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原起战事(1 / 2)
第一章中原起战事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自三皇五帝到民主共和,经历了多少朝代变迁。天下大势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华夏皇权式微,各路诸侯纷纷立国。陈国和齐国就成了中原大地上最强大的两个王国。起初齐陈两个国家各自吞噬着周边的小国,都克制着自己征服对方的野心。但多年以后,等整个中原大地,除了遥远的蛮荒之地以及纷纷附庸于大国的属国,只剩下齐陈几个大国时,齐陈两国的疆土也慢慢随着各自铁骑的碰撞,连接在了一起。打打和和,两国谁也没有绝对的实力吞并对方,谁也不想和对方拼尽全力,使那些并不安分的临国渔翁得利。渐渐的两国每隔三年五载就爆发的战争,倒象一场竞赛,竞赛的两国在边境征战一场,胜者的奖赏就是抢占到的对方的城池疆土,以及接下来的短暂安宁,但战火却远不会烧到对方腹地。
这项城就位于两国交界,本属项国的京城,被陈国攻占,项国作为齐国的盟国,流亡的项王项彦向齐王齐欢提出了助兵伐陈,以还项地的请求。齐国随即发出伐强扶弱的檄文,出兵为项国逃亡国君讨还公道。以往齐国对于两国的战争倒像是例行的程序,或者是对戍边军士的演练。而此次,齐国调派了最彪悍的青州兵,且由太子齐祎亲自都统,总领三军。这在满朝文武眼中,认定是必胜的一场征战,出兵前,兵部的几位老将军及几家王侯的青年才俊,都做好了协助太子挂帅掌印的准备,要借此建立功勋,也好向太子示好。但临出兵却是让自幼陪伴太子的无忧王齐祀执符擎旗,代太子出征,由太子居京城遥控,并负责粮草军饷的调度。不由得让老臣旧将“叹为观止”。在所有人看来,派一个有着纨绔之名的年轻王室来执掌三军,实在是太过儿戏。这无忧王齐祀自幼曾陪太子在大都为质,至他们少年时当今齐王建立齐国才和太子回朝,年少时在宫廷陪太子读书骑射,倒是没人知道他的脾性。但太子齐祎长成,参与朝政后,无忧王齐祀承袭了王位,分封了属地,却招揽些少年整日骑射歌咏,得闲就搁置了属地府衙的事情,呼朋唤友到天下各地游乐。还专好美景佳人,奇珍异事,听到哪里有好玩的、好看的,是一定要去到那里,甚至时常传出这小王爷和他国的权贵为了这些和人争强斗狠,起了冲突,几次被他的父亲平王齐咏锁在王府,还是太子去讲情才逃了责罚。这次无忧王带兵出征,几乎所有人都认定他是得了太子的眷顾,太子为尽可能的接管齐国,自然要在各处安插自己的亲信,这无忧王是太子铁实的伙伴,又有亲王名分,让他借此建功,那是必然的。但这样一个元帅,能不能带兵打赢这场战争呢?没人看好!
无忧王也深知人们的想法,或者他也正是希望所有人都这么想呢。
齐军十几万大军挥师西进。一路攻城拔寨,半月后就到了项国都城项城外围。
和陈军交战已经是第四日。此次项城之战,双方都出动了重兵。陈国有守城军士万余人,加上自陈京都驰援而来的两万禁军和紧急征调过来的边军三万,此时项城内陈军有六万多人。无忧王齐祀带着十万精锐的青州兵,以及项王散落在项城周围的万余项军,加上随军前来的三万齐国戍边军士,在兵马数量和战力上都是占着绝对的优势。而之所以陈国只派了两万禁军前来救援,也是觉得齐军虽众虽强,奈何统帅无能,以精兵阻挠,待齐军士气低落,迫于粮草供给,自然就会退兵,以少胜多保存实力。
到了项城的前三天,齐军一面叫嚣着和陈军开战,一面在项城外稳扎营盘,步步逼近。未到项城齐军虽军参谋将军诸葛青云已在项城周边部署,截断各处支援,清扫外围。按诸葛青云的谋划,齐军势大,而且做积极讨战的姿态,陈军必不肯出战,借此对项城围城,同时断其两翼:与项国临近的陈国属地有盐城、塔城,小诸葛以帅营军令命与两地相近的齐军对其发动攻击,使其无暇顾及项城战事;自陈国京都洛城发兵到项城,轻装急行需半月,齐军就是要在半月内攻下项城。
项城周边及城内,也已经有项王安排臣属、细作,引领军民破袭陈军的驿道兵站及游击哨。项王虽被陈军打败而逃,但余威尚存,自齐国京都鲁城发兵到项城以来,聚集来的游兵散勇已由起初的不足万人增加到两万多人。且项国百姓毕竟还有人念着旧主,拖家带口从项城内逃离,这项城内留下的百姓也多不肯为陈军所驱使,陈军想加固被损毁城池的计划也就进展缓慢。
入夜,齐军帅帐里,无忧王齐祀和参谋将军诸葛青云站在地图前。灯火摇曳,两人谁也没有说话,此时他们再等一个人。
帅帐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接着就听到门口卫士的甲胄声响,似是在向来人行礼:“子龙将军来了,王爷正和军师在里面等您。”
无忧王看了眼诸葛,笑了笑,回身等来人进来。诸葛青云则迎到门口,拉开帐帘。站在帐外的是一位身穿软甲的将军,正把佩剑交到卫士的手中。诸葛青云招着手,招呼他快进来。
“来来来,快进来,子龙将军辛苦了。王爷刚还和我说你会何时到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