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后果很严重(1 / 2)

加入书签

ps:非常感谢土豪军事神话的慷慨打赏,说到做到,今天就是加班到0点,也要三更。。。这一更算是加更。。。

变脸之后,接过王承恩送过来的奏疏开始一字一句的看,心中再也没有之前的那种咬牙切齿,看到这个奏疏以后,越看越喜欢,特别是看到最后那些关于收复宁锦的字眼,仿佛这些字在崇祯的眼中都变成了小可爱一般。

不过,看完奏疏,稍一沉思,崇祯的脸又变得严肃起来。

事情开始变得有些复杂了。

吴三桂到底是不是想要拥兵自重?朱常渊所奏之事中有几分真假?皇太极从来都是个硬骨头,即便打到最后一人也罕有投降之状况,为何现在反倒被朱常渊弄的投降了?

几个疑问一瞬间在崇祯的脑海中闪过。

要说之前辽东兵变是个粗暴的武力问题,那么被皇太极投降这么一搞,就变成了复杂的政治问题,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现在想要把朱常渊抓过来,恐怕是不现实了。

一则,朱常渊能够收复辽东就是大功一件,此事刚成就把功臣下狱似乎有点说不过去,再则,皇太极的许诺像是画好的一个大饼,虽然看上去令人馋涎欲滴,可惜,吃不到嘴里。

现在要是把朱常渊抓了,呵呵,皇太极会乖乖的再把辽东交出来?

笑话!

殿下的朝臣也很识趣,他们的政治敏感性告诉他们,现在朱常渊已经抓不得了。

朝臣都静悄悄的不说话了,崇祯皇帝的脸一黑,变得很尴尬。

他是皇帝,代天牧狩四方之地。是神明的象征,刚刚不到一刻钟之前还亲口气急败坏的说朱常渊是乱臣贼子,要下狱治罪。

难道现在就反口说朱常渊功高盖世?

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么?

所以。他得找一位代言人,出面把他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

可惜的是。群臣似乎并不知趣,没有一个上前替君分忧,所以,整个大殿上的场面显得略微有些尴尬。

唉,如果温体仁还在,就不会这样了。

崇祯皇帝心中暗自喟叹。

“陛下!”

看看下面的人实在是无人能够领会君心,离崇祯皇帝最近,也是最了解皇帝心思的王承恩开口了。“辽东之人所报情况,其中虚实未知,况皇叔于国有大功,微臣建议,是否派人先查明真相,再做处置?”

崇祯皇帝终于松了一口气,感激的看了王承恩一眼,暗道还是朕家人最了解朕的心意,点点头,装作思索一会。道:“王承恩说的也有些道理。”

“朕虽非上古贤王,但也明辨是非,就令左都御史商周祚、东阁大学士李士淳、宗人令魏国公徐弘基。三人共同前往辽东问询,调查关宁军反叛之真相,拨乱反正,昭告天下!”

“臣,遵旨!”

乍一看,三个牛皮哄哄的大元过去辽东,特别是魏国公兼宗人令的徐弘基,这货是徐达的后裔,更是一品大元。怎么看怎么像要把辽东掀个底朝天。

可你若真的这么想,就输了。

三人虽然都是高官。可是除了左都御史商周祚有点实权之外,其余的东阁大学士李士淳充其量不过是给太子教书的。另一个徐弘基说白了就是个二世祖,不,应该说是个八世祖。

群臣自然也明白,皇帝想要稳定辽东局势,不想细细追究其中的罪责。

至于商周祚等三个当事人,更是心里跟明镜一样。

而且,怕三人无法领会君意,崇祯还单独私下里召见了魏国公徐弘基,告诉他说:“卿此番前去,时刻谨记:辽东之事,兹事体大,凡事应以大局为重,若关宁军变另有他情,切莫声张,仅告与朕知!”

说到这里,徐弘基如果还不明白皇帝的意思,魏国公的爵位上真的可以换个屁股了。

三人以魏国公徐弘基为首,即刻启程,马不停蹄的在四日后到达山海关城。

当然了,朱常渊非常热情的接待了这些人,而且在看到调查小组是这三个人而还以徐弘基为首的时候,他笑了,自然,也明白了皇帝不想将事情闹大的心理。

接下来的调查很简单。

第一,朱常渊屠杀关宁军一事皆是事实,对此,朱常渊也毫不避讳,而且亲自带着三人去瓮城之处实地查看现场。

看着瓮城一周的城墙,其下部二尺高皆被鲜血染红,现在已经变成了黑色,三人不约而同的同时打了个寒颤,看向朱常渊的眼神,也变得畏缩起来。

其次,除了朱常渊部下之外,所有的当事人都被屠杀,唯一的吴三桂还下落不明,整个问询就简单多了,所有证词都是对朱常渊有利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