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八章 人影闪过(1 / 2)
向东弯还是向西拐,王大海处在两难境地。刘春花的父亲是未来药店的老板,应该尊重他的意见,向东弯比较合适。然而刘春花的母亲是家中的老板,是管理未来药店老板的老板,如果不以她的意志为转移,一旦反悔,收回投资,开药店的事就要泡汤,前功尽弃,一无所获,白白忙活一场。
难道找不到一个两全其美的良策,王大海灵机一动,对刘春花的父母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必须在看过以后,评价一下,再做出决定。”
“我是一切行动听指挥,小王,现在你说话算数。”刘春花的父亲说。
“小王,不需要调查,我心中有数,闹市里小药店开不起,高房租会把店面压垮。”刘春花的母亲坚持自己的观点,理直气壮地对王大海分析道。
“房租虽然高,但是人气旺,可以兼营一些保健器材。一个女人家,头发长见识短,懂得什么?”刘春花的父亲不服气地插话说。在他的潜意识里,瞧不起长头发的人,从心里不接受或是排斥女人的意见。
“男人光头有见识,生意还没有做,就想着花花肠子,到时一门不门。”刘春花的母亲立即反驳道,并用双手不停地捶打刘春花父亲的肩胛。
刘春花母亲很生气刘春花父亲说的后面一句话,明显是对女人的一种不尊重。在过去,女人一般不会受到教育,也不常常出门户,所以大多见识短浅,现在都是什么时代了,还说出“头发长见识短”这个词语,虽然是一种旧有文化积淀出的词语,沿用到今天。但绝不能在刘家继续出现,是对女人的一种蔑视。所以刘春花的母亲文攻武斗,双管齐下。
“开店不就图个赚钱。如果在小区里开药店,成天待在店里守株待兔,想赚回本钱,要到猴年马月。”刘春花的父亲双手做抱头状,委曲地申诉。
“虽然不能赚大钱,但天天有进账,图个安稳。适合春花在那里长期干。”刘春花的母亲思前想后,态度坚决地说。
刘春花的父母都是得理不饶人,目前刘春花母亲占上风,显示出一言九鼎的威风。然而刘春花父亲虽然口不敢言,但没有心悦诚服,自己的意见仍然憋在胸中。俩人之间意见分歧较大,各执一词,相持不下,一时很难统一起来。
总之,在闹市与小区里开药店,各有优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立场或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看法。王大海左右为难,原来想先进行调查,利用这段时间缓和刘春花父母之间意见的对立,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也好拉近俩人意见的距离,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形成共识,然而此路不通。
“我们都不要再争论下去,想法都是好的,但是最终还是要看江海医药公司的意见,毕竟在滨江是开办他们的分公司,目前不能仅局限于两个地点,争取多看几个地方,好让他们有一个选择的余地。”王大海站在熙熙攘攘的人行道上,摇着双手,对刘春花的父母说。
“小王讲得对,还可以到车站、码头看一看。”刘春花的父亲看到王大海没有听从老伴的意见,暗自高兴,也算是自己坚持在人民路闹市区开店的意见羸了,得意洋洋地附和着。
“多看一看,我没有意见,那就抓紧时间,赶快去转一转。”刘春花的母亲说着话,就调头向南去,前方再过两个街口,就是滨江大道,站在滨江大道上,向东眺望,不远处就能看到大轮码头高大的候船室。
要到几个地方去看一看,王大海只好回到德豪公司,将吉普车开过来,带着刘春花的父母,利用半天时间,绕着滨江城转两圈,先要找房屋中介,寻找到有用的信息,再找到愿意出租门面的地址,里里外外地仔细察看,不是嫌租金贵,就是门面的市口不好,没有一处中中意的门面,最后还是刘春花的母亲,坚持在她看中的小区沿街店铺中,挑选一家卖早点的门面房,以略加点租金的方式,拿下这家门面房。然而报到江海公司,还少两家备选门面,怎么办?王大海摘录两家出租门面的信息,一处是最繁华地段,人气旺,显然卖药不适合。另一家坐落偏远的城郊结合部,房租便宜,街道上车水马龙,然而在此人行道上停留的人却很少,更没有几个人能买药,门可罗雀。
毋庸置疑,最后定下来的店面,还是在小区临街,将早点铺谈下来,达上刘春花母亲的意愿。事后,刘春花父亲一算成本账,也哑口无言,不再说“头发长见识短”之类的话。王鹏带领江海医药公司人员,协助刘春花父亲,到工商局办理好营业执照,因为是开办分公司的药店,其他手续顺水推舟,没有多少阻碍地办妥。
吴兵安排两名木瓦工,准备给门面装修帮忙。他走进门面,看着天花顶棚,皱着眉头,对王大海说:“这顶棚怎么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