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回 公理(1 / 2)

加入书签

“弥陀佛!且慢!大人欲加罪老衲,却不知老衲法犯哪般?律犯哪条?”

刘明断然的翻脸问罪,让山海大师那如明月一般的禅心,险些崩溃,这绝对是陷害,这并后的差距也太大了,完全出乎了山海大师的意料之外。结果,老和尚一惊之下,连平常的善哉,善哉都省掉了。不过,老和尚的这一声狮子吼,还是震慑住了两旁准备上来把这个老和尚按倒的侍卫。就连典韦都赶紧的踏上一步,斜插在明明和山海大师的中间,手放腰间的短载之上,小心的戒备着这个山海大师。

而山海大师也随之恢复了从容,安定。多年的禅定修养,让山海大师并不是多么在意自身的生死,那不过就是一具臭皮裴而已。山海大师只是可惜自己可能无法完成传播自己的宗教这件伟大而崇高的事业了。不过,恢复安定的山海大师也相信刘明这种地位的人,不会蛮横的无理取闹。否则他也不会在先前还派人与自己辩论,直接把自己杀了,不是更省事?故此,山海大师最终还是一脸和煦的看着刘明,寿着刘明如何继续往下说,并准备好好的犯事情给刘明解释清楚。

山海大师坚信,以自已的辩才,就算刘明有什么再刁钻的借那也能推得一干二净。宗教是没有罪的。

刘明一摆手,两旁的侍卫全都退回了原位。刘明此时实在是佩服这个山海大师的镇定、从容了。这个人绝对是一代宗师,太了不起了。不过,刘明想是这样想,可刘明表面上则依然不动声色的说道:“山海大师,本公依法治国,那是绝井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是绝对不会放过一个坏人的。你的罪行,稍后,本公自会一一给你指出。不过,现在你且先看看你适才的口供有无遗漏、错误之处。若是没有,你且签字画押。”

说完,刘明再次一挥手,一旁有人把刘明与山海大师适才地问答纪录呈了上来,并递交给了山海大师。

此时山海大师也稳定的很。早就做好了见招拆招的觉悟。拿过了那份笔录。也是仔仔细细的看了起来。可山海大师反过来。掉过去的看了半天。愣是没发现上面有任何改动的地方,完全与自己刚才所答得一模一样。

山海大师万分不解,难道这刘明不是从这上面陷害自己?不过,山海大师也随之释然。这刘明好歹也使当朝太尉,就算有升么手段。也不可能这么明显,这么小气。

而山海大师权衡再三。也没有发现自己刚才的问答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出于对自己言辞信心,山海大师也痛快地在那份笔录上签上了自己地姓名。尔后沉稳地看向了刘明。

刘明收回笔录,随意的看了一眼山海大师的签名,铁树银勾,倒也写的苍劲有力。尔后,刘明随即把那笔录放在一边不动声色地说道:“山海大师,而今你即已看过了笔录,也好了押。本公自要给你讲个明白。不过,在此之前,本公念你是化外之民,还要先问你一问。你对我中华传承数千年的儒学可有何看法?你是否认为它是邪恶无比地?你可要实话实说,不可自误。”

山海大师那本已觉悟了的禅心,再次有所动摇。这可是赤裸裸地直接逼问啊。没有半分的回旋余地。虽然此时山诲大师还不知道朗明到底打得是什么鬼主意。可山海大师却知道刘明的这句问话一定隐藏着什么关键。但是,山海大师的良知却容不得他说中华文化的不好。而且山海大师本身的佛教,也不是那种排斥其他宗教的邪教。况且,如今这个时节,刘明已经是明白在挑刺找麻烦了。此时再要硬顶,或是指出什么缺点。那只能更加激化这种矛盾。而且,仓促之间,即使是精通中华文化的山海大师,也是找不出什么儒家明显缺陷的。

故此,山海大师最终还是桑承着自身多年的修炼,很是端正平和的说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老衲虽研习中土文化甚短。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同样令老衲敬佩不已。中土的儒教,在老衲看来,其实与我们佛教,是乃是殊途同归,都是劝人导善的圣教。”

两旁众人全都各自点头。暗说这个老和尚倒也识相。只是不知自己的主公,如今到底是卖得什么关子。

唯有郭嘉和贾诩听到这里,好似若有所悟。

而刘明在那山海大师回答完了之后,终于有露出那种人畜无害的微笑。微笑着向山海大师说道:“好,好,好。既然大师也知道我中华文化乃是良善,正义的。那我稍后公布大师的罪状,大师应该也就罪有应得了。”

刘明说完,随即正色喝道:“大仲裁方正何在?”

“属下在。”方正随即迈步而出。

随着方正往那一站,一股威严的公正肃杀之气,立刻席卷整个大厅。方正断案无数而养成的威严公正之气,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刘明不动声色的对方正说道:“为人子者,不记自己姓名,不记父母姓名。按律该当何罪?”

“不记自己姓名,不记父母姓名。按律可判为忤逆之罪。”方正一字一句,不带任何感情的说道。这幽州的刑法律条,那都几乎成了方正的本能印记。此时自然脱口而来。

“忤逆之罪,有何判罚?”

“,同时享受阅读的乐趣!忤逆之罪,不问情节,先杖责三十,以儆效尤。然后视情节轻重,再加以惩罚。而如这种背祖忘宗者。按律要杖责八十。开除族籍。”方正依然不带任何色彩的回答道。

不过,所有的人却全都都感到一阵暗喜,这回老和尚算是完了。

然而,山海大师却高呼佛号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老衲乃是出家之人,不受俗事缠身,此等忤逆之名,却不可加在老衲的身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