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瀛洲小学下(2 / 2)

加入书签

薜青青道:“走吧,一起回家吧,你家不是也在明城公寓吗?”

两个人刚要走出校门,只见门外王福秋一脸的笑意,过来接儿子放学,“薜老师,你好你好,辛苦你了。”

薜青青却非常的不高兴,冷着一张脸,道:“王可平爸爸,你怎么来了?不是过学生们要自己回家嘛。”

“薜老师,我们家可平刚刚来到明国,路也不熟,我怕他找不到家。”

薜青青道:“王可平爸爸,咱们学校有不成文的规定,父母不能来接孩子,也不是幼儿园孩子了,还能走丢吗?”

“是是,是老师,明天我就不来了。”王福秋陪着笑道,他四下打量了一下,果然这些孩子们都是自己排着整齐的队伍回家,除了老师们,就只有自己一个家长在孩子堆里走,却实不太好看。

“不是不能来,明国和华夏的教育方式不同,咱们都是为了孩子好嘛。”

“是是,您的是”

瀛洲岛东都最偏远的国民居住地,山岭村,这座原来拥有500多原住民的村落,在峰时期曾经居住过数千人口。勤劳的明国人在这里建了房舍,建了寺院,建了皇宫。

后来曾一度被外国人侵占,岛上的明国人在抵抗外来海盗和外国漂流者战争中,大部分被残杀,曾经的皇宫和寺院都在战火中被毁,居民们也都只能住窝棚为生。在朱威来到岛上的时候,岛上仅剩五百多名子民和二百多善良的海外漂流者。

现在的山岭村只剩下了十几个人,曾经的原住民们都分到了位于西治和东安的土地,或是东都的楼房。他们也都有了自己的产业,种植作物、饲养牲畜、承包渔场、或是开起家庭农场,一些有手艺的开起了店面,卖明国的特色菜肴和其它工艺品如汉服等等,几乎都发了大财。

只有剩下的这十几个人有五六个老人,还有九名殿中省骋来的务工菲佣,来照顾福王殿下的。

山上的老人和菲佣们的生活也在改变,以前战战兢兢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有时候会去垂钓、有时候会泼墨写字,更多的时候,则是在朱君鸿的大厅里看电视,朱威一直都没有忘了山岭村,因为福王不愿意搬走到新家,所以这地方正式成为东都的唯一一个村庄建制,还为老人们拉了电线、装了网线,其它设施像有线电视、自来水等一应俱全。

目前岛上的电视经过技术处理,国民只能收到到本土的电视台,一共五个。不过老人们他们大多数的时候是每天看u盘,里面都是从华夏拷来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历史戏,老人们看了一遍又一遍,特别喜欢,有时候也会看看新闻,了解一下明国政府的动向。

这天,几辆汽车在山脚下停了下来,接着从上面走下几个人,徒步向上山走来,

几个老人吵得正欢,有要看三国的,还有要看西游的,老头子们正吵着不可开交的时候,门被敲了两下,一个菲佣打开了门,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老头子们的面前。

来人刚露出尊容,老人们就认出此人是老宫人夏侯安,夏侯安侍候了大长老、福王朱君鸿半辈子,现在开始服侍朱威,他是一代大儒,在明国原住民之中威望极高,这种国宝级的人物,朱威不能让他闲着,朱威一心想恢复正统身份让自己变得更加名正言顺,因此,他将夏侯安封为大明帝国礼部高级幕僚,参与恢复包括五礼、郊祀礼、释奠礼等在内的明国礼仪,并且获财政拨款1000万金元,恢复明国大驾卤簿。深得朱威的器重。

朱威怕他身体不好,因此还赠送他一瓶带有天地树果实的瀛洲玉液酒。

夏侯安自从喝了这酒,如同再次年轻了十岁,所以即使爬这数百层的石阶,气也不喘。

夏侯安一上来,老人们就纷纷跟他打招呼,大家热情的攀谈了一会,随后夏侯安问道:“福王殿下呢?”

“福王又去山里采药去了”

“哎,难得我回来一趟,他却不在。”

一个老人道:“夏侯兄弟,你这次回来是做什么啊?晚上别走了,咱们好好的饮几杯酒,叙一下。我这有咱们瀛洲产的那个叫什么葡萄酒,哎,这个酒好,劲,我这一辈子没喝过酒的,就爱喝这酒。”

夏侯安笑道:“今天可不行,我还得回去有正事儿呢,这些人是来丈量土地。”

“丈量什么土地啊?”

夏侯安道:“你们有福了,天子了,你们的房子年久失修,危房危险,他要重新规划山岭村,给你们重新盖房子。”

确实,朱威一直要改变明国的面貌,最影响明国市容的就是老房子,除了朱君鸿的家,其余全都是窝棚,因为老朱君鸿坚持不肯搬,朱威决定把山岭村扒掉,修成一个传统民族村,全部盖上飞檐斗拱的唐代园林型建筑,在山上建个依地形而建包括瀑布在内的江南园林,未来打造成明国的著名旅游景。

“这可是好事啊,我家那个破窝棚都住了好几十年了,儿子非得要我搬走,我哪也不爱去,就这里住着舒服。”

夏侯安安排好建筑公司的人丈量土地,自己则返回东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