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准备(1 / 2)

加入书签

第三十五章准备

话说袁大马棒有一口、没一口的喝着酒,把他跟女大王之间的故事以及女大王的发家史讲了一遍。

当然,有些真相他是不会说的,比如女大王要割他命`根`子他是如何求饶的、比如他那卑鄙无耻的汉奸史。

胡扬听得津津有味、兴致勃勃,听完之后几乎当场焚香膜拜!

他将女大王的行事风格归结为一句话——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一个尚未婚配的丫头片子,能用一个割鸡`鸡的绝招吓得两三千大男人跟着她混,终生不得背叛,而且个个是高手!

这已经不是彪悍一词能够形容得了,这是创举!当名传千古,以供后人敬仰之!

胡扬佩服的五体投地,难怪那娘们儿信心十足的说是要威震天下、一统江湖。原来是这么个“威震”法、这么个“一统”法!如此下去,只要她武道境界不断突破,并且此法运用得当,一统天下都不是问题,完全可以建立一个日不落帝国!

这割鸡`鸡的绝招威力无穷,我当谨记在心,好好参悟,品出其中三味!

同时他发现一个问题——那女大王可能出身不凡。

天煌妖马、荒牯、蓝电隼可不是她做独龙就可以打劫得到的,拿着晶石都买不到的宝贝到哪抢去?唯一的解释就是她背后有大势力支持,至于是什么势力支持就不得而知了。

为什么袁大统领会一提起荒牯、天煌妖马就不好意思、甚至恼羞成怒呢?因为他的确脸上挂不住,就目前来说,大风军团还是入不敷出的。

因为女大王明目张胆的劫人,扩张太快,高手多了名声也就响了,肥羊都绕道走,行内说法就是盘子砸了,这无疑是强盗最头痛的现象。

平日打劫回来的物资刚好够小兵们吃喝、修炼,统领们、百夫长们的髙阶修炼物资都是大王倒贴出来的,更不要说那些战宠都是大吃货。袁大马棒估计若是把大王带回来的战宠、物资都算作晶石,整个大风军团按照现在的效率需要十年才能劫到同样价值的财物、还要不吃不喝不修炼。

胡扬的理解就是:女大王现在是亏损的,也就是赔钱赚吆喝。大概这也是她“一统江湖”的道路上最大的掣肘,不然估计大风军团现在的规模更大。但据说她赔钱却赔的心安理得、自得其乐,对部下待遇很好,这也是大风军团上下对她又怕又敬的原因。

袁大马棒跟他讲完了故事,一直等到天黑,也没见有飞毛回来。估计今天是没活干了,便干脆放开了喝酒,胡扬一口气把他喝得坐姿颠倒了过来,脚朝上、头朝下以后才回去。

第二天做完炼体修炼功课,胡扬就又过来了,今天是来借钱的,昨天只顾着听故事,没来得及说。

把情况跟袁大马棒讲了,他倒是没拒绝,但说借钱却是没有,钱是凡人买东西用的,武者都用晶石、丹药买东西。而且,就算借给胡扬晶石、丹药,他除了自己修炼使用,也是买不到东西的,这附近除了一千多里外的临海集市以外,没有地方可以买东西。

虽说袁大马棒没借给他晶石、丹药,却能够拆借物资给他,或者说是他作担保人、胡扬向大风军团借取需要的物资。

这大风军团的物资配给是有规矩的,每次干活回来,所有开工的人都有分成,根据能力大小、功劳大小分配,很是公平。而平时除了保障基本修炼物资供应以外,武兵、战甲、灵材、灵药之类的武备也有供应,却是要用晶石购买,除非是有大功劳获得奖励,否则就算是一部统领也得付晶石、付丹药。

胡扬没有晶石,也没有丹药,那便需要有资格的人担保借取,以后开工得了分成再还上。他总结了一下,自己现在开张急需的物资有四种:衣服、保命护具、兵器、马匹。便将这些名目列出来跟袁统领说了,袁大统领拿出一个红色的玉佩,说是玉佩却又像是一个印章,估计是统领的信物。

袁大马棒叫来刘海,把玉佩递给他吩咐道:“跟这小子一起去武备处,他选好了物资、做了记录以后便盖上印记,然后就马上送回来。”

跟着刘海出了房门,胡扬在心里盘算着自己该借取一些什么样的物资。

最紧要的就是兵器,混沌玉体功里面有十几种兵器的修炼方法,自己还没练过,那么修炼什么兵器好呢?这个不能乱来,得根据自身条件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武兵,否则修炼起来事倍功半。

混沌玉体功倒也没有规定修炼者一定得使用某种兵器,但是有提醒武者在选择主修兵器时要慎重。

他首先想到就是自身的战斗特点,那就是力量大、速度快、灵活、犀利。如此就不能选择斧、锤一类的重兵器,因为不够灵活、不够犀利,也会影响速度。也不能选择如软剑、短刀之类的轻兵器,因为不能发挥力量优势,威力太小。

根据自身情况在心中考量了一下,他觉得最适合自己的兵器有两种:刀和剑。

刀是百兵之祖,刀贵势。可重可轻,气势磅礴、一往无回,杀伤力巨大而又不失灵巧;剑是百兵之王,剑贵利。同样可轻可重,剑多变,或诡诈、或大气、或凶煞、或杀伐,灵动锐利却又兼具威势。

刀和剑,乃是纯粹的凶器、杀伐之器,也是最能实现大部分武者功法追求的武兵,随着武者的长期使用与温养,刀亦如人,剑亦如人。

他之所以首选这两种兵器,还因为混动玉体功对斗战之道的“指导思想”。经过这段时间的修炼,胡扬已经可以明显感受到功法里面蕴含的理念追求:简单、直接、快速、犀利、霸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