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小明王立大宋(1 / 2)
砀山,以开凿纹石而闻名于世,此处,自古以来就是着名的石场。在砀山东,有一条夹河,河水清澈见底,潺潺而过。
一员高大魁梧的猛将,骑着高头大马,矗立在河岸旁,一直在向远方张望着。
在他的身后,是几千士兵,人人头系红巾,衣着鲜亮,他们排列成整齐的队伍,一杆帅旗,在冷风中猎猎作响。
已经十一月了,天气变得寒冷,但是,这仍然掩饰不住他们内心的火热。
自从起事以来,刘福通经历了风风雨雨,终于盼到了这一天,他的内心,在不住地感叹着。
自从至正十一年五月起兵,已经过去两年多了,教主韩山童不幸被捕,没有看到今天的这个局面。
起义之后,义军一路势如破竹,兵马像滚雪球似得越来越大,天下响应者更多,四处兵起,眼看鞑子就要顶不住了,却出来了李思齐和察罕帖木儿两人,再加上鞑子宰相脱脱将芝麻李杀害,起义在一瞬间,坠入低谷。
不甘心,刘福通怎么也不甘心,还好,天不负人,让自己终于等到了机会,泰州盐场的张士诚也起事了,而且,在高邮府,将元朝由太师脱脱亲自率领的百万大军,打了个溃不成军,这一仗,沉重打击了鞑子的根击,四周的义军,顿时又开始星火燎原。
刘福通也率领着红巾军,漂亮地打了几个仗,收复了几处战略要地,尤其是收复了毫州。
看着四周的局势一片大好,刘福通终于按捺不住,认为自己等待的机会终于来到了,该是建立汉人政权的时候了!
所有的红巾军,都应该听从一个统一的号令,这个号令,只能发自白莲教的新教主,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之口!
必须明确这个口令,刘福通深知,眼下虽然几处红巾军响应,但是,想要彻底推翻鞑子的统治,一个统一的政权是必须要确立的,其他的红巾军,郭子兴,朱元璋,徐寿辉等人,必须遵从韩教主之命。
而今天局面的开创,让刘福通更是喜出望外,如今,完全可以建立起一个政权,拥戴韩林儿为皇上,正式地封百官,统一战线,将其他处的红巾军,拉拢在一起。
现在,他就正在等待着韩林儿和韩林儿的母亲杨氏从武安而来。
终于,远远地,看到了夹河上有一条小船漂流而来,站在船头的瘦削男子,正在眺望着岸边的将士。
“是教主来了!”刘福通大喜,上前几步,迎了上去。
船靠了岸,韩林儿扶着自己的母亲,一起走上了岸边。
“属下恭迎教主前来。”刘福通就势要下跪。
“刘将军请起。”韩林儿说道,“此番能够立国,刘将军攻不可没,这礼就免了吧。”
刘福通打量着韩林儿,仿佛就看到了当年的韩山童,当时,他是韩教主的忠心信徒,跟着韩教主,传播白莲教,进而发动群众,准备起义,没想到,却被鞑子提前识破,韩教主被杀,韩林儿和他母亲两人逃到了武安,一晃间,两年过去了,如今,自己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迎回了韩林儿,辅佐他登基为王,这个时刻,在梦里出现很久了。
只是,和韩山童比起来,韩林儿显得有些稚嫩,将治国的担子交付给他,不知他能否挑起这个重担?总之,自己一定会尽心辅佐的。
“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作马牛。壮士饮尽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头。金鼓齐鸣万众吼,不破黄龙誓不休!”
在这个时候,几千红巾军一起唱起了嘹亮的军歌,歌声划破了整个苍穹,刺入了鞑子的要害。
韩林儿扶着杨氏,坐入早已准备在一旁的马车,向毫州走去。
在毫州城外,杜遵道、盛文郁、罗文素、刘六等人,已经提前摆好了仪式迎接,他们都将是这个政权中的重要人物。
“母亲,孩儿就要登基为皇上了。”在马车中,韩林儿控制不住自己的喜悦,和杨氏说道。
“是啊,要是你父亲在,那该多好啊!”杨氏想起自己的丈夫,再看看眼前的儿子,说道:“林儿,当了皇上之后,一定要勤政爱民,同时,注意把握权力,凡事,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力来,你的对手,不仅仅是蒙古鞑子。”
和丈夫比起来,自己的这个儿子,姓格中多了些柔弱,并不是当皇上的料,不过,杨氏仍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一个推翻蒙古鞑子,恢复汉人河山的好皇帝。
“母亲说的,可否指刘将军?”韩林儿悄悄问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