与沧赵干憋气却发作不得,连申辩都不能。
耿南仲此举有儒腐老官僚文人的任性冲动因素,但绝不是老糊涂了,而是算计得太精明,利用此事想要的太多。
或许在耿南仲心里,赵公廉如此诋毁否定他的人品能力,直接指明他根本不配也不可高居相位完全是因为嫉恨他。
这是个很可笑的理由,相信天下有很多明白人知道根本不会是这样。
但耿南仲这样的骤然平步青云的老夫子却会这么想。.
让宿元景惊恐的是:赵公廉此举无疑是在向朝廷示威表明随时会造反。
至少是表明不再服从中央在官僚委任、调兵等各方面阴险安排的明确态度,等于宣布从此是半独立的边关军事集团。
原西北军六部,如今成了新组建的五部,此前上书中央表明仍是忠心朝廷的,实际上却是已经独立的西北军事集团,朝廷若是仍重视善待西北军,那么西北军就仍是忠敬朝廷听指挥的,若是不然,西北五部也必不会对朝廷客气.......不悍然杀入内地大肆抢掠钱粮物资自给为祸大宋已经是朝廷烧着高香了,一个弄不好,直接造反甚至干脆投靠了外敌.......
现在,大宋唯一剩下的精锐——沧北军也......
这可太可怕了。
宿元景是最了解沧北军的战斗力与守边重要性的。
赵公廉若是一怒反了,两万以一当十的最精锐团结边军,四万多整训出来的凶悍武僧军,几十万仇恨朝廷的僧犯汉.......
宿元景惊得腿一软跌倒在太师椅上.......
这股力量哪是河间府草草组建根本来不及正经整训的十万边军恶棍军痞乌合之众能阻击和剿灭的。
他就不明白了,耿南仲这样的根本没理政经验的轻狂蠢蛋腐儒文人怎么可以如此高升并能如此尽情妄为?
新帝赵桓.......就不敢指望什么了。难道太上皇也眼瞎糊涂了?
............
朝廷这接到宿太尉的奏报,一时间也无不惊骇失声。
蔡京、张邦昌、童贯等无视耿南仲兴风作浪,任其胡搞,一方面是顺手拿无知无畏的耿南仲当刀使以舆论上略略打压试探一下赵公廉,还不会引火上身被正窝火的赵公廉敌视仇恨,更主要的是想借此事挫挫耿南仲的威风......卑贱小人物骤掌大权,又是新帝唯一的亲信大员,得意过了头,这些日子起空的得瑟,把满朝朱紫谁也不放在眼里,凡事都想挟新帝而抗声自作主,什么事最终都得听他的建议决断,真正到了不知天高地厚了都,如此下去怎么行......就让他轻狂下尝尝赵公廉的厉害,接受教训,丢了面皮,失了威信,没脸再张狂,老实点窝着,懂得到底应该怎样尊敬老大佬,大家才好和谐共事。
但他们也没料到赵公廉这次的反应会如此暴烈。
虽然杀尽朝廷派去的监控官员,明眼人都知道赵公廉是在反击耿南仲,但如此一来,也等于是沧北和朝廷翻脸,这会让大宋王朝本就动荡难测的前途命运变得无疑更凶险难测。
赵公廉真悍然反了怎么办?
蔡京、童贯等人可是太了解赵公廉了。
他们根本不去理智分析赵公廉会有多少造反筹码多少胜算,他们只需知道那生猛的侯爷行事胆大跋扈,但从不做无把握的事,不准备好了,不可能对朝廷如此.......这就够了。
赵公廉没有上书谴责京城肆意泛滥的诽谤,也没有辩解杀那么多文武官员的于国于军必要性,对自己的意图没有一点掩饰,摆明了对朝廷的公正清明彻底失去信心,根本不屑再和朝廷和君王说什么。
拿出公正,给我个赔罪交待,让我满意了,也就罢了,不然就休怪我不忠而造反。
这无疑就是赵公廉对朝廷表明的底线。
童贯等明白人惊骇,刚侥幸复了相位的老蔡京更是叫苦不迭。他日益老朽不堪,为政老辣更胜从前,但精力体力远远不够用,又没历史上那样有儿孙帮忙,只理顺朝中复杂之极的人事与政务已经忙得焦头烂额,哪有精力再应付边关造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