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漂亮的女秘书(1 / 2)
不一会,正在那里开会的抓工业的副市长出来接受了他的采访。【26nbsp;】可他没想到,这位副市长没有给他介绍他们市里的经济发展情况,而是谈了他要辞职下海的想法,还把他刚递交上去的辞职报告背给他听。他马上意识到这是一篇好新闻,便飞快地作着记录。
第二天一回去,他就凭龙飞凤舞的速记内容写了一篇新闻,交给编辑部茅主任。
茅主任看了,觉得是篇好稿,马上拿给高副总编看。高副总编一看,很重视,亲自配写了一篇《为辞官下海者鼓掌》的短评,第二天就在报纸的头版头条发了出来。
过了几天,上广早新闻和《报刊文摘》就相继摘播和转载了这篇新闻。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想到就是这样一篇小小的新闻,竟然在当地引起了轩然**。
在那个市里,四套班子里对那个副市长有意见的人,抓住他的几句话大动干戈,口诛笔伐。还以集体的名义写了一篇文章,批驳他“我不想吃闲饭,不想让人民养起来,我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余热,出去干点实事”等观点,刊登在省报的三版上。
背景是那个副市长因官场倾轧而要被整下台,内定为市人大副主任。人大的人就说,我们为人民办事,就是吃闲饭?而他想出去私人赚钱,倒是干实事?
因为这个时候,那个副市长还没有正式下海离开市里,所以他被搞得狼狈不堪,四面楚歌。这些情况,身在上海的李锦轩当然毫无所知。他第二次去,经委的人就对他冷冷的,一个也不理睬他了。
他感到奇怪,问一个姓王的秘书:“你们这是怎么啦?”
王秘书把门一关,神秘兮兮地说:“你不知道?”
他一脸的茫然:“知道什么?”
王秘书说:“你那篇文章闯了大祸啦,李副市长被你弄得好尴尬,正准备打你们两家报社的官司呢。”
李锦轩吓了一跳。
然后压低声说:“你真有这个胆量,就索性来个系列报道,写几篇一个前途无量的副市长为什么要辞职下海的深度报道,肯定能引起轰动。”
可当地一家报社的一个记者好心地劝他:“你如果想活得安全,或者要在这里有所发展的话,还是慎谨些好。”
他想想也是,自己是个什么东西?要搅进这种权力斗争的旋涡里去。搅进去,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便作罢了。
可在报社里,他这篇新闻稿被评为当月的好新闻一等奖,获得了三百元资金。他在报社内部一鸣惊人,更加受到了领导的重视。
这天,总编亲自招他谈话,让他去那个市里搞个记者站,主要任务是负责报纸发行和拉广告。他正好觉得在报社里太压抑,太孤独,就跃跃欲试地同意了。
他知道,白手起家搞记者站,必须借助当地人的力量,否则是很给的。于是,他就到那里找了一家规模较大的广告公司作为基地和后盾,合作开展活动。他与那个公司的年轻老总一拍即合,然后就大张旗鼓地招聘人员,轰轰烈烈地开始了记者站的成立筹建活动。
他们精心策划,在几十名应聘者中录用了十多名年轻有为的工作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就把他们赶下去,奔波公关,造声势,拉赞助。
经过几个星期的艰苦努力,这天,记者站成立大会在当地最高档的海天大酒店的会议室里如期举行。
李锦轩亲自去请女市长参加活动,这是他有生以来接触到的最高级官员。那天女市长正在开会,他把名片递进去,不一会,女市长就从会上出来,热情地接待他接受了他的专访。
报社总编也亲自开车前来参加会议。活动搞得热烈而隆重,有关部门和祝贺单位都派人来参加会议。
会上,报社总编和市政府的一个副秘书长分别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午吃饭时整整坐了十八桌,准备的礼物发掉了三百多份。
会后,报纸上刊登了记者站隆重成立的新闻和祝贺成立单位的名单及公告,赫然印着“记者站站长李锦轩”的大字。这是他有生以来最辉煌的时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