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开始(1 / 2)

加入书签

两个人休息完,恢复了体力,宁晖翻出了自己早年无聊藏在这山洞里的夜明珠,两个人举着往山洞的深处走去,这山洞还有另外一个洞口,在两座山的中间,从那里下山,很少引起人的注意。

围攻宁晖完成的实在太简单了,这些江湖人士又不是傻子,知道这样的任务简单的完成,必定会让晋王疑心,但是那山崖一眼看不到底,只看得到下面黑黝黝的一片,山壁又极为陡峭,若是只有那么两三个人,功劳是自己的,说不定还能有心去下去看看,现在是几百人共分功劳,就谁也不愿意冒这个险了。

回了那院子,众人竟不约而同的把刚才的争斗往灿烈方面说,甚至有几个身上没有受伤的,还特意给自己做了个小的伤口。

那么多人围攻一个宁晖,晋王是完全有把握的,现在知道宁晖已死,也不再纠结,只关注着韶华帝这边的事情。皇后娘娘那里迟迟没有动静,他又不愿意直接背上一个逼宫的罪名,所以还得想些办法,让韶华帝神不知鬼不觉的去了才是。

......

宁晖去了西山,只带了一个随从,本来一日就可以办完的事情,却是去了三日都不见回来,娴王府和皇宫都很着急,派了好多的人去寻找,却是没有任何的踪迹,只在一处断崖那里发现了打斗过的痕迹,看样子像是好多人围攻几个人,那被围攻的人掉落了悬崖。

这样的消息,在宁晖失踪第四日传遍了整个盛京,人人都觉得是天妒英才,他们大宁国最最年轻的将军。最可靠的将士,竟被人围而攻之,掉下了悬崖。

娴王妃初听到这个消息,就晕倒了过去,东方晴是知道真相的,宁晖在失踪的第二日就让身边的人悄悄的给她递了消息,但是为了防止万一。不敢对娴王妃说明。

只在娴王妃的床前一直强调宁晖只是失踪了。并没有死,可是娴王妃却觉得东方晴这是伤心太过的缘故,心中更加的难受。

柳素颜、李天香这些平日里和东方晴交好的。也派了身边的嬷嬷过来问消息,这本是宁晖的计划,现在东方晴看着众人为了宁晖担心,心中又觉得过意不去。又不能明说,最后只得装病躲进了锦绣堂。不管是谁来了都不见。

因着众人都想着宁晖失踪了,东方晴和宁晖这一对小夫妻向来关系亲密,东方晴现在又怀着身孕,就算是病了也是正常。所以也没有人多想。

韶华帝这里的戏份多的更是足,不但因为宁晖失踪了下旨要将西山一带掘地三尺,更是顺势病倒了。

韶华帝病反反复复的。这几天本来就有些起色了,现在伤心加上气愤竟然比先前的病更重了。躺在床上没有精神,所有的御医都换了个遍儿,却没有查出是什么病,只说是忧思过度,又加上急怒攻心。

其实宁晖现在就藏在韶华帝龙床后的密道里,和他一起的,除了清风、二十二郎几个人还有一个长相几乎和韶华帝一模一样的人,现在韶华帝病着,形容憔悴,样子有所变化也是有的,这个假冒之人的样子偏瘦,倒是更像是病倒了的样子。

宁晖已经让人探查出了晋王最近的动静,知道晋王已经开始联合朝臣,并组织了兵马。

这兵马不是别人,正是宁晖的老熟人闵厉,宁晖在攻打匈奴的时候和闵厉有过接触,觉得这个人和别的老将军没有什么区别。样子虽然看着憨厚,但是心中却是有数,宁晖因带的兵马多,又有二皇子随军,所以和闵厉并没有发生什么矛盾,倒是闵厉,待客热情,很像是有意要交好的样子。宁晖没有看出闵厉有什么不同,所以当得知闵厉正是晋王所依靠的将士的时候,才有些惊讶。

闵厉是镇守边关的将军,以前西北总是有匈奴时不时的来犯,所以闵厉那个位置就显得极为重要了,不是有皇上召见,闵厉根本不得擅离西北,但是匈奴被宁晖一举攻破,并抓了他们的最有能力的主将,往后退了几百里,至少十年喘不过气来,闵厉就有了喘息的机会。

春节的时候特意求了旨意,想要回京省亲,闵厉在西北边关待了几十年,从一个哨所的百夫长开始干起,一直做到了总兵的位置,虽然这些年来都没有将匈奴收拾的听话了,但是也抱住了大宁国不被匈奴所侵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韶华帝自然是同意了,指示没有想到闵厉回来却是另外有目的。

闵厉在军中那么多年,部下同僚虽然不及娴王府,却也不少,他从甘肃开始出发,一开始只带了五百亲兵,到后来竟然越来越多,到了盛京附近的时候,已经纠结了五千之多。

其实晋王也不打算用闵厉这一支兵的,要闵厉来不过是备用的方式,在晋王的计划里,他利用皇后的手杀了韶华帝,因韶华帝没有立太子,这皇位就成了一个未知数,韶华帝的儿子们有机会,他作为弟弟也是有机会的,那些都是些乳臭未干的孩子,最后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

古来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而没有传给儿子的皇帝也不是没有。现在朝中百官,有一半以上的都被自己派出去的江湖之人控制了家眷。除了几个特别位高权重,家里有重兵把手的。比如东方德之流。

自己发了江湖令,招了那么多到江湖人来,可不是只让他们对付宁晖的,现在宁晖的事情解决了,他们都是一身的好功夫,就应该物尽其用才是。

晋王的计划很好,在闵厉特意加慢行程,好集结人马的时候,已经算准了要在近期除去宁晖和韶华帝,其实他手中有那个从南疆逃出来的巫医,觉得想要什么时候动手都是看自己的意思的事情,就算是韶华帝没有怀疑他。他也觉得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再晚了说不定韶华帝就立了储君了,总要找个理由开始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