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牵连甚广(1 / 2)

加入书签

一连串电话打出去,反馈回来的信息让赵一民的心如坠谷底。

查办他的指示是直接从市里传下来的。

昨天下午,从市委、市政府到市纪委、检察院、公安、工商、税务、经贸委……各职能部门几乎不分先后地接到了内容完全一致的匿名举报信。

一份份内容翔实的账本复印件后面,附着那几本存折的账号、户名、金额和存取纪录。

赵一民不清楚这些细节,但他知道,自己完了。

事情来得太突然,那本始终悬在他心头的黑账,终于变成了地雷,将他心底残存的那丝侥幸炸得粉碎。

形势发展到这个地步,没人能保他,也没人敢保他。

所有人只会落井下石,往死里踩他。

你贪了,送了,没关系,反正大家都这么干,心知肚明,闷声大发财。

但你把这些烂事记下来,又被公布于众,对不起,你越界了。

破坏规则的结果,就是墙倒众人推。

赵一民将房间里能砸的东西统统砸了个粉碎。

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打开房门时,他正躺在凌乱不堪的床上,眼神空洞地看着天花板发呆。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城关镇。

一时间,和赵一民有过交集的人,无论职务高低,人人自危。

刘素芬买了鞭炮,噼啪放了一通,家里热闹得跟过年似的。

这些热闹都与列车上的杨昆无关。

列车驶出几站地,上来几个衣着清凉的年轻女人,拿着车票找到座位上,看看对面躺着的民工装束的杨昆,鄙夷地撇撇嘴,另找空座去了。

又过了几站,乘警和列车员挨着车厢走过来,叫醒杨昆,验过他的车票,特别提醒他要注意车厢卫生。

次日凌晨,几拨上线扒活的年轻人路过,看着杨昆裤脚上溅的水泥点,直接忽略了他。

中午时分,列车停靠在了终点站。

杨昆在车站附近吃了几屉叉烧包,一碗云吞面,马不停蹄地上了汽车。

一路辗转,找到了距海边不远的一处大型电器批发市场,挑了家最大的门脸,推门走了进去。

看柜台的小妹正跟着音响细声细气地哼着:“小妹妹我坐船头,哥哥你在岸上走……”

看见一身邋遢的杨昆,差点把他当讨饭的赶出门去。

也不能怪小妹以貌取人,杨昆本来就瘦,这段时间体能训练强度大,身上不多的脂肪消耗得所剩无已,体重却没怎么增加,肌肉的轮廓显现不出来,整个人一付营养不良的样子,配合他那粘成一绺绺的发型和衣着,说他是非洲来的都有人信。

杨昆也不废话,直接把装着钱的布兜拍到了柜台上。

老板走过来,用蹩脚的普通话问他:“老板,有什么关照?”

杨昆说买进口电器。

攀谈几句之后,老板把他带到了仓库。

堆积如山的进口录像机、彩电、冰箱、空调,差点亮瞎杨昆的24k氪金狗眼。

早期的水货电器,多为来往港澳的小型船舶船员随身携带,数量不多。

经过这么些年的发展,早已形成了规模化产业链。

姓林的老板还表示,只要价格上稍微加上那么一点点,他可以提供正规的报关手续、完税证明,开具正式的销售发票。

对于杨昆来说,这无疑是个意外的小惊喜。

俩人斗鸡似的一番讨价还价后,除了留出路费外,杨昆把身上的现金全部换成了日本产的随身听。

这是他反复对比采购成本、销售收益和运输难度之后作出的选择。

录像机即将淘汰,照相机受众面太窄,电机、冰箱等大件不好携带。

随身听这种小电器价位中等、易出手、体积小,且不易引人注目。

而且眼下的时机正合适。

再有几天就要进行高考,7月的7、8、9三天里,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将要离开家,迈进大学的校门。

在手机和电脑还没有成为标配的时代,花上半个月的工资,给孩子买一款中等价位的进口随身听当作金榜题名的奖励,对于许多家长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近200台索尼、松下、爱华等品牌随身听,连外包装在内,塞满了两个大纸箱。

不愧是经济发达地区,姓林的老板售后服务意识相当到位,亲自驾驶一辆工具车,把杨昆连人带货送到了汽车站。

杨昆出发前专门打听过,邺河市有直通这里的长途卧铺大巴,每天对开一趟,专门为南下打货的生意人服务,票价虽然比火车硬卧稍贵,行驶时间也要长一些,但胜在安全、便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