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援兵在行动(1 / 2)
黄巢大军走后的日子,当真是心头大石终于去,新春又添好气象。长安城中的人们的喜乐是显而易见的。
眼下年关将近,人们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是在吉王李保的守卫下,长安在黄巢贼寇五十万大军的压力下稳如泰山,这种定力和实力绝非是靠运气得来的。
山南西道的首府兴元城内也是一片喜气,西逃的大唐皇帝暂时在此落下了脚。山南西道节度使张清平热情款待皇帝和田令孜。
在兴元皇帝慢慢得知了李保守城的功绩,皇帝十分高兴,田令孜对此却是颇有微词,李保能够如此出色的挫败黄巢,可见自己临走时安排的那些饭桶肯定是失败了。
不过他们如今在张清平的手底下,他也不敢太过放肆。眼下大唐的国祚和国运都还健在,这一切都是吉王李保的功劳。
张清平最近比较忙,他每日做的最多的还是打探长安城中的消息,但是他远在山南,也得不到太过具体的消息。不过他对李保甚是放心,毕竟李保的见识可比这世上任何一个人都要高明。
况且他对自家的性名最为看重,肯定不会逞一时之勇,而去玩命的。况且,他也早就做好了准备。
渭州自从建立以来全力生产的就是火炮和火药这两3,种,他让张承恩专门囤积这个武器仿似就是为了这次的长安守卫战。
战果是显赫的,吉王李保一战而名闻天下,同时他的名字成了大唐最为耀眼的存在,而曾经显赫无比的“落雕侍御”高骈恰恰成了最鲜明的对照。这个拥兵自重的军阀成了天下人的笑柄。
同样被嘲笑的还有落榜书生“黄巢”,这厮久攻长安不下,还居然兴起了当皇帝的瘾,在心腹谋士尚让、赵璋、孟楷、黄邺、林言等将领的拥趸下,黄巢于广明元年腊月二十八在洛阳称帝。
据说因为太过匆忙,洛阳内没有多少黄绸,农民军只得以红绸代替,缺乏礼器农民军只得以大鼓代替。黄巢称帝,建国大齐,改元金统。
为了酬谢尚让等人的拥立之功,册封尚让为太尉兼中书令,赵璋为侍中,孟楷等人为大将军,黄巢的弟弟黄邺、黄揆、黄存等也封了王爵,外甥林言同州节度使。
这次黄巢不光大封手下的老兄弟,就连投降他的唐朝官吏也一起加封,不过这个加封只是虚职,没有俸禄可拿。
大齐皇帝黄巢还等着他的臣子供奉给他吃食呢,于是一早投降黄巢的王处存等人被大齐皇帝勒索的快成了穷鬼,但也敢怒不敢言。
同时从长安中逃出的大唐高官团们,仿似集体出游一般,悠悠哉哉的追到了兴元。是以一众大唐君臣齐聚兴元府中,不胜唏嘘。
既然皇帝和高官们都在,那就按照正常程序走了,于是该上的早朝还得继续,皇帝李儇逃难了大半个月,吃的不好,睡的更不香。好不容易安心了几天,这些朝臣们又来吵闹。
所以撅着嘴的大唐皇帝坐在高座上,面对着满堂的文武,心中满是怨气,不过此时最重要的乃是给长安城中的吉王及有功将士议功发赏钱。
毕竟这是大唐的惯例了,军汉们以往都是出发之前就得拿到开拔费的,如今皇帝走得急,身上没带钱,国库还在长安城中。
所以这次的封赏,具体怎么赏,就得看吉王高兴不高兴了。田令孜一想到国库中那么多的财赋,他就恨得牙痒痒,不过这也没办法谁叫他自己胆子小呢。
大理寺卿徐安文一再上奏,言吉王之功可比补天,须得好好封赏才能酬谢他的大功。皇帝对此并无异议,倒是很多大臣很是警觉,觉得吉王可以多给钱帛,但是不宜太多封赏。毕竟祖制在哪里放着呢。
倒是张清平很是无所谓,这个时候,就算是让李保当皇太弟他都不会在意的,这个大唐的皇位对他而言还不如一文钱来的有价值。
张清平记得李保有一次喝多了酒,两人意兴豪发,李保当时就言:“这个狗屁皇位有什么好,要权没权要人没人的,还不如我的闲散王爷得劲呢。男儿大丈夫要做就做全天下的皇帝,这小小的长安王有什么用?”
从那时起,张清平就把李保的话记在心底,打算陪着李保一起打拼,想同他一起打下个大大的天下来,成为那个于最伟大的王者相匹配的男人,这才不枉男儿一世。
所以他不再理会兴元小朝廷的是是非非,只要这帮人在他的地盘里老老实实不搞小动作,不妨碍他去长安救人就行了。
如今他就任山南西道节度使以来,每日要做的就是如何把山南西道境内的兵力整训起来。虽然山南西道十分广大,但这里丘陵密布,耕地稀少,民力维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