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分工二(2 / 2)

加入书签

江总这个老好人也学会拍了?吕绮有些不习惯了。

“嗯。周总,常书记,你们二位也谈谈嘛。”

周兵赞同马光明。常文海则同意李珞的意见。

吕绮琢磨着领导们的态度。发现人家确实比自己考虑的深。难怪陶唐要把这件在她看来甚至不需要上会研究的问题正儿八经地抛出来。原来这个人选是有深意的。具体是什么,她还没想清楚。但李珞、江上云及常文海明确反对马光明。绝对不是随口一说。

“最后是老马你了,你说说看?”

“陶总,我愿意协助你具体抓这件事。”马光明干脆地回答。

“好吧,我说说我的意见。我同意韩总的意见,由马光明同志协助我抓搬迁。刚才江总批评我们领导组满天飞,是搞形式主义。这个批评是对的。但这一次与以往不同。必须确定一个领导具体管,具体抓。为什么不是我?因为工程一旦启动,是不能分身的!我不可能将精力全部放在搬迁上。明年还有很多大事要抓,可能出差会多的多……就这样定了!成立一个领导组,我当组长,马光明同志任常务副组长。公司领导,在座的部门负责人都是成员。会议结束后,总经办起草一个文件吧。”

马光明的心落在了肚子里。随即他又产生强烈的不安,是因为江上云和常文海的反对?好像不是。究竟是什么,他一下子说不清楚。看来还要向韩志勇讨教。

“马总,会后你就迅速进入角色吧。曾国藩说过,‘办大事以找替手为第一’,我看你首先要找一个替手,日常生产和搬迁,恐怕不能兼顾呢。其次,要建立一个办事机构,专抓搬迁的组织协调工作。这个机构依托现有机构好呢,还是专门成立一个新的,你考虑,尽快拿出意见上会研究。”陶唐望向沉思中的马光明,“刚才谈到的产品布局问题,这件事就交给你了。要尽快!我给你一周时间,你来组织,需要哪个领导,哪个部门参加,你来决定。相关会议,只要我在,我就参加。”

“好的。”

“其次,我们要利用今冬明春的几个月,开足马力生产,力争把对市场的影响减到最低。营销口要认真研究搞一个单子出来,市场确实变幻无方,但还是要搞一个指导性的东西,不然我们就没法子投产了。这是第一件要务。李总,这件事靠给你了。”

“好吧……”

“协议已经签订,提前排产涉及到资金问题,眼看就到年底了,花钱的地方会很多,资金只能从市里讨要了。这件事由韩总牵头,我给你一个助手,吕绮。有个关系要用一用,吕绮的弟弟吕纬同志是市委陆书记的大秘,陆书记亲自抓新城建设,我们不找他找谁?有吕纬同志牵线,会方便一些。韩总你组织相关部门先测算一个金额,至少把先期必须投入的材料费要回来。这个金额,不应少于2个亿!协议里没有明确资金到位的时间,但在会商时谈到了,市里会支持的。”

“好吧……”韩志勇望了吕绮一眼。

“资金当然是专账管理,财政资金不好花呢,审计跟着就来了。韩总你要统筹考虑这件事。”

“明白。”韩志勇点头。

“刚才说到了资金来源,市里未必有那么多钱,我们要和老朋友打交道了,东湖地产会主导新城开发,但是,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工程都交出去,今天之所以叫了基建部和建安公司来,就是要分一块蛋糕回来。另外,因停产造成的人员闲置就要着落在这儿了,邱总,这件事交给你,人事是你管,基建和建安公司也是你管,要最大限度地做好这篇文章。”

“是。”邱林答道。

“最后就是稳定和宣传了。这方面是书记的职责,下面请书记安排吧。”陶唐把会议的主持权还给了赵庆民。

“关于稳定和宣传,我看就不要在这个会议上研究了。我们下来再具体安排吧。”

“也行。”陶唐点点头,“总之要把事情跟职工家属说清楚,最大限度地取得职工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同志们,这件工作的意义我不多谈了,但考核我要说几句。这是一件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工作,我们没有犯错误的时间,工作成效要纳入明年的重点工作考核,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另外,我们要利用这次搬迁,把公司的组织机构好好研究一下,现在管辅人员比例过高,机构也过于臃肿,中层的职数也太高了些。这次戚总带队考核,我跟戚总谈到了公司机构和人员的精简,他原则同意,集团也有这方面的计划,可能会把我们公司列为试点。行不行,要等集团研究后才知道。但列为试点是有好处的,改革有个规律,先走的总是会受益更多。除了机构和人员,薪酬改革也要提升议事日程,光是人事和机构单兵突进往往会失败,要综合考量才行。这是一篇大文章,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要慎重,但不能拖了。我这里先吹吹风,班子成员,以及政研室、发规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开始研究此事,用一个月的时间,拿一个方案出来。这件事,还是交给邱总吧。其他领导也要考虑,但目前暂时还不要向下吹风。好,如果没有意见,今天的会议就到这儿,马总留一下,散会。”

与会领导没想到陶唐抛出这么一个大题目出来。联想到会议开始赵庆民和陶唐就集团考察的发言,都晓得陶唐要对中层下手了。(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