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进京述职(1)(2 / 2)
齐天翔等几个国内不同领域的经济和法学领域的专家被请到中央党校授课,却不是集中一起出现在课堂上,而是有课程安排的,与党校理论学习交叉在一起进行。只是有课程时间安排,有授课人员名单,使得大家知道什么时候听什么课,又是谁来讲述,以及内容和主题。很多时候也还是有讲义和讲稿的,对于高级班的这些学员来说,看到讲师的讲稿不容易,可课程表却是人手一份提供给大家的。
齐天翔也是有讲义的,与其他专家的讲义简略,讲课繁复不同,齐天翔的讲义却是极尽详细,而在讲课中有目的的取舍,一堂专业课的时间只能尽可能兼顾重点,可依据和案例分析,却是丝毫也不粗略,都体现在讲义中,提供给有兴趣进一步了解的学员们研读。
正是由于齐天翔的讲义详细到了一本书的规模,而只是一节内容的讲述,因此齐天翔的授课往往是精彩纷呈,跳跃性强,而且案例分析新颖到位,每一堂课都有不同,引起了很好的反响,获得极高的好评,也得到了党校领导的重视。
郑明就是在随同校领导旁听齐天翔讲课,并认真地研读了齐天翔的讲义和教案时,对齐天翔的学识和知识修养,有了很深的认识,并对他这个人产生兴趣和好感的。产生了兴趣之后,郑明有目的地通读了齐天翔陆续发表的著作,并对散落在报刊上齐天翔发表的文章进行了有目的地寻找reads;。专业著作的缜密,报刊文章的洋洋洒洒,全方位展示了齐天翔的学识和爱好,以及对事物的认识角度和观点,从而对齐天翔这个人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有了深入的了解,也就有了初步的接触,几次的交往下来,彼此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也就成为了同事和文友,即使讲学结束之后也还有着频繁的交往。如果没有之后齐天翔以行政法学院副院长的身份进入党校中青年干部班学习,两人的友谊也还是会像一对忘年交的老友一样持续着,面对面交流一些问题,电话里沟通想法,仅此而已。
齐天翔作为后备干部进入了党校学习,而恰恰哪一期中青班由郑明担任辅导老师,党校的同事成为了师生,也成就了一段佳话。郑明认可了齐天翔这个学生,而这个学生的称谓也成为了齐天翔专有的标签,以至于郑明挂职河海省委担任专职副书记时,河海省曾经在党校听郑明讲课的人不少,可能够直呼郑明为老师的,也只有齐天翔等少数几个人。
得益于郑明副书记的身份,齐天翔能够在河海官场如鱼得水,并快速上升,这是很多人一致的观点。齐天翔除了有前任省长的老岳父之外,还有一个欣赏和帮助他的贵人郑明,这才能够两年三级跳,从省纪委政研室主任,顺利成为省纪委书记,进而晋级省委常委,跨入省部级行列,而且在最后晋级省长的竞争中,也离不开已经是党校副校长的协助和支持。这就是关系网的能量所在,齐天翔有了郑明的助力,是他的幸运,更是官场政治的具体体现了。
对于这些议论和传闻,郑明和齐天翔都听到了不少,也心知肚明,可却是谁也没有挑破,更没有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认真的交流。因为两个人都明白,尽管传闻有夸大其词的地方,可也并不是无中生有的空穴来风。在齐天翔的晋级和跨越中,郑明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且还是关键节点的关键作用,虽然不像传闻中那么大,可却是助力很大,对事情成败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郑明对这些不愿提起,可也不愿否认,不愿提起是担心造成齐天翔的心理压力,以及对形象产生负面的影响。不否认是不愿这种归因于关系网的议论,最终归因都是利益勾结和输送,郑明认为自己坦坦荡荡地举荐干部,出于公心,坦荡无私,完全没有必要避讳,这也是大公无私的表现。
齐天翔是不可多得的年轻干部,有热情有担当,还有着广博的知识积累和学识修养,更重要的还是他理想的远大和信念的坚定,这是党的事业最为珍贵的素养,能够将这样甘愿为党和国家尽心竭力奉献才智的人才,推荐到更为重要的岗位,为更多的人谋福祉,这是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职责,也是必须做的事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