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回 剿灭曹操,一念之间(1 / 2)
这回曹操并没有如历史一般的因为老父的被害而向陶谦兴师问罪,毕竟历史早已经因为刘明得道来,而在不经意间的改变了。可是,徐州的富足,以及徐州的兵备荒废。还是让曹操再次的举起了屠刀。即使是曹操的老爸此时正在曹操的丞相府中享福。
不过,此次攻打徐州的曹操也不是和历史上完全一样的。不过,这不是指曹操攻打徐州的借口不一样。毕竟虽然借口不一样,可他们的本质却是一样,同样的都是贪图徐州的财富而动的手。此次不一样的地方是曹操受了刘明的影响,认识到了老百姓的重要性,明白了光有地盘儿没有人是不行的道理。因此,曹操此次攻打徐州,并没有像历史那样的,为了让久居太平之中徐州百姓知道战乱的恐慌和不幸而大开杀戮,以便于自己今后的统治。
这回曹操让夏侯敦,夏侯渊,曹仁、曹洪各带三万的兵马分兵四路,进攻徐州,务必做到对百姓秋毫无犯,只要徐州投降了就可以。只追首犯陶谦一人。余者只要投降,该不追究。
而且曹操为了对徐州造成压力,好达到兵不血刃就得到徐州的战略意图,自己还亲带大军五万于中路策应,并派于禁领兵三万为四路接应使。如此一来,曹操为了攻打徐州动用了二十万的兵力。不说曹操的兵马素质都远在了徐州的陶谦之上。就是兵马的数量上,那也比徐州的陶谦高了一大节。
为此,曹操放在官渡守备刘明的兵马只有张合的五万之众。而防备董卓的兵马也同样只有高览的五万只众。甚至连如今的重地许都,曹操也不过给了程昱五万的兵马进行留守。而曹操其他的人马则分散在各地维持着治安以及防范着淮南袁术,宛城张绣。
可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像。虽然曹操没有滥杀无辜,并摆出了大军压境的强大军容,甚至曹操兴兵的名义都是动用了朝廷大义的名分。但是,在共同利益面前,那九江的太守边让,还是跳了出来。领兵两万,从侧面袭击曹操,为陶谦助拳。
门阀家族的势力真是庞大呀。陶谦久居徐州,其家族势力在徐州根深蒂固。即使曹操动用了如此强大的实力,照样也没让这些家族至上的顽固分子产生畏惧。面对自己家族势力的动摇,这些人甚至往往选择玉碎。
对于九江太守边让的不自量力,曹操是一点也没心软的。随着曹操的一声令下,前军的夏侯敦漂亮的截击了边让。随着夏侯敦那三万的虎狼之师一个冲杀,边让的两万之众顿时瓦解了。边让本人也让夏侯敦干掉了。
但是,陶谦的援军,九江太守边让的覆灭,并没有曹操高兴多少。因为曹操此时得到了一个消息。在自己出兵之后,许都传出了一个谣言。
谣言说:曹操有不臣之心,上欺天子,下压群臣,把持朝政。整个就是董卓第二。如今皇上已经是身不由主。而且曹操还拘禁前来朝见天子的各个大臣,并准备逐一的消灭那些不服曹操控制的大汉忠臣。现在曹操攻打徐州,就是曹操的具体行动,这是曹操窃取天下的第一步。
这些谣言说的那都是有鼻子,有眼的。真是言之有物。而且密度大,来势猛,那真是有点片刻之间席卷天下的趋势。不过,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是这些谣言全都切中了曹操的要害。这些都是曹操最近干得好事。曹操是愈辩无词。
这里面尤其让曹操气恼的就是厚德据说是跳江死了。而且原先厚德府中的家人还放出话来,前些日子太尉刘明的谣言满天飞,就是曹操干的,为的就是破坏刘明太尉大人的名声,好在诱骗刘明来到朝中之后,堂而皇之的加害了。砍断刘明这根大汉王朝的擎天铂玉柱。而厚德得知真相之后,不堪旧主的名声受辱,找曹操理论不成,这才跳江答谢旧主的。
曹操对于前面的那些谣言都不太生气,毕竟那些事就是自己干的。可曹操对厚德会为了答谢刘明而跳江致死的说法。曹操那可是气炸了。
曹操的直觉就是不可能!就厚德那个无耻的小人会跳江?会有羞耻心?曹操那真是打死都不信的。曹操万分的肯定,这绝对是一个针对自己的阴谋。目的就是让自己急于澄清,而放弃攻打徐州的机会。免得自己势力扩大。自己绝对不能中了这种肤浅的伎俩。
而且曹操通过自己给刘明制造谣言并没有起到预想中的效果的实例,曹操同样也认为这种针对自己的谣言同样也不可能持久的,而且就算是谣言满天飞,全天下的人都认为自己不好,可是只要自己的实力在。就像幽州的刘明那样,这种谣言还是不能从实质上伤害自己分毫的。
故此,曹操没有撤兵,反而是加紧了进攻徐州,意图在快速平定徐州之后,再返回许都,平息这股谣言。
可是。事情是巧妙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微妙的。各种阴错阳差聚合到一起,往往令事情的策划者都是无法完全把握的。
就像刘明和郭嘉制造曹操谣言的原本意图,只是为了摆脱皇权的束缚。好拥有名正言顺的大义名分。同时也让天下的其他诸侯不再支持曹操,好逐一的各个击破。
但是,在这个谣言四起的时候,一个个的突发事件令事情的本质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变化。
首先,曹操擅自主张要攻打徐州,替朝廷讨回颜面。令当今的天子十分的不满。其实打不打陶谦对皇上并没有多大的影响,毕竟皇上也不知道陶谦是何许人物。而且皇上本人和陶谦也更没有什么亲密关系。可是,曹操的那种想打谁就打谁态度,以及曹操不容皇上质疑的神情。却是深深的触怒了皇上。皇上明确的意识到曹操是不受自己控制的。自己现在其实和在董卓那里的情况是一点的区别也没有。。
皇上在曹操走了之后,越想此事就越觉得窝囊。尤其是即使是曹操走了之后,曹操留下来的那帮臣子照样不拿皇上当回事。什么事也不用皇上做主。各自就那么自作主张的处理了。就连皇上看一个小侍卫不顺眼,想把他赶走。可都被那些臣子拒绝了。其理由就是那个侍卫乃是丞相指派的,为的是保护皇上的安全。他让皇上看不顺眼,那是因为他的忠于职守。为了皇上的安全,想皇上这样的乱命。他们是不能遵守的。
皇上一下子就傻了。同时也明白了自己还是被人监视的。皇上也不敢再说别的了,可皇上回宫之后,立马就伤心的哭了。并对皇后说道:“朕自即位以来,奸雄并起。先受董卓之殃,饱受欺淋之苦。常人未受之苦,吾与汝当之。后得曹操,以为社稷之臣;不意专国弄权,擅作威福。朕每见之,背若芒刺。如今擅自讨伐大臣,早晚必有异谋,吾夫妇不知死所也!”
这伏皇后也是一个有脾气的主。听皇上说得可怜,怒问道:“满朝公卿,俱食汉禄,竟无一人能救国难乎?”
言未毕,忽一人自外而入说道:“皇上,皇后休忧。吾举一人,可除国害。”
皇上先是吓了一跳,可等皇上仔细一看,却是伏皇后之父伏完是也。皇上一看是自己的亲人,皇上当时就毫不掩饰的哭了。
皇上几乎是擦着眼泪的问道:“皇丈亦知操贼之专横乎?”
伏国丈气愤地说道:“如今许都上下皆传操贼谋逆,谁不见之?但满朝之中,非操宗族,则其门下。若非国戚,谁肯尽忠讨贼?老臣无权,难行此事。车骑将军国舅董承可托也。”
皇上听了,心中一喜,连忙说道:“董国舅多赴国难,朕躬素知;可宜入内,共议大事。”
伏国丈环视了一下左右,小心地说道:“陛下左右皆操贼心腹,倘若事泄,为祸不浅。”
皇上知道伏完说的是实情,也害怕地问道:“如之奈何?”
伏国丈沉思了一下说道:“臣有一计:陛下可制衣一领,取玉带一条,密赐董承;却于带衬内缝一密诏以赐之,令到家见诏,可以昼夜画策,神鬼不觉矣。”
别说,伏完的这一招挺灵。皇上咬牙写了血诏。找机会一番做作、暗示之后,董承也安全的得到了衣袋诏。
↑返回顶部↑