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若依的拒绝(1 / 2)
今晚还有更新,请耐心等待!老三留言!
出了两仪殿,李恪去了趟千秋殿,跟杨妃请安,又给李、李蓉和李敬三人讲了两个故事,他便急急忙忙的出了皇宫。
车架飞驰在长安城的朱雀大街上,不到片刻就停在了汉王府的门口,李恪匆匆下了车架,疾步走进汉王府回到自己的书房,快速的翻开了摆放在案头上的《论语》。
李世民让他看《论语?子路篇》,说能在里面找到他想对自己说的话,因此,李恪不敢怠慢,急忙的翻到了子路篇,开始认真详细的研读了起来。
要是在平时,他读子路篇需要一个时辰的时间,而今天足足读了将近两个时辰方才将书放在案头,细想《论语?子路篇》的主要内容,他觉得全篇主要论述的是孔子对弟子与其他人所问的政治、人物、经济一类的问题的回答。要是从里面寻找李世民想对自己说的话,真的很难,同时也很简单。难的是整篇文章中的任何一句都不能单纯的被理解为是李世民对自己的告诫,简单是因为整篇文章中的任何一段又都可以被理解成是李世民对自己的忠告和提醒。
但是,即便如此,经过李恪的苦思冥想,他终于注意到这么两句话,分别是讲从政和个人的修养的“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和全篇最后总结性论述的“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如果按照字面的理解,这两句话没什么特别之处,说的都是为政之道和卫国之举,想要从中理解出李世民想对自己要说的话的含义确实有点难。可是,李恪突然想到李世民告诉他的另一句话,“朕知道你对《论语》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句话让李恪意识到李世民真正的目的不是想让他看《论语?子路篇》理解自己对于他的举动和表现的看法,而是想通过里面的某句话告诉自己一个道理。
因此,李恪才会注意到上面两句讲“从政和个人的修养”和“全篇最后总结性论述”的话。
而李恪通过第一句话理解出的李世民想告诉他的道理是,为政之道在于不偏不倚,不能以固有的偏见去看待你所要面对的问题的人,要用自己亲身的感受去理解;第二句话中悟出的李世民想要告诉自己的道理是,想要让大唐强大,只要充实武备,善于利用有才之人,数十年的时间便可以做到,但要想让大唐百年昌盛,还需要通过不断的经济积累、文化的沉淀才能做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