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暖瓶风波(1 / 2)
北京紫禁城乾清宫,“上菜!”“喏!”随着太监们的通传声,一群穿着普通太监服饰的人端着盘子鱼贯而入,将一个个装了菜肴的盘子放好在了桌上。
和旧世界轰炸于荧幕之上的各种清宫辫子戏不同,满清的猴子王们为了享受“满汉全席”特地在紫禁城里建立了御膳房,但是在武朝初年皇帝基本上都是吃从光禄寺做出来的饭菜,不过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皇帝渐渐开始不怎么爱吃光禄寺了,原因倒也没有什么其他,无非是两个字——难吃。
万历朝谢肇淛曾经说:“今大官进御饮食之属;皆无珍错殊味;不过鱼肉牲牢;以燔炙酿厚为胜耳。”意思是说,如今光禄寺做给皇上吃的“御膳”,也没什么山珍海味的稀奇东西,不过是大鱼大肉,然后猛烧猛煮猛加调料罢了。按照这种方法做出来的玩意,不就是传说中的食堂菜么?搁到现在,让你天天吃食堂,你也会觉得天都要黑下来了,时不常的也要跑到外面去打打牙祭不是?更何况光禄寺的食堂菜难吃可不仅只有皇上一个人有感受,在民间,也流传着光禄寺做饭难吃的传说,《万历野获编》中记载了当时北京城流行的谚语“京城四大不靠谱”: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其中“光禄寺茶汤”就光荣上榜,可见光禄寺饭菜的难吃程度,在整个京城都出了名。在这样的多重折磨之下,皇帝开始把眼光投向有可能吃到好东西的地方——司礼监。
没错,就是司礼监,这一听司礼监和东厂的公公们怎么就跑去做菜了?当然不是这群东厂公公们亲自下厨露一手,真正负责操办御膳的,是太监们手下的家厨。这些大太监们手握重权,口袋里有充足的银子,但是却没了把家财留给子孙的门路,因此就把大把的银子用在了满足口腹之欲的追求上。所以,无论是哪一朝的太监都醉心于美食,所谓“凡攒坐饮食之际……共食求饱,咤食啮骨……罗列果品,饮茶久坐,或至求精争胜”,他们口味刁钻,可不是平常厨子能满足的。
正因为此,太监们承办的御膳,就比较符合皇上的心意。于是这些亲信太监就包办了皇上的饭菜。在嘉靖年间,一般是司礼监的人管做菜,到万历后期,司礼监都没人了,于是万历皇帝的御膳就由乾清宫管事的太监们做。
这样的习惯渐渐流传下来,一直到现在,负责天启皇帝饮食的重要责任就落在了乾清宫管事的太监们身上。此刻这些太监们一个个伸头探脑地望着大门口,都在等待着皇帝本人的出现——不过大家都知道他及时出现的可能性不高,皇上喜好木工这事情就连宫外的百姓都知道,更别提这些天天能见到皇帝的太监们了。天启皇帝钟情于木工非常深厚以至于经常会废寝忘食,从而忽略自己吃饭这么重要的事情。
过了又小半个时辰,朱由校的身影这才在一大群望眼欲穿的小太监们的目光中出现,他身披着一件皮裘,头上戴着一顶普通的帽子,但是从皮裘底下露出来的衣角能够看出他身上穿着的只是一件做工普通的衣服,当朱由校从他们身边路过的时候带来的淡淡木头香味就能猜出这位木匠皇帝肯定是去做木匠活去了。
虽然说现在已经是春季了,但是温度并没有太大的提升,因此桌上的饭菜已经都凉透了,朱由校在太监的服侍下将皮裘脱下,拍了拍身上还沾着的木屑,一屁股坐下去,然后看了看桌上的菜肴。尽管他是天下第一人,但是作为武朝皇帝,他的饭菜种类也没有太多的选择,五个八宝馒头,三个芝麻烧饼,一碗鸡蛋面,一碗水晶饭,而肉食则是一碟烧天鹅,一碟清蒸肉,这两碟还好点,一碗荔枝猪脚和一碗白煮肉上面已经因为冷下来而凝结了一层白色的猪油。他皱着眉头问道,“这些菜肴放了多久了?”
“回皇上,这是之前准备的,您不是忙没过来嘛,”一旁等候的魏忠贤连忙说道,“要不奴婢们这就先把这些菜撤下去热一热再上来?”
朱由校有些懊恼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可是朕有些饿……”说完就拿起了一个馒头啃了一口,但是由于太干了,感觉有些不大好下咽。
魏忠贤连忙朝着身边的小太监摆了摆手道,“还不赶快把饭菜都蒸热一下!”一边说着一边心里在责怪这些个小太监未免也太没眼力价了。
这时旁边忽然有人递上来一个汤碗,朱由校和魏忠贤都是一愣,仔细一看原来是王体乾,和桌上摆着的菜肴不同,王体乾手中的汤碗正在向上冒着淼淼热气。朱由校伸手接过来,不由得面露喜色,这汤碗中的确是热汤,细细一嗅香气扑鼻,应是一碗精心烹制出来的鸡汤。朱由校笑眯眯地喝了一口,果然入口味道非常鲜美,真是差点把舌头都吞了下去。旁边的小太监们还没有来得及把其他菜肴拿下去热,朱由校已经就着这碗汤吃掉了两个八宝馒头了,就这会儿功夫皇上的手都已经伸向刚刚被一个小太监端起的芝麻烧饼碟子,“别拿,朕还要吃呢!别的撤下去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